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調

白族調

白族調,是白族民間最為普及的一種演唱藝術,幾乎男女老少都會唱,即便唱不出口的人也會背上幾首歌詞。山區半山區的白族人,父母對兒童的啟蒙教育,也通過教唱白族調來進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族調
  • 簡介:白族民間最為普及的一種演唱藝術
  • 特色:本民族所獨有的詩歌格律
  • 舉例:翠茵茵/小妹你是啟明星/等
白族調民族特色,歌曲,

白族調民族特色

白族調的唱詞從文學上來說已經形成了本民族所獨有的詩歌格律,通稱為"三七一五"體,即每節歌詞以三個七字句和一個五字句構成,(大凡白族的韻文都基本遵循這個格律)。明代白族詩人楊黼創作的《詞記山花·詠蒼洱境》的白語抒情長詩就以這種格律寫成,因而又被稱作"山花體"。白族民歌絕大多數是七句或八句為一首的短歌,分為上下兩闕,上闕一般以三個字的"韻頭"起韻,然後是兩個七字句,一個五字句;下闕為三個七字句,一個五字句,上下兩闕構成一首完整的詩歌。
白族調
如:"翠茵茵/小妹你是啟明星/一表人材逗人愛/賽過觀世音。//芍藥見你紅了臉/牡丹見你讓十分/只要見著妹一面/ 有病也減輕。"也有第一句不用"韻頭"而直接用歌詞限韻的,如:"石寶山上鬱金香/小妹你家住哪方/臥蠶眉毛丹鳳眼/藍花綠衣裳。//願變你窗前明鏡/願變你灶後水缸/願變十五三更 月/夜夜照妹窗。"  白族民歌講究押韻和聲調高低相協的格律,在對歌當中如一方跑了韻便算是輸家。各地白族民歌唱詞基本一致,曲調則因地區不同而風格各異,主要分為大理調、 劍川調、西山調、東山調、山後曲等。有的高亢粗獷,有的幽婉動人。內容也十分多樣,不 但有山歌、情歌、習俗歌、詠物歌、兒歌等,還有大量幽默詼諧的"反意歌",正話反說,表現了白族人民樂觀自信、開朗活潑的的民族性格。

歌曲

小心肝、白月亮白姐姐等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