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雲南省賓川縣白塔)

白塔(雲南省賓川縣白塔)

賓川雞足山白塔,為藏式佛塔,又名尊勝塔、無影塔。坐落於雞足山塔佛寺內,寺因塔而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塔
  • 別名:尊勝塔、無影塔
  • 地理位置:雞足山塔佛寺內
  • 所屬寺廟:塔佛寺
故事傳說,歷史沿革,古塔現狀,地圖信息,

故事傳說

相傳,文成公主為了民族團結遠嫁西藏,她的事跡感動了大江南北,雞足山主持特別選派悟明和尚前往拉薩祝賀,文成公主松贊乾布被悟明和尚的虔誠感動,決定在雞足山修建塔佛寺。塔佛寺建好以後,文成公主和松贊乾布在一個中秋之夜漫步塔院,文成公主看見塔影影響了白塔的美麗,就打開天鵝毛扇,扇走了塔影,所以“塔院秋月”就成為了雞足山最著名的八景之一。
每當陰曆月中,當皓月移到雞足山天柱峰楞嚴塔西面時,月亮、楞嚴塔、尊勝塔便連成一線,周圍一片昏暗的山林襯托著楞嚴塔和尊勝塔,使兩座塔顯得格外聖潔清麗,特別是月光中潔白如玉的尊勝塔,沒有一點陰影投在地上,萬籟寂靜,天地清麗,讓人宛若置身於月宮之中一般,構成了“塔院秋月”的著名景觀。
白塔

歷史沿革

據史料記載,明崇禎年間(約1638年),麗江土知府木靖與寺僧道源、道真在雞足山創建了塔佛寺,塔佛寺曾經香火鼎盛,成為雞足山最著名和最重要的寺廟之一。到文革時期已經“塔毀寺亡”。80年代以後,由台灣道興師太倡議逐步恢復了塔佛寺內的建築,塔佛寺也成為了雞足山恢復重建最優美的建築群。
白塔高約20餘米,呈藏傳佛教圓形塔狀,但塔體高大,塔形精美,塔內供奉著大藏經和佛圖舍利,塔身立於十餘米寬的塔基上,塔基分四層,其中三層鐫刻著阿彌陀佛經文,中間有護法神,最上層的塔基上各方均立有九位2米多高的石雕佛像。白塔的主體,以圓形為主,分三節,下為螺形,中如同圓帽,最上部急收為瘦高的圓柱,如同蒙古族高高的帽頂。整座塔通體潔白,非常耀眼、明亮。

古塔現狀

白塔的周圍,是一組小沙尼石雕。與之相伴的是四大天王石雕,一壯一少,一肅穆一頑皮。在四大天王石雕的旁邊的小道上還雕刻了一組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二十四孝圖,一圖一說明,勸誡著人們對五千年民族精神的維繫。

地圖信息

地址:大理白族自治州賓川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