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克托爾·路易·柏遼茲(柏遼茲)

艾克托爾·路易·柏遼茲

柏遼茲一般指本詞條

艾克托爾·路易·柏遼茲(HectorLouisBerlioz,1803年12月11日—1869年3月8日),法國作曲家,法國浪漫樂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出生於法國柯特·聖·安得烈,1869年3月8日在巴黎逝世。

基本介紹

個人簡介,名言,社會背景,演藝經歷,主要作品,代表作,管弦樂,歌劇,合唱曲,傳奇劇,書作,奮鬥歷程,作品特色,標題交響樂,標性內容,榮譽成就,外界評價,社會評價,作品評價,靈感來源,創作風格和影響,

個人簡介

埃克托·柏遼茲(Hector Berlioz)法國作曲家指揮家評論家浪漫樂派,1803年12月11日出生於法國南部小鎮拉科特-聖安德烈,1869年3月8日逝於法國巴黎,終年66歲。
艾克托爾·路易·柏遼茲艾克托爾·路易·柏遼茲

名言

每個作曲家都了解如果忘記一個沒機會記錄下來的念頭會有多么地憤怒和絕望。
Every composer knows the anguish and despair occasioned by forgetting ideas which one had no time to write down.

社會背景

在十九世紀的法國,沒有哪位音樂家的命運比柏遼茲更為悲慘了!吃人的資本主義制度殘酷地摧殘著柏遼茲以及他的藝術創作。他不得不進行一種艱苦的生存鬥爭,他必須親自籌劃自己的音樂會而進行商務談判,他必須為報紙副刊寫雜文和評論文章來補充他微薄的、不定時的收入,他須忍受逼人最甚的金錢的苦痛。柏遼茲說:“有一天夜裡,我在夢中聽到一首交響樂……當我 第二天早晨醒來,我還記得它的第一主題……我很想把它記錄下來,但我一考慮:如果我把這個主題寫下來,它會使我激動地要把整個交響樂作完,那么,我就無空再寫什麼副刊雜文了,我的收入就會減少,……而且寫完之後,我就得找人抄寫這首交響樂的樂譜,這樣我將會負上1200法郎的債……我還會舉行一次音樂會演出,它的收入不夠開銷的一半,……那么,我將喪失掉我根本沒有的、無法籌措我可憐的病妻必要的東西以及兒子的膳食費和我個人的生活必需品。因而我克服了它的誘惑,我一再強迫自己將它忘掉,……第二天早上,對於這首交響樂的記憶就讓它永遠地消失掉吧。”在這樣的自我剖白當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柏遼茲的痛苦;但我們也很痛苦,一首可能成為經典的交響樂,就為了幾篇無聊的副刊文章而消失無蹤。這真是人類經濟體系里最無奈的事情了。

演藝經歷

1803年生於格勒諾布爾的拉科特-聖安德烈,早年學過長笛和豎笛,後來又學吉他,但從未學過鋼琴;
1821年他遵從父命赴巴黎進醫科學校;
1822年申請學習音樂並開始創作歌劇;
1823年成為勒絮爾的私人學生後,又創作了一部清唱劇;
1826年進入巴黎音樂學院,師從雷哈和勒絮爾;
1827年在奧德翁劇院觀看英國肯布爾劇團上演的《哈姆雷特》;進而迸發出對劇中扮演奧菲利婭的愛爾蘭女演員哈里特·史密森狂熱的愛情;
1830年創作的《幻想交響曲》,是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它體現了音樂與文學、音樂與戲劇結合的理想,副標題為“一個藝術家生涯中的插曲”,自傳式地描敘他對於史密森小姐的愛情,此交響曲於同年12月5日演出;這部交響曲的獨特之處在於它追隨標題的五個樂章,交響曲提供了一個代表所愛的人的“固定樂思”,它以不同的形式貫穿於整部交響曲的各個樂章之中。
1832年12月他終於見到了史密森小姐,10個月後同她結了婚。在此後的幾年中創作了一些他筆下最偉大的作品,其中包括《哈羅爾德在義大利》(是柏遼茲在遊學義大利期間構思創作的交響曲,它同樣運用了“固定樂思”的手法)、《葬禮與凱旋》、戲劇交響曲《羅密歐與朱麗葉》和《紀念亡靈大彌撒曲》等;
1841年他的婚姻破裂後,與歌唱家瑪麗·雷西奧同居。隨後的幾年中他經常旅行,訪問過俄國、英國、義大利;
1850年47歲的柏遼茲畫像1850年47歲的柏遼茲畫像
1845年42歲的柏遼茲畫像1845年42歲的柏遼茲畫像
1856年開始歌劇《特洛伊人》的寫作,是晚期最重要的做作品;
1857年54歲的柏遼茲照1857年54歲的柏遼茲照
1858年完成歌劇《特洛伊人》,這部歌劇是柏遼茲的傑作,因規模過於龐大,在劇院上演的種種努力未能實現;
1860-1862年完成他的最後一部歌劇《比阿特麗斯和本尼迪克》後就再沒寫作;
1869年柏遼茲在巴黎去世。
1868年,65歲的柏遼茲拍攝了人生最後一場照片1868年,65歲的柏遼茲拍攝了人生最後一場照片

主要作品

代表作

代表作有《幻想交響曲》、《葬禮與凱旋交響曲》、《羅密歐與朱麗葉》、《哈羅爾德在義大利》。

管弦樂

  • 1830年: 《幻想交響曲》作品號第十四
  • 1831年: 《李爾王》(Le roi Lear),為管弦樂隊所作的序曲
  • 1834年: 《哈羅爾德在義大利》(Harold en Italie),以中提琴為主音的標題交響樂
  • 1839年: 《羅密歐與茱麗葉》(Roméo et Juliette)為女中音、男高音、男低音、合唱團和管弦樂團所作的交響樂。
  • 1840年: 《葬禮及凱旋大交響曲》(Grande Symphonie funèbre et triomphale)
  • 1841年: 《夢幻隨想曲》 (Rêverie et caprice),為小提琴和管弦樂隊所作的浪漫曲
  • 1843至1844年: 《羅馬狂歡節》(Le Carnaval romain),序曲

歌劇

  • 1834年–1837年: 《本韋努托·切利尼》 (Benvenuto Cellini)
  • 1846年: 《浮士德的天譴》,傳奇音樂戲劇,原設定為演奏會音樂
  • 1856年–1858年: 《特洛伊人
  • 1860年–1862年: 《比阿特麗絲和本尼迪克》(Béatrice et Bénédict)

合唱曲

  • 1824年: 《莊嚴彌撒》(Messe solennelle)
  • 1827年: 《萊利歐》(Lélio, ou Le retour à la vie)
  • 1827年: 《奧菲歐之死》(La Mort d’Orphée)
  • 1828年: 《艾米尼亞》(Herminie),康塔塔
  • 1829年: 《克利奧帕特拉之死》(La Mort de Cléopâtre)
  • 1830年: 《沙達納帕之死》(Sardanapale)
  • 1831年–1835年: 《五月初五》(Le 5 mai),悼拿破崙皇帝駕崩之合唱曲
  • 1837年: 《紀念亡靈大彌撒》或《安魂曲》(Grande Messe des morts ou Requiem)
  • 1840年–1841年: 《夏夜之歌》(Les Nuits d’été)
  • 1849年–1851年: 《傷感之歌》(Tristia)
  • 1850年–1854年: 《基督的童年》,宗教三部曲
  • 1849年–1855年: 《感恩贊》(Te Deum)

傳奇劇

戲劇康塔塔《浮士德的責罰》等。所著《配器法與管弦樂隊研究》被世人推崇為近代作曲技術理論的典範。

書作

書作有《配器法與管弦樂隊研究》(1842年出版)、《音樂的怪誕》(1859年3月出版)、《回憶錄》(1870年出版,1878年發行第二版,1881年再版,2017年再版)

奮鬥歷程

“資本主義的社會矛盾,在法國比任何其它地方都更為尖銳,藝術家的困苦和孤寂也更加悲慘!有一次,柏遼茲曾這樣寫過:“我感到我要大叫,為了拯救自己而大叫,…… 喔,殘酷的病(我把這種病叫做道德的、神經的、虛構的、一切人們都可能有的孤立病)總有一天它少不了要把我弄死。……”柏遼茲深刻地感到一個事實,如果說梅特涅反動政權在奧地利將舒伯特(Schubert)禁錮在一幅冬天嚴酷的圖景里,那么柏遼茲的外界在他心目中就好象是一個住滿魔鬼的地獄。
柏遼茲曾有一度懷疑過他對革命的信仰,並喪失了贏得這場鬥爭的信心,他和革命人民的關係疏遠了,過分沉溺於宗教信仰中去尋找出路。然而柏遼茲在本質上仍是一個現實主義者,儘管他此時已不再表現鬥爭的歡樂與勝利的信心,但他沒有給自己的孤寂披上神化的外衣,也沒有陷入悲觀厭世和絕望,他對生活始終抱著積極的態度,他對“命運”一直在進行著鬥爭。

作品特色

標題交響樂

在柏遼茲的音樂遺產中占首要地位的是交響樂。他寫了四部交響曲,其它管弦樂作品也不少。理論方面他的《管弦樂配器法》很有影響。在他的作品裡,直接繼承了貝多芬交響樂的傳統,同時又表現了他的大膽革新,創作了自己新型的交響曲即在交響曲的開頭和每個樂章都加上標題(有時標題寫得很詳細),使 音樂與文學更為接近,力圖將文學中所描寫的生動而具體的形象,用音樂語言表達出來,使器樂的表現力更加具體和深刻,這就是常被人們稱道的“標題交響樂”。

標性內容

柏遼茲以標題交響樂與古典交響樂相區別,強調音樂的標性內容,他認為標題是一種民主的要求,能使音樂得到普遍的理解。對他來說,沒有內容,沒有標題的音樂是沒有的。為此,他以進步的藝術思想對狹隘、庸俗的藝術見解進行鬥爭,以新穎的藝術形式深刻反映了當時法國激進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複雜而矛盾的精神面貌,表現了他們的“叛逆精神”,他大膽地擴大了樂隊的配備,使交響樂獲得新的音色和樂隊效果,並在旋律、和聲上踏出了一條新的道路。這一切,對日後歐洲的音樂文化產生了很重要的影響。

榮譽成就

柏遼茲創作了很多音樂作品,但他的一生卻是在貧困饑寒中度過的,老年時又不幸喪妻喪子,終於悲慘地病逝於巴黎。但柏遼茲的名字同法國浪漫主義文學大師--雨果及浪漫派畫家德拉克洛瓦相提並論,堪稱法國浪漫主義三傑。

外界評價

社會評價

柏遼茲身上反映了法國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革命性衰頹時期的精神面貌,但這並不占主導地位。柏遼茲作品的主導方面是他對民主、自由的追求、對幸福的嚮往和對革命的熾熱感情。
當然,對柏遼茲來說,理想和生活的前途畢竟是渺茫的,在他的作品中,也常常流露出對醜惡現實的不滿、懷疑、憤慨以及對黑暗的揭露和諷刺。柏遼茲是法國最有代表性的浪漫派作曲家和優秀的指揮家之一,他在評論工作中也顯露出卓越的才華。但是,柏遼茲的一生是在物質生活困難和精神上極為悲慘中度過的。

作品評價

出色的配器法
柏遼茲生前經常被批評為情感泛濫,樂曲效果過於嘈雜,事實上今天看來,正是柏遼茲開發了管弦樂團的豐富表現力,他把配器法提高到了一門藝術的高度。雖然在柏遼茲去世一百年之後,人們仍然主要關注他創作中“浪漫主義”的部分,甚至他的崇拜者如李斯特,華格納,也主要關注的是他風格中超前於時代的戲劇性力量,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樂隊豐富的表現力,事實上,柏遼茲的創作受古典主義的影響非常深,他的作品曲式嚴謹,即使長如歌劇《特洛伊人》(五幕,全本演出近五個小時),仍然保持著緊湊的結構和呼應。20世紀60年代末至今,音樂學者們和指揮家們不斷地指出,在柏遼茲豐滿華麗的音響當中,永遠不缺少典雅純正的旋律和對於強大的戲劇性力量的控制,柏遼茲的風格充滿詩意,他極富創造力,大大改革了管弦樂作品的創作方式以及管弦樂隊的編制和表現力,他的作品具有貝多芬式的遼闊剛健的氣魄,復調寫作技巧精熟,當然,最引人注目的還有他極其出色的配器法。
開創浪漫主義
柏遼茲對浪漫主義音樂影響深遠,他的《幻想交響曲》指明了浪漫主義標題音樂的創作道路,可以說是後來的標題交響曲和交響詩的樣板。

靈感來源

柏遼茲喜歡從著名的文學作品中汲取靈感,這也契合併影響著當時音樂家對於選材的偏好,他的管弦樂序曲《李爾王》,戲劇交響曲《羅密歐與朱麗葉》,喜歌劇《比阿特麗絲和本尼迪克》取材於莎士比亞的劇作,戲劇康塔塔《浮士德的劫罰》的靈感來自歌德,管弦樂序曲《海盜》,中提琴和樂隊作品《哈羅爾德在義大利》取材於拜倫的作品,歌劇《特洛伊人》根據維吉爾的史詩《埃涅阿斯紀》自撰腳本等等;柏遼茲寫了一本經典著作《配器法》,被稱為是這門藝術的第一本和最重要的一本專著;除了在音樂創作上的成就之外,柏遼茲也創作散文和音樂評論,並且受到廣泛的稱讚,他著有自傳,如他在自傳中所說,就如同一本小說一樣曲折精彩,不過雖然他的經歷的確非常豐富,他在寫自傳的時候也常有誇大之處。

創作風格和影響

柏遼茲生前經常被批評為情感泛濫,樂曲效果過於嘈雜,事實上今天看來,正是柏遼茲開發了管弦樂團的豐富表現力,他把配器法提高到了一門藝術的高度。雖然在柏遼茲去世一百年之後,人們仍然主要關注他創作中“浪漫主義”的部分,甚至他的崇拜者如李斯特,華格納,也主要關注的是他風格中超前於時代的戲劇性力量,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樂隊豐富的表現力,事實上,柏遼茲的創作受古典主義的影響非常深,他的作品曲式嚴謹,即使長如歌劇《特洛伊人》(五幕,全本演出近五個小時),仍然保持著緊湊的結構和呼應。20世紀60年代末至今,音樂學者們和指揮家們不斷地指出,在柏遼茲豐滿華麗的音響當中,永遠不缺少典雅純正的旋律和對於強大的戲劇性力量的控制,柏遼茲的風格充滿詩意,他極富創造力,大大改革了管弦樂作品的創作方式以及管弦樂隊的編制和表現力,他的作品具有貝多芬式的遼闊剛健的氣魄,復調寫作技巧精熟,當然,最引人注目的還有他極其出色的配器法,
柏遼茲對浪漫主義音樂影響深遠,他的《幻想交響曲》指明了浪漫主義標題音樂的創作道路,可以說是後來的標題交響曲和交響詩的樣板;柏遼茲喜歡從著名的文學作品中汲取靈感,這也契合併影響著當時音樂家對於選材的偏好,他的管弦樂序曲《李爾王》,戲劇交響曲《羅密歐與朱麗葉》,喜歌劇《比阿特麗絲和本尼迪克》取材於莎士比亞的劇作,戲劇康塔塔《浮士德的劫罰》的靈感來自歌德,管弦樂序曲《海盜》,中提琴和樂隊作品《哈羅爾德在義大利》取材於拜倫的作品,歌劇《特洛伊人》根據維吉爾的史詩《埃涅阿斯紀》自撰腳本等等;柏遼茲寫了一本經典著作《配器法》,被稱為是這門藝術的第一本和最重要的一本專著;除了在音樂創作上的成就之外,柏遼茲也創作散文和音樂評論,並且受到廣泛的稱讚,他著有自傳,如他在自傳中所說,就如同一本小說一樣曲折精彩,不過雖然他的經歷的確非常豐富,他在寫自傳的時候也常有誇大之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