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道之戰

公元582年,突厥沙缽略可汗以為北周復仇為名,聯兵40萬,大舉攻隋。第二年,楊堅以楊爽為行軍元帥率軍迎擊,與突厥聯軍相遇於白道(今內蒙古土默特左旗北)。沙缽略自恃兵多將廣,不以為備。隋將李徹、李充乘沙缽略輕敵懈怠之機,率精兵5000,對敵突然襲擊,大破突厥軍。

基本介紹

  • 名稱:白道之戰
  • 地點:白道
  • 時間:公元582年
  • 參戰方:突厥,隋朝
戰爭背景,戰爭過程,

戰爭背景

隋開皇元年(581年)九月至十一年春,隋文帝楊堅出兵北擊突厥、南滅陳朝及平定江南的統一戰爭。
南北朝末期,北周突厥陳朝三個主要政權並存。北周大定元年(581年)二月,總攬北周大權的大丞相楊堅廢周立隋,是為隋文帝。時隋疆域大體為長江以北,長城以南,東至沿海,西達四川的廣大地區。擁有1100餘縣、2900餘萬人口,封建經濟、文化較發達。楊堅為統一中國,革除弊政,發展生產,親自講武,整頓軍隊,並陸續採取一些改革措施,不斷增強國力、軍力。北方突厥為遊牧奴隸社會,自6世紀中期崛起,至沙缽略可汗時,控制著長城以北,貝加爾湖以南,興安嶺以西,黑海以東的遼闊地域,擁有騎兵數十萬。因隋王朝停止對其獻禮、和親,不斷興兵南犯,威脅隋的統治。但當時突厥有4可汗,各擁重兵,沙缽略與阿波、達頭等可汗不和,為隋制勝突厥提供了有利條件。江南陳朝傳至後主陳叔寶時,保有長江以南、西陵峽以東到東南沿海的400餘縣、200餘萬人口。政治腐朽,上下猜忌,賦稅繁重,府庫空虛,刑法殘暴,人民怨聲載道;後主沉醉於酒色,疏於戒備,憑藉長江阻遏隋軍進攻。楊堅曾準備先滅陳朝,後擊突厥。為鞏固北部邊防,防止突厥攻擾,在邊境增修亭障,加固長城,並命上柱國陰壽鎮幽州(治薊縣,今北京城西南),京兆尹虞慶則鎮并州(治晉陽,今太原西南),屯兵數萬以備之。開皇元年三月,即派大將賀若弼、韓擒虎分任吳州和廬州總管,鎮江北要地廣陵(今江蘇揚州西北)、廬江(今合肥),作滅陳準備。九月,陳將周羅喉攻占江北隋的胡墅(今江蘇六合西南)。楊堅命尚書左僕射高熲節度行軍元帥長孫覽、元景山率軍伐陳。此際,突厥沙缽略可汗因其妻為北周千金公主,便以為北周復仇為藉口,聯合原北齊營州刺史高寶寧,於十二月攻占臨榆鎮(今河北撫寧東,一說今山海關)。並聯絡各部,準備大舉攻隋。楊堅根據隋朝新立,邊防不固,實力尚不夠充實等情況,決定變更原來計畫,改取南和北戰,先敗突厥,後滅陳朝的戰略。二年春,楊堅調整部署,於并州置河北道行台尚書省,以晉王楊廣為尚書令;在洛陽(今洛陽城東)置河南道行台尚書省,以秦王楊俊為尚書令;在益州(治今成都)置西南道行台尚書省,以蜀王楊秀為尚書令;並不斷調兵遣將加強北方各要地守備,以御突厥。在元景山部擊敗陳將陸綸水軍,攻占損口(今湖北漢川東北損水入漢江之口)、沌陽(冷湖北漢陽東),陳被迫歸還胡墅、遣使請和後,又詔令高熲撤軍,與陳朝結好,準備北擊突厥。楊堅利用突厥各可汗間的矛盾,採納奉車都尉長孫晟建議,實行“遠交而近攻,離強而合弱”的策略,先後派出使臣結好西面的達頭可汗和東面的處羅侯(沙缽略之弟),以分化、削弱沙缽略的力量。

戰爭過程

二年五月,沙缽略率本部與阿波等各可汗兵40萬突入長城,分路攻掠北方要地。隋軍曾分別在馬邑(今山西朔縣)、可洛峐(今甘肅武威東南)擊敗來犯突厥軍(參見可洛峐山之戰),但未能阻止其攻勢。十二月,突厥大軍深入到武威(今屬甘肅)、金城(今蘭州)、天水(今屬甘肅)、上郡(今陝西富縣)、弘化(今甘肅慶陽)、延安(今延安東北)等地,大掠牲畜、財物等。在周槳(今甘肅慶陽南)之戰隋軍頑強抗擊沙缽略主力後,突厥達頭可汗不願繼續南進,引兵自去。長孫晟乘機通過沙缽略之侄染乾詐告:鐵勒等反,欲襲其牙帳。沙缽略恐其後方生變,遂撤兵北返。隋經三年防禦作戰,爭取了時間,基本上完成了反攻準備;而突厥則因隋之分化、離間政策,內部矛盾加深,加以災荒嚴重,其勢愈加不利。三年春,沙缽略再率各可汗兵南犯。四月上旬,楊堅下達“清邊制勝”詔令,命衛王楊爽等為行軍元帥,率隋軍主力20萬分道反擊突厥,以從根本上擊破沙缽略,穩固北部邊防(參見隋反擊突厥之戰)。隋軍先後在白道(今內蒙古呼和浩特西北)、高越原(今甘肅武威北)、靈州(治回樂,今寧夏靈武西南)、和龍(今遼寧朝陽)等地各個擊敗突厥各部,並乘機說服阿波可汗歸隋,進一步促成突厥內亂,使沙缽略與阿波等相互攻戰不止。四年春,達頭降服於隋。秋,沙缽略因屢為隋軍所敗和阿波軍不斷攻擊,也向隋求和稱藩。隋軍反擊突厥獲勝,北部邊患基本消除,解除了南下滅陳的後顧之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