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昌燈蛾

白昌燈蛾

昆蟲名,為鱗翅目燈蛾科。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陝西、山東、河南省。寄主於大豆、車前、蒲公英、蘋果、高粱、麥、黍、海棠、山丁子等。幼蟲食葉成缺刻或孔洞。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白昌燈蛾
  • 拉丁學名:Spilosoma niveus (Menetries)
  • 別稱:Dionychopus niveus
  • :動物界
  • :肢動物門(Arthropoda)
  • :昆蟲綱(Insecta)
  • :鱗翅目
  • :燈蛾科
  • 分布區域: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陝西、山東、河南省
形態特徵,分布,危害特點,生活習性,生長繁殖,防治方法,農業防治,藥劑防治,

形態特徵

成蟲
雄蛾翅展55—70mm,雌蛾70—80mm,體白色,下唇須基部紅色,第3節黑色,觸角櫛齒黑色。前足基節紅色有黑斑,前、中、後足腿節上方紅色,前足腿節具黑紋,翅白色無斑紋,腹部白色,側面除基部及端節外具紅斑,背面、側面各具黑點一列。
淡綠色。
幼蟲
體紅褐色,節間處色較暗,密被灰黃色長毛,氣門白色,胸足、腹足超色,頭赭黃黑色,有“V”形斑。
絲質,橢圓形,黑褐色。
紡錘形,暗褐色。

分布

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陝西、山東、河南省。

危害特點

幼蟲食葉成缺刻或孔洞。

生活習性

成蟲具有很強的趨光性。成蟲在白天大多是棲息在農作物的叢中以及葉背不動,若是驚動時會表現出假死的現象,在傍晚出來活動,主要在20時到22時活動最旺盛。幼蟲食性非常雜,起初孵幼蟲僅僅啃食葉肉,剩下表皮及葉脈。在3齡之後蠶食葉片,吃成缺刻,在4到6齡進入暴食期,食量占總共含量的百分之九十左右,在食料不足夠的時候並有互相殘殺情況。幼蟲白天也是棲息在葉背上,土塊以及枯枝落葉下面,下午取食,在傍晚取食最為旺盛,在20時之後又慢慢開始潛伏,早晨沒有露水也可以為害。在幼蟲老熟之後轉移到地頭、路旁石塊以及枯葉雜草下化蛹。通常在於原高產水澆麥套玉米田,由於植株茂密郁蔽發生危害比較嚴重,降雨量大對低齡幼蟲活動取食非常不利,降水強度大也可以使幼蟲數量明顯的降低。
在河北、山東等地一年發生3代,以蛹越冬。4月中至5月上旬初見成蟲。第一代幼蟲5月上至6月中旬發生。第一代成蟲6月中旬始發。第二代幼蟲期在6月中至8月上旬,第二代成蟲8月下旬始發。第三代幼蟲期在8月中至9月中旬,9月中旬後化蛹越冬。各世代成蟲壽命在3-14天,卵3.5-4.1天,幼蟲27.7-31.4天,蛹l0.3-11.3天,一代歷期平均48.1-52.4天。

生長繁殖

在成蟲羽化之後的第二天傍晚開始交尾,在交尾後的第二天就可以產卵,卵大多是產在作物的葉背或是作物的莖部。卵成塊狀產下,其中每塊最少為卵6粒,多者可達到160粒,每頭雌蟲可以產卵1504750粒。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適當密植,注意通風透光,可減少著卵,降低幼蟲密度。套種玉米的地區要適當晚播,儘量避開該蟲發生及為害盛期。

藥劑防治

當百株玉米苗有蟲5頭或葉面積受害超過50%,被害株達4%時,即應馬上防治。用50%辛硫磷乳油100ml/畝,對水拌細乾土15kg,於傍晚撒施毒土,也可用殺蟲劑於傍晚噴灑,效果也很好。必要時可噴灑下列藥劑:  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90%晶體敵百蟲1000—2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 50%乙醯甲胺磷乳劑1000倍液; 5.7%氟氯氰菊酯乳油800—1000倍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