白面風

白面風

白面風又稱作“白背葉”;也有地區稱作:白鶴葉; 白面戟; 白桃葉; 中藥白背葉為大戟科植物白背葉的葉。全年均可采,鮮用或曬乾。白面風(lnula cappa DC.)。別名:毛將軍(潮汕)、牛耳風(揭陽)、羊耳草(潮陽)、山鹿茸、沖天白(普寧)、葉下白(海豐)、山白芷廣州)、野菊、白頭風(福建寧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白面風
  • 拉丁學名:lnula cappa DC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薔薇目
  • :菊科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生長環境,主要價值,傳統套用,臨床套用,

形態特徵

直立灌木或小喬木,高1.5-3m。小枝、葉柄花序均被白色或微黃色星狀絨毛,單葉互生;葉柄長1-8cm,密被白色星狀毛;葉闊卵形,長4.5-23cm,寬3.5-16cm,先端漸尖,基部近截平或短截形或略呈心形,具2腺點,全緣或頂部3淺裂,有稀疏鈍齒,上面綠色,被星狀柔毛或近無毛,背面灰白色,密被星狀絨毛,有細密紅棕色腺點;掌狀脈3條。花單性異株;雄花序為不分枝或分枝的穗狀花序,頂生,長15-30cm,被黃褐色絨毛;雄花簇生;具短或近無梗;3-6裂,裂片卵形,不等長,外面被密毛,內面有紅色腺點。鑷合狀排列;無花瓣;花盤無腺體;雄蕊多數,花絲分離,花葯2室;雌穗狀花序不分枝,頂生或側生,略比雄花序短,約15cm,果時圓柱狀;雌花單生;無;花萼鐘狀,3-5裂,裂片卵形,長3-4mm,外被星狀絨毛;無花瓣;子房有軟刺,刺上密生星狀柔毛,3-4室,花柱3,短,基部連合,被皮刺及稠密星狀毛。果序圓柱形,長2.5-15cm以上,直徑2-3cm;蒴果近球形,密被羽狀軟刺和灰白色或淡黃色星狀絨毛,軟刺長2-6mm,種子近球形,黑色,光亮。
白面風白面風

分布範圍

產於廣西各地縣市;分布於江西、福建、湖南、四川、貴州、雲南、廣東、海南等省份。

生長環境

生於荒山丘陵地、草叢或灌叢中。
白面風

主要價值

傳統套用

感冒發熱、咽喉腫痛、慢性氣管炎、頭痛、慢性腎炎、痛、慢性肝炎、風濕骨痛、腰腿痛、膽結石、膽囊炎、腎炎水腫、吐血、咯血、月經不調、痛經、白帶、產後風、毒蛇咬傷潰瘍。

臨床套用

治療中耳炎,取乾白背葉1兩研成粗末,加水半,置於加蓋的瓷盅內,隔水2小時以上,去渣,過濾,濾液內加適量防腐劑。用時先將患耳膿水洗淨,藥棉拭乾,再滴入藥液,每次3~4滴,每日3次。療程3~15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