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朮病害

白朮病害

白朮病蟲害防治技術:白朮作為,近幾年效益都很好,白朮畝產值1-3萬元,今年種植面積是歷年來最多的一年,所以搞好白朮生產,首先必須搞好病害的防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朮病害
  • 傳染原因:術苗生長緩慢,組織尚未木栓化
  • 防治技術:選擇地勢高、排水良好砂壤土種植
  • 危害:給藥農帶來了較大的經濟損失
病害,防治技術,

病害

近些年來,隨著白朮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白朮的病害呈現逐年偏重發生趨勢,特別是苗期的立枯病;成株期根和根莖的根腐病、白絹病;,給藥農帶來了較大的經濟損失。
1、 白朮立枯病
主要症狀:是白朮苗期的主要病害。該病為低溫高濕病害,早春播種後如遇低溫陰雨天氣,術苗生長緩慢,組織尚未木栓化,抗病力弱,極易感染。未出土幼芽、小苗及移栽苗均能受害,出現爛芽、爛種。幼苗出土後,在近地表的幼莖基部出現水漬狀暗褐色病斑,並很快延伸繞莖,莖部壞死收縮成線狀鐵絲莖,病部常粘附著小土粒狀的褐色菌核,地上部萎蔫,幼苗倒伏死亡。常造成幼苗成片死亡,導致毀種。貼近地面的潮濕葉片也可受害,邊緣產生水漬狀深褐色大斑,很快波及全葉。
2、 白朮葉枯病
藥農稱鐵葉病,是白朮產區普遍發生的一種重要葉部病害,葉片因病引起早枯,導致減產。該病害發生期長,流行需要高濕度,多在4月下旬開始生,6-8月盛發,雨水多,氣溫大升大降時發病重。發病症狀為葉上初生黃綠色小斑,後因葉脈所限呈多角形成不規則形,暗褐至黑色,中央呈灰白色,上生小黑點。嚴重時病斑相互匯合布滿全葉,呈鐵黑色,莖和苞片也產生相似的褐斑。
3、 白朮根腐病
又稱乾腐病,是白朮的重要病害之一。病菌要求高溫,常在植株生長中後期,氣溫升高連續陰雨後轉晴時病害突然發生。該病一般自4月下旬開始發生,6-8月盛發,其發病症狀為根莖細根變褐腐爛。後蔓延到上部肉質根莖及莖桿,呈黑褐色下陷爛斑,地上部開始萎蔫。根莖和莖切面可見維管束呈明顯變色圈,後期根莖全部變為海綿狀黑色乾腐,植株枯死,易從土中拔起
4、白朮白絹病
俗稱白糖爛,危害根狀莖。田間初見病株在4月下旬,6-8月為發病盛期高溫多雨易造成流行。發病症狀是根莖上的鬚根和根莖變成褐色,有時在病株莖桿基部周圍的土表層也能看見白色的菌絲,其間也有菌核。隨著病情的發展,病株地上部分的莖葉逐漸枯死,地下根莖開始腐爛,腐爛的根莖呈爛薯狀。

防治技術

1、 種子處理
播種前,選新鮮、飽滿、成熟度一致的無病種子放入25-30℃溫水中浸泡24小時後取出,然後每畝再用永業生命素30—50ml+敵萎丹20ml拌種,這樣既可起到使種子吸水膨脹,又可起到殺菌作用,減少生長期間病害的發生。
2、地塊選擇 白朮喜涼爽、怕高溫高濕環境。選擇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砂壤土種植。合理密植,改善田問通風透光條件,降低田間濕度。在雨水或露水未乾前不宜進行中耕除草等農事操作,以防傳播病菌。中耕宜淺,避免損傷根部,並及時防治地下害蟲。雨季及時開溝排水,降低田間濕度,做到雨停溝乾;在滿足白朮正常生長必需的水分外,田間儘量控制濕度
3、白朮忌連作,亦不能與白菜、玄參、花生、甘薯、菸草、茄科等植物輪作。可與前作為禾本科等病害輕的作物輪作,輪作年限4年以上,可減輕各種病害的危害程度。
1、 藥劑防治
。在未發病時用藥,使用勝托+植康+永業生命素,可有效預防多種病害發生,控制死秧死棵,並可提高品質和產量。
發現白朮死秧死棵或下雨後,及時噴藥,可用方案1:申嗪黴素+植康+永業生命素;方案2:龍克菌+申嗪黴素+永業生命素;方案3:惡霉靈+植康+枯草芽孢桿菌+永業生命素;方案4:萎必治+永業生命素。發病輕的地塊7—10一次;發病重的地塊3—5天一次,連續2—3次。輪換用藥,減少病害產生抗藥性。由於白朮死秧是根部病害,所以噴藥時要用噴霧器噴淋,一定要讓藥液達到根莖部。
發現白朮葉枯病,可用勝托、苯醚甲環唑、福君+永業生命素進行防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