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底輻肛參

白底輻肛參

白底輻肛參,又名赤瓜參, 白底靴參, 靴海參, 紅魚,又稱又稱白底靴、草鞋底、豬蟲參。楯手目 海參科 輻肛參屬。常棲息在熱帶珊瑚礁低潮線附近, 由死珊瑚構成的水窪內或在被浪水衝擊的死珊瑚礁的表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白底輻肛參
  • :動物界
  • :楯手目
  • :海參科
分類信息,形態特徵,分布,繁殖習性,詳細信息,營養價值,

分類信息

俗名: 赤瓜參, 白底靴參, 靴海參, 紅魚,又稱又稱白底靴、草鞋底、豬蟲參。
屬名: 輻肛參屬
模式產地:模里西斯
國內分布: 台灣(南部), 海南島(南部), 西沙群島
國外分布: 印度-西太平洋

形態特徵

體長約3OOmm,後端常較粗壯,寬約80mm。口大,偏於腹面。觸手大,25--27個,排列為不規則的內外兩圈;生活時,圍繞觸手的疣襟部常表現清楚。背面隆起,散布一些小疣足,圍繞各疣足基部常有一白色環,身體後端的白色環尤為明顯。腹面平坦,密布許多管足,小個體腹面管足明顯排成3縱帶,大個體管足排列常無規則。肛門在身體後端,周圍有5個明顯鈣質齒。背面體壁骨片為長短不等的桿狀體和花紋樣體:桿狀體細長,兩側和兩端都具短突起;花紋樣體多不完整。腹面體壁骨片有桿狀體、顆粒體和花紋樣體:桿狀體粗短、無分枝,有的兩側光滑,有的兩側帶細鋸齒;花紋樣體簡單,形似短的分枝桿狀體;顆粒體卵形或餅乾形。背面通常為橄欖青褐色,疣的基部呈白色;腹面色澤明顯較淺;酒精標本改變不大。加工後背面黑暗,腹面灰白色,可能因此,漁民稱它為"自底靴參"。

分布

台灣南部,海南島南部和西沙群島;在印度-西太平洋分布很廣,西從紅海及東非的莫三比克和桑給巴爾起,向東可到夏威夷群島,塔希堤和土阿莫土群島;南從托列斯海峽和斐濟群島,北到我國海南島和日本南部。
生活習性 動物常棲息熱帶珊珊礁低潮線附近,由死珊珊構成的水窪內,或匍匍在被浪水衝擊的死珊珊礁的表面。小個體常藏在珊湖礁底下。

繁殖習性

它的產卵季節據Mortensen(1937)報告在紅海為5月下旬。

詳細信息

拉丁目名:
ASPIDOCHIROTIDA
中文目名:
楯手目
中文科名:
海參科
拉丁科名:
Holothuriidae
中文屬名:
輻肛參屬
拉丁屬名:
Actinopyga
拉丁種名:
mauritiana
定名人:
(Quoy et Gaimard)
年代:
1833
中文名:
白底輻肛參
ogenus:
Holothuria
原始文獻:
Zoologie:Zoophytes. In:Voyage de la corvette de l'"Astrolabe", execute par l'ordre du roi pendant...M. J. Dumont d'Urville. Paris:138
模式產地:
模里西斯
俗名:
赤瓜參, 白底靴參, 靴海參, 紅魚
生境:
常棲息在熱帶珊瑚礁低潮線附近, 由死珊瑚構成的水窪內或在被浪水衝擊的死珊瑚礁的表面
國內分布:
台灣(南部), 海南島(南部), 西沙群島
國外分布:
印度-西太平洋
資料來源:
中國動物志 棘皮動物門 海參綱:85-87.體長約35厘米,背面隆起,散生著許多小疣和管足。腹面平坦,形似足底,密生多數管足。小形個體的管足常成3縱帶排列。口大,偏於腹面,具25-27個大形觸手,排列成不規則的內外2圈。肛門周圍有5個石灰質小齒。背麵皮膚內的骨片為長短不等的桿狀體和不完整的花紋樣體(5);桿狀體細長,兩側和兩端有多數分枝突出(1)。腹麵皮膚內也有桿狀體,但較粗短,表面光滑(2)或帶細密的鋸齒(3),此外腹面還有卵圓形顆粒體(6)和花紋樣體(4)。生活時背面普通為橄欖青褐色,各疣基部周圍有白色環,身體後部白色環較大而顯著。加工成的乾海參背面為烏褐色,腹面為白色。

營養價值

乾品白底輻肛參含蛋白質72.24%,水分8.47%,多糖0.43%。其中鮮味胺基酸占蛋白質總量31.22%,抗氧化胺基酸含量11.36%,羥脯氨酸11.95%。白底輻肛參多糖重均分子質量(Mw)是68 592 u,含有較多的羥基、氨基、羧基和硫酸酯,都為硫酸軟骨素E。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