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素擊突厥之戰

楊素擊突厥之戰

楊素擊突厥之戰是在隋仁壽二年(602年),越國公楊素擊敗突厥,穩固北部邊防的一次重要作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素擊突厥之戰
  • 類別:古代戰爭
  •  年代:隋朝
  •  時間:仁壽二年三月
簡介,過程,背景,點評,相關信息,

簡介

隋反擊突厥之戰,是我國中原王朝隋朝與北方少數民族突厥貴族之間進行的戰爭。這場戰爭從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年)突厥侵隋,到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突厥臣服,中間經過了26年的時間,雙方復歸盟好,進一步加強了我國歷史上的民族團結與融合。隋反擊突厥戰爭的勝利,挫敗了突厥貴族掠奪中原的行徑,有利於保護中原先進經濟、文化免遭侵擾。

過程

仁壽二年三月,突厥思力俟斤(官名)等率部渡過黃河,襲擾 已經歸降隋王朝的突厥啟民可汗,掠走男女6000人、牲畜20餘萬頭。楊素率上大將軍梁默等輕騎追擊,轉戰60餘里,大敗突厥。思力俟斤率餘眾北逃,楊素繼續追趕,至半夜追上突厥。楊素為全殲突厥,命大部隊騎兵尾隨追擊,親自帶領兩名騎兵和兩名投降的突厥人與突厥軍隊一起行進。思力俟斤以為已將隋軍用掉,遂命令部隊紮營休息。楊素趁其沒有安置妥當之際,催促後面的隋軍騎兵迅速出擊,大破突厥。楊素又命柱國張定和從別路截擊突厥殘部,所得的大量輜重、人、畜等戰利品,皆歸還啟民可汗。

背景

自開皇初年起,隋採納長孫晟之謀,一直對突厥施用離間計,使其內部長期混戰不休。開皇十七年(597年),隋文帝允許都蘭可汗之弟突利可汗娶隋安義公主為妻,並故意予以優厚禮遇,藉以離間都蘭可汗。都蘭可汗果被激怒,乃斷絕朝貢,多次騷擾隋邊。
開皇十九年(599年,《隋書·楊素列傳》記載為十八年,有誤)二月,突利可汗奏報都蘭可汗製造攻城器械,準備攻擊大同城(在今內蒙烏拉特前旗東北)。隋文帝命漢王楊諒為元帥(實際未親臨前線),以楊素出靈州(治回樂,今寧夏靈武西南),尚書左僕射高熲出朔州(治善陽,今山西朔縣),上柱國燕榮出幽州(治薊縣,今北京城西南),三路進擊突厥。
都蘭可汗得知隋軍來攻,與達頭可汗結盟,合兵掩擊突利可汗。四月,楊素軍在靈州以北地區與達頭可汗部遭遇。在此之前,隋將在與突厥交戰時,因擔心突厥彪悍的騎兵來往衝殺,都採用戰車、騎兵和步兵相互交叉配合的陣法,陣外四周遍設鹿角、蒺藜等物,騎兵留在最裡面。楊素認為:“此乃自固之道,非取勝之方也” (《隋書·楊素列傳》)。遂拋棄這種自我保守的落後陣法,改變戰術,下令各軍擺開騎兵陣勢。達頭可汗聞之大喜道:“此天賜我也”(《隋書·楊素列傳》),並下馬仰天而拜,即率l0餘萬精騎直撲隋軍。上儀同三司周羅睺看到突厥求勝心切,陣形不整,乃請令率精騎迎擊,楊素指揮大軍隨後繼進,大敗突厥,達頭可汗帶著重傷逃跑,其眾死傷不可勝數,號哭而去。
另一路隋軍在高熲的率領下,也大破突厥,都蘭可汗敗逃,後被其部下所殺。隋軍追過白道(內蒙呼和浩特西北),越過秦山(今內蒙大青山)700餘里,然後還師。十月,隋冊封突利可汗為啟民可汗,並令長孫晟率5萬人在朔州西北築大利城(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西北土城子)給啟民可汗駐守,令其招撫突厥其它部落,為分化瓦解突厥,促進民族融合起了重要作用。

點評

此役,楊素率輕騎緊迫窮寇,並冒著生命危險,混入突厥隊伍,抓住戰機,一舉殲敵。自此,突厥逃向大漠以北,隋北部邊境在較長時間得到安定。

相關信息

楊素在此戰中,敢於棄陳舊落後的車、騎、步互相衛護的保守陣法,大膽使用騎兵突擊,取得大勝,再一次顯了其傑出的軍事才能。戰後,隋文帝下詔褒獎,賜楊素縑二萬匹,及萬釘寶帶。加其子楊玄感位大將軍,楊玄獎、楊玄縱、楊積善皆為上儀同。
楊素“多權略,乘機赴敵,應變無方”(《隋書·楊素列傳》)。同時治軍嚴整,其部如有違犯軍令者,立斬不赦,而絕不寬容。每次作戰前都尋找士兵的過失,然後殺之。每次多者百餘人,少也不下十幾人。由於殺人過多,以至“流血盈前”,而楊素卻言笑自若。兩軍對陣時,楊素先令一二百人前去迎敵,若取勝也就罷了,如不勝而敗逃者,無論多少,全部斬首。然後再令二三百人迎敵,不勝則照殺不誤。所以楊素的部下對他極其敬畏,作戰時皆抱必死之心,所以戰無不勝,稱為名將。楊素當時正受寵幸,隋文帝對他言聽計從,所以楊素征戰的將士,都微功必錄。而其他的將令雖有大功,但都被文官譴卻。所以楊素雖嚴厲兇狠,但由於他能夠恩威並施,所以將士皆願隨其征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