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不為人知

白居易不為人知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太原(今屬山西)人。元和三年(808)拜左拾遺,後貶江州(今屬江西)司馬,移忠州(今屬四川)刺史。後為杭州刺史,又為蘇州、同州(今屬陝西)刺史,以刑部尚書致仕。晚居洛陽,自號醉吟先生、香山居士。其詩早年與元稹齊名,稱“元白”;晚年又與劉禹錫齊名,稱“劉白”。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詞不多,但影響後世甚大。有《白氏長慶集》。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基本介紹

  • 本名:白居易
  • 別稱:詩王、詩魔
  • 字號:字樂天、 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
  • 所處時代唐代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河南新鄭市
  • 出生時間:公元772年2月28日
  • 去世時間:公元846年
  • 主要作品白氏長慶集長恨歌琵琶行
原文,譯文,

原文

白少傅居易,文章冠世,不躋大位。先是,劉禹錫大和中為賓客時,李太尉德裕同分司東都。禹錫謁於德裕曰:“近曾得白居易文集否?”德裕曰:“累有相示,別令收貯,然未一披,今日為吾子覽之。”及取看,盈其箱笥,沒於塵坌,既啟之而復卷之,謂禹錫,曰: “吾於此人,不足久矣。其文章精絕,何必覽焉!但恐回吾之心,所以不欲觀覽。”其見抑也如此。
衣冠之士,並皆總之,鹹曰:“有學士才,非宰臣器。”識者於其答制中見經綸之用,為時所排,比賈誼漢文之朝,不為卿相知,人皆惜之

譯文

少傅白居易,文章居當時之首,卻沒有晉升到重要的職位。在此以前,劉禹錫在大和年間擔任太子賓客職務時,與李德裕太尉同時分管東都。一日,劉禹錫拜見李德裕說:“近來有沒有曾得到白居易的文集?”李德裕說:“有人屢次把他的文章給我看,我另外讓人收藏起來了,但沒有讀過,今天因為您的提及而看看。”等到他去取看時,發現白居易的文章已經裝滿了書箱,埋沒於灰塵之中。他打開後又接著合起來,對劉禹錫說:“我對於這個人,不滿意已經有很長時間了。他的文章精妙絕倫,為什麼要再看呢。只怕擾亂了我的心,這就是我不願意看他文章的原因。”白居易竟然被抑制到這種地步。
做官的人,全都嫉妒他,都說:“有學者的才能,不表示有做大官的才能。”了解白居易的人能從他的應對文章中發現他治理國家大事的才能,可是卻被當時的官場所排斥,就像賈誼在漢文帝劉恆的年代,不被卿相所了解一樣,對此,人們都感到惋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