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痣珈蟌

白痣珈蟌

白痣珈蟌,腹部長53-56mm,台灣豆娘中體型最大的。分布相當廣,飛行能力在豆娘中屬恔恔者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白痣珈蟌
  • :動物界
  • :蜻蛉目
  • :珈蟌科
個體特徵,生態習性,

個體特徵

頭、胸、腹都是鮮艷的墨綠色,具有金屬光澤。生活於清澈的溪流環境。本種是台灣豆娘中體型最大者。雄蟲胸部、腹部金綠色;翅膀藍色具光澤。雌蟲胸部墨綠色;腹部黑褐色;翅膀黑褐色稍具光澤。

生態習性

成蟲出現於4至12月,生活在海拔1500公尺以下的清澈小溪環境。
白痣珈蟌這個名字是以雌蟌來命名的,只有雌蟌的翅上有白色的翅痣,所以要分辨雌雄是非常容易的。再者,雌蟌的身體金屬光澤較沒有雄蟌那麼閃耀明顯.仔細看雌蟌翅膀上的白色翅痣。 雄蟌身體的金屬光澤較為閃耀明顯。白痣珈蟌,腹部長53-56mm,台灣豆娘中體型最大的。分布相當廣,飛行能力在豆娘中屬恔恔者的。
簡介: 本豆娘體型巨大,喜歡棲息在水流湍急清澈見底的溪流中。飛翔中類似蝴蝶。雄性豆娘翅膀內側是藍紫色的,而雌性豆娘翅膀則是棕褐色的。雄性身體呈藍紫色調,在陽光下會反紫色光澤,而雌性豆娘則是身體總體來說綠色的,帶有褐色。雄性肛附器與雌性交配器發達。但如同小型豆娘一樣,棲息靜止時翅膀合併在一起。
白痣珈蟌,腹部長53-56mm,台灣豆娘中體型最大的。分布相當廣,飛行能力在豆娘中屬恔恔者的。白痣珈蟌的警戒心很高,雖然會待在人類附近,但是總是以正面面對,以便隨時發生狀況時可以應變。
白痣珈蟌是台灣各類豆娘中體型最大的一種,腹部長約五.五公分,身體呈現具有金屬光澤的綠色或墨綠色。白痣珈蟌的雌雄外觀明顯不同:成熟的雄蟲翅膀呈現具有光澤的藍紫色,沒有白色的翅痣;雌蟲翅膀呈黑褐色,具有明顯的白色翅痣。白痣珈蟌的成蟲出現在四到十二月間,夏季最常見;習慣棲息在海拔一千五百公尺以下的山區,森林旁的溪流、山溝、瀑布下方的水潭等清澈的流水環境中,很容易發現它們緩慢輕飄的身影。
豆娘和蜻蜓算是近親,在生態習性上大同小異。雖然豆娘的體型較纖弱、飛行速度較慢,但是它們同樣擅長捕食空中的小飛蟲。白痣珈蟌也不例外,雄蟲經常在棲地水域旁的植物叢間棲息守候或起飛覓食,遇到其他同種雄蟲,一樣常相互追逐爭戰。所有的豆娘都不會用點水的方式產卵,白痣珈蟌雌蟲習慣在清澈流水邊的石塊或不流動的雜物或植物上停下,然後將腹部彎入水中,並將卵粒產附在青苔、雜物上,而它們的稚蟲便生活在這些清澈的流水環境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