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叔夜

張叔夜

張叔夜(1065年-1127年), 字嵇仲,開封(今河南省開封市)人。侍中張耆曾孫,北宋將領、大臣。

初以父蔭任蘭州錄事參軍。後歷任陳留知縣通事舍人、泰州知州。大觀年間,任庫部員外郎,開封少尹,不久賜進士出身,升任右司員外郎。後歷任秘書少監中書舍人給事中禮部侍郎龍圖閣直學士。曾鎮壓宋江起事。靖康之變中率軍守衛汴梁城,失敗後隨宋欽宗金國擄走,途中自縊而死,終年六十三歲。

南宋朝廷為表彰張叔夜,追贈開府儀同三司,諡號“忠文”。

(概述圖參考資料)

基本介紹

  • 本名:張叔夜
  • 字號:字嵇仲
  • 所處時代:北宋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開封
  • 出生時間:1065年
  • 去世時間:1127年
  • 官職:簽書樞密院、禮部侍郎等
  • 追贈:開府儀同三司
  • 諡號:忠文
人物生平,戍邊建功,官場跌宕,浴血勤王,明志殉國,主要成就,人物評價,親屬成員,人物爭議,史書記載,後世紀念,藝術形象,文學形象,影視形象,

人物生平

戍邊建功

張叔夜年輕時喜歡談論兵法,長大後以父蔭被任命為蘭州錄事參軍。蘭州地處宋朝邊境,依靠黃河天塹自固,每年黃河結冰時,都要處於戒備狀態,以防羌人入侵,士卒幾個月不離武器。張叔夜說:“這不是上策。不找險要地勢防守,卻讓敵人逼近黃河,我方就危險了。”有個叫天都的地方,介於五路之間,羌人侵犯內地,一定先到那裡集中,然後商議侵犯的方向,每次一集中五路所達之地都受到震動。張叔夜巡視那裡的地形後,謀劃攻取之策,最後成功奪取該地,朝廷在此建了一座叫做西安州的可戍守城池,從此蘭州再沒有羌人之患。

官場跌宕

此後張叔夜在河北轉運使蔣之奇的推薦下擔任過襄城、陳留知縣,後改任禮賓副使、通事舍人、知安肅軍,但因為輿論認為朝廷對他待遇太優厚了,所以還擔任原來的職務。張叔夜向朝廷獻上自己的文章後,先後被任命為舒州、海州、泰州的知州。大觀年間,任庫部員外郎,開封少尹。不久,張叔夜再次向朝廷獻上自己的文章,朝廷召他考試製誥,賜他為進士出身,升任右司員外郎。張叔夜出使遼國,在宴射中,張叔夜首先射中目標。遼人驚嘆詫異,想查看他所用的弓。張叔夜以無前例為由拒絕。出使歸來後,張叔夜畫出遼國的山川、城郭、服器、儀范共五篇資料,上呈宋徽宗。
大觀三年(1109年),張叔夜從弟張克公彈劾宰相蔡京,蔡京遷怒於張叔夜,找出張叔夜的小過錯,將他貶為西安草場監司。數年後,張叔夜被召回京師擔任秘書少監,後又升至中書舍人給事中。當時的官吏為政懶惰懈怠,凡是出自門下省的命令,都要預先列出官銜,讓人寫上名字,之後遇事才填寫具體內容,稱為“空黃”。張叔夜極力要求革除這種弊端。後升任禮部侍郎,又被蔡京忌恨,以徽猷閣待制身份再次到海州任知州。
江蘇海州白虎山的“張叔夜題名碑”石刻江蘇海州白虎山的“張叔夜題名碑”石刻
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河朔起事,起義軍轉戰十郡,官軍不敢觸其鋒芒。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宋江率軍轉戰至海州,張叔夜預設埋伏,宋江軍大敗,副帥被擒,宋江被迫投降。不久張叔夜被加任為徽猷閣直學士,並改任濟南府(今山東濟南)知府。在任期間,因斬殺數千盜匪的戰功而升任龍圖閣直學士,青州府知府。

浴血勤王

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大舉南侵,張叔夜上章請求撥給騎兵,與諸將併力截斷敵人歸路,但這一奏議未能得到批覆。隨後張叔夜被改任為鄧州知州。朝廷增設四道元帥,張叔夜兼任南道都總管。不久金兵逼近京都開封,宋欽宗下手令催張叔夜入京保衛。張叔夜接令後立即自己統率中軍,他的兒子張伯奮率領前軍,另一子張仲熊率領後軍,共三萬人。第二天出發,到了尉氏,與金人游兵遭遇,張叔夜率軍且戰且進。十一月十五日,到達京都,皇帝到南薰門接見他們時,軍容依然整齊。入宮談話,張叔夜認為敵人兵鋒銳利,希望皇帝能像唐明皇避安祿山之亂那樣,暫時到襄陽然後再準備到雍。皇帝點頭同意,加任張叔夜為延康殿學士。閏月,皇帝登上城樓,張叔夜在玉津園排列軍隊,鎧甲放光,在城下拜舞。皇帝越發高興,升任他為資政殿學士,令他帶兵入城,不久任簽書樞密院。在金兵進一步對京都圍攻後,張叔夜接連四天與金兵大戰,斬殺金兵金環、貴將二人。宋欽宗派遣使者出京傳遞檄文,告示全國各道,宣揚褒獎張叔夜的戰功,令各州郡長官率兵勤王,但仍沒有軍隊來勤王。開封城陷後,張叔夜受傷,父子仍竭力作戰。宋欽宗駕車出城準備前往金營投降,張叔夜叩馬而諫,皇帝說:“我為了百姓,不得不親自前往金營啊!”張叔夜痛哭著再次跪拜,在場宋朝軍民都哭了起來。皇帝回頭喊著他的字說:“嵇仲努力吧!”
張叔夜張叔夜
康王趙構在應天府繼位後,以張叔夜曾支援京師力戰,跟隨宋徽宗北上的功勞,遙授其為觀文殿大學士,醴泉觀使(並未實際就任)。

明志殉國

金人打算另立異姓為帝,張叔夜對少傅孫傅說:“現在的事態,只有一死而已。”隨後寫信給金兵兩位元帥,請求立太子為帝以符民望。金兵兩位元帥大怒,追到宋軍中問罪,但張叔夜仍然抗請如初,於是被金兵押著跟著皇帝到北方金國去。張叔夜在途中不吃飯,只不時喝些湯而已。到達白溝時,車夫說:“過了界河了。”張叔夜突然驚起,仰天大呼,隨後不再說話。
張叔夜張叔夜
第二天,張叔夜自縊去世,終年六十三歲。死訊傳來,南宋朝廷追贈他為開府儀同三司,諡號為忠文。
紹興八年(1138年),宋金議和,張叔夜的遺骸得以回歸故國。船行到鄱陽湖時,遇到大風,船無法前進,只得將有的遺骸葬於湖畔。

主要成就

平定宋江起義
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宋江率軍轉戰至海州,奪取了官軍巨艦十數艘。時任海州知州的張叔夜探知宋江帶著十餘船金銀珠寶,準備攻打海州城,便招募了近千名死忠之士,在城郊設下埋伏,又派兵輕裝前去海邊,引誘宋江軍出來交戰。同時,張叔夜又吩咐士兵潛匿在海邊,等到宋江軍上岸與誘兵對戰時,突然放火焚燒宋江的船隊。宋江軍隊的士兵看到船隻被燒,立刻沒了鬥志,這時張叔夜的伏兵殺出,宋江軍大敗,副帥被擒,宋江只好投降。
消滅群盜
在平定宋江起義後不久,張叔夜改任濟南府知府。當時山東各地賊寇突然來到濟南府境內,張叔夜估計自己無力抵擋,便對僚佐們說:“如果束手等待援兵,百姓將沒有一個能夠活下來,應當用計拖延。如果能拖延三天,我的大事就能成功。”於是拿出原來用過的赦免賊寇的文書,讓郵卒送到郡里,賊寇們聽說後,果然稍稍鬆懈。張叔夜則在譙門聚眾飲酒,顯示自己的悠閒從容,並派官員把恩旨告訴賊寇。賊寇們猜疑不止,到晚上還未做出是否進攻的決斷。張叔夜則調派五千士卒,趁賊寇鬆懈時加以攻擊,賊寇們潰逃,張叔夜派兵追殺,斬首數千人。

人物評價

李綱:靖康之季,分四道總管以衛王室,及金人再侵,或擁兵坐視而不進;或棄軍遠遯以自全,獨樞密張公,摠師西道轉戰以達都城。所謀不從,城陷被執,猶惓惓抗章欲立趙氏,其忠於國家大節如此,雖古人何以加諸?
《於文龍水滸人物譜》中的張叔夜《於文龍水滸人物譜》中的張叔夜
張孝純《挽張叔夜》:疇昔中朝士,簪紳仰令名。恩威彰輔郡,忠孝衛都城。許國志何壯,為山功莫成。西風故林道,蕭瑟感秋聲。
宋高宗《張叔夜像贊》:威武毆戎,忠良貫日。仗義平夷,國家輔翼。大貞大節,惟節與義,天下大閒。杲杲龍袞,為人所難。死輕鴻毛,名重泰山。離徒遞儔,胡不厚顏。
朱熹《挽忠文公》:命世文章伯,鴻樞柱石臣。殞身因為社,嗣德豈無人。
《宋史》:“觀二張之理郡,鄭僅之守藩,宇文父子之便邊糶、革馬政,許幾、程之邵之經制財運,蒲卣之議稅榷,皆有可稱道。”
李詡:“其四曰死事,若种師中、王翊、張叔夜、何充、劉銳、徐徽言。”

親屬成員

關係姓名簡介
曾祖父
張耆,字元弼,官至樞密使,封徐國公。
祖父
字和叔,曾任信州參軍。
父親
張宗望
官至正奉大夫。
母親
吳氏
-
哥哥
張近
官至顯謨閣直學士。
張述
-
弟弟
張適
從兄弟
張克戩
官至右文殿修撰、知汾州。抗金英雄。
張克公
-
妻子
呂氏
-
兒子
字慈甫。
(以上參考資料)

人物爭議

籍貫爭議
張叔夜的籍貫歷來存在異議,史籍記載有以下幾種說法:
①河南開封:據《宋史·張叔夜傳》說:“張叔夜,字嵇仲,侍中耆孫也。”這裡未記載籍貫,只說明是張耆之孫。查《宋史·張耆傳》:“張耆,字元弼,開封人。”張叔夜是張耆之孫,自然也被定籍開封。
②河南禹城:據張叔夜母親的《吳夫人墓志銘》記載,吳夫人去世後與丈夫合葬於潁昌府陽翟縣(今河南禹城)大槐鄉高村。另據趙彥衛著《雲麓漫鈔》記載,張叔夜去世後葬於陽翟縣,由此推斷張叔夜的籍貫是潁昌府陽翟縣。
③江西廣豐:據學者陳柏泉考證,光緒《江西通志·張叔夜傳》云:“張叔夜,字嵇仲,永豐人(廣豐古稱永豐)。”李幼武在《宋名臣言行錄續錄》說:“張叔夜,字嵇仲,耆之曾孫,信州永豐人。”而嘉靖《永豐縣誌》卷四有張叔夜傳,卷一記“大觀戊子進士張叔夜”、卷三記有“忠節祠,在縣治西,祀光祿少卿恭毅鄧公顢並宋忠文公張叔夜”、“鄉賢祠與名宦祠,合祀唐王貞白,宋張叔夜……凡三十六人”。現存張氏宗譜中的《紀先公祠記》中又說開封只是張叔夜的祖籍或舊籍,其家後徙居廣豐。
宋江爭議
根據《宋史·張叔夜傳》和《東都事略·張叔夜傳》記載,張叔夜在出任海州知州時,曾用設伏襲擊,敗降宋江。故而,後代的史書中,都以張叔夜為鎮壓招降宋江起義軍的直接關係人。但是,《社會科學戰線》於1978年第2期刊出鄧廣銘、李培浩《歷史上的宋江不是投降派》一文,其中對張叔夜招降宋江一事提出了異議。該文作者認為:在北宋人的記載中,只說張叔夜“斬捕賊徒”,並未指明宋江的姓名。而《東都事略》是南宋人的著作,《宋史》則是元代人根據南宋資料編寫的,由此認為“所謂宋江受招安,只不過是南宋時人根據已被演為傳奇的故事,寫進官私著作里罷了”。

史書記載

《三朝北盟會編·卷八十八》
《東都事略》
《宋史·列傳第一百一十二》

後世紀念

張叔夜衣冠冢
據考古專家考證,宋紹興二年(1132年),尚書僕射兼中書侍郎李綱奏準敕建張叔夜衣冠冢於廣豐縣靈鷲寺西側。
張叔夜墓張叔夜墓
張叔夜墓
張叔夜墓在廬山市白鹿鄉鄱湖村東南200米處,西近神靈湖桂村,東南緊鄰鄱陽湖,南為定宮廟。墓坐北朝南,圓錐形土堆。封土處有土圍一圈,封土堆高2.3米,寬1米。墓前有一青石碑,上額橫刻“廣豐霞宇”,中間豎刻“五世祖諱叔夜公六世祖伯奮、伴熊公同墓。”墓碑目前保存在當地博物館內。張叔夜墓於1984年被評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藝術形象

文學形象

在明代小說《水滸傳》中,張叔夜是濟州太守,在宋廷對宋江等梁山好漢兩度派欽差大員進行招安都告失敗的情況下,積極主張繼續實行安撫政策,並自告奮勇親赴梁山泊與義軍商談。在張叔夜的勸說下,招安終於得以實現。梁山義軍首領為了感激張叔夜的斡旋之舉而酬以重金,然而張叔夜始終堅辭不受。小說於是感嘆:“太守可謂廉以律己者矣!有詩為證:濟州太守世無雙, 不愛黃金愛宋江。信是清廉能服眾,非關威勢可招降。
《繪卷水滸傳》中的張叔夜《繪卷水滸傳》中的張叔夜
在清初錢彩的小說《說岳全傳》中,張叔夜是河間府節度使,兩個兒子則名為張立和張用。在兀朮領兵攻河間府時,張叔夜詐降金兵,以保全河間府,隨後被封為魯王。後來徽宗、欽宗被囚押往金國時,張叔夜前往拜見,陳述詐降之事後拔劍自刎而死。
在清朝俞萬春的小說《蕩寇志》中,稱張叔夜是“雷聲普化天尊座下大弟子神威盪魔真君托世”,“八尺身材,貌若天神,博覽群書,深通兵法,猿臂善射”。歷任舒州、海州、泰州知州,升到右司員外郎。後得罪蔡京,被貶海州。後來張叔夜在陳希真父女和雲天彪劉慧娘等人的輔佐下盡滅梁山,被朝廷封為燕國公。

影視形象

1998年央視版《水滸傳》:張洪傑飾演張叔夜。
張洪傑飾演的張叔夜張洪傑飾演的張叔夜
2011年《水滸傳》:任寶成飾演張叔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