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乳泉

白乳泉

白乳泉位於荊山北麓。因"泉水甘白如乳"而得名,是難得的宜茶之水。據史料記載,春秋時楚人卞和在荊山採得一塊價值連城的璞玉,敬獻給楚王。因宮中玉工不識其寶,卞和先後以欺君之罪被楚厲王和楚武王砍去雙足。及楚文王即位,卞和抱璞哭於荊山之下。文王被卞和的赤誠之心所動,派玉匠剖璞,終於琢成一塊世之罕寶--和氏璧。傳說白乳泉就是從卞和眼淚沖刷成的石坑中出露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乳泉
  • 外文名:White spring
  • 地理位置:安徽省懷遠縣城南郊荊山北麓
  • 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
簡介,得名,生成原因,風景,

簡介

白乳泉,因“泉水甘白如乳”而得名,是難得的宜茶之水。據文獻,宋代大文學家蘇東坡曾率領其子蘇迨、蘇過來白乳泉遊覽並考察,經品味泉水後寫有《游塗山荊山記所見》詩。
白乳泉背依一荊山,面臨淮河,東與禹王廟隔河相望,西鄰卞和洞。因而泉左建有望淮樓,登臨遠眺,景色壯美, 泉水內含有礦物質,甘冽清口,烹茶煮茗,醇香可口。白乳泉水表面張力很強,水傾注杯中,能突出杯麵而水不外溢,並能浮起硬幣,使遊人稱奇。蘇東坡曾將此泉譽稱天下第七泉。

得名

顯然,眼淚再多也沖鑿不出石坑的,民間傳說不過是表明了人們對卞和忠貞報國的一片敬意。那么,白乳泉及其泉坑是如何形成的呢?

生成原因

原來,荊山是一座因岩漿侵入作用而形成的山體,在其冷凝形成過程中及其形成後受內外地質應力作用,產生了一系列節理和斷裂,泉坑就是在三組密集中的節理交匯處發良而成的。泉水則是大氣降水順岩體的節理和風化裂隙下滲地下,沿斷裂層匯入泉坑的。
白乳泉的泉坑後,有兩人方可合抱的古榆樹(實際是朴樹,大多數人稱之為朴榆)一株,枝葉茂盛,綠蔭蔽日,酷暑季節,泉四周也涼爽宜人。泉水從石隙中流出,在一米多口徑的石坑中匯聚成一泓碧液,清澈透明,同其泉名似乎不相符合。據文獻,宋代大文學家蘇東坡曾率領其子來白乳泉遊覽並考察,經品味泉水後寫有《游塗山荊山記所見》詩,詩中有"牛乳石池漫"之句,詩後自注云:"泉在荊山下,色白而甘。"可見,蘇東坡確實看到了泉水色白如乳。這也說明,古人命泉確有水色依據。那么,我們看到的白乳泉水為何是無色透明的呢?
對泉水顏色的長期研究結果表明,部分地下水確實會具有某種顏色,這主要是水中含有某種離子成分或有較多懸浮物質、膠體物質所造成的。白乳泉周圍分布著花崗岩一類(白崗岩)的岩石,受風化作用,地表部分會形成白色的高嶺土。在大雨澇沱之時,高嶺土的細小顆粒可懸浮在水中,或匯入地表河流,或流入地下,使水呈現"牛乳"狀。由於地層的過濾作用,這種懸浮物質往往被分離出去,使湧入泉坑的水透明無色。但也有一些距地表較近和泉口相通的寬大裂隙,可將這些未經過濾的水輸入泉口,使泉水渾濁發白。這可能就是蘇東坡所記白乳泉"牛乳石池漫"的形成機理。據居住白乳泉畔已有51年的王振芳老人所講,白乳泉平時清澈透明,雨後涌乳,尤其是滂沱大雨之後,泉的湧水量增大,泉水發白。同時,該泉的流量隨季節發生變化,雨季水豐,旱季水少,乾旱年份還會出現斷流現象。從這位老人的長期觀察和宋代蘇東坡的記敘,說明古人對此泉的命名無誤,白乳泉確能涌"白乳"。

風景

白乳泉背依荊山,面臨淮河,東與禹王廟隔河相望,西鄰卞和洞。因而泉左建有望淮樓,登臨遠眺,景色壯美,正如樓上楹聯所云:
片帆從天外飛來,劈開兩岸青山,好趁長風沖巨浪;
亂石自雲中錯落,釀得一甌白乳,合邀明月飲高樓。
泉右側有雙烈祠,為紀念辛亥革命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中的懷遠籍烈士宋玉琳、程良而建。祠上有亭,曰半山亭,可俯瞰懷遠全城。這裡群巒疊翠,芳草如茵,古榆參天,柏林似海,景色清幽佳絕。泉水內含有礦物質,甘冽清口,烹茶煮茗,醇香可口。白乳泉和杭州虎跑泉水相似,表面張力很強,水傾注杯中,能突出杯麵而水不外溢,並能浮起硬幣,使遊人稱奇。蘇東坡曾將此泉譽稱天下第七名泉。1965年,郭沫若親筆為白乳泉、望淮樓題名,筆力遒勁,字跡雄渾,大為泉區增色。 白乳泉邊養一千年白龜更是神奇。
白乳泉,背依荊山,面臨淮水,卞和洞以谷為鄰。周圍峰巒疊翠,榴林似海,綠樹掩映,芳草如茵,是遠近聞名的天然佳境。
白乳泉位於安徽省蚌埠懷遠縣城南郊,背依荊山,面臨淮河,東和禹王廟隔河相望,西與卞和洞為鄰。因泉水甘白如乳, 故名。泉左有“望淮樓”,登臨閒敘。憑欄遠眺.意趣盎然,正如磺聯所云:“片帆從天外飛來,劈開兩岸青 山,好趁長風沖巨浪,亂石自雲中錯落,釀得一甌白乳,合邀明月飲高樓。”泉右有雙烈祠,為紀念辛亥革命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中的懷遠籍烈士宋玉琳、程良而建。祠上有亭,曰半山亭,可俯瞰懷遠全城。這裡群 巒迭翠,芳草如茵,古榆參天,柏林似海,景色迷離,清幽宜人,實為天然佳境。泉水內多含礦物質,烹茶煮 茗,芬芳清例,甘美可日。表面張力強,水傾注懷中,能突出杯麵一米粒厚而不外溢,且能浮起硬幣,遊人 觀之,無不稱奇。宋蘇軾(東坡)游此,賦詩留念,將此泉譽為“天下第七名泉”。1965年郭沫若親筆為 “白乳泉”,“望淮樓”題名。
白乳泉原名白龜泉,相傳唐貞元年間,泉內曾有白龜流出,因此得名。宋元佑七年,詩人蘇東坡與其二子蘇迨、蘇過自河南赴杭州過此,見泉水奇特,譽為“天下第七泉”,並留下《游塗山荊山記所見》詩:“荊山碧相照,楚水清可亂。刖人有餘杭,美石肖溫瓚。龜泉木杪出,牛乳石池漫······”因泉水甘美呈乳色,後人改名白乳泉。
清光緒年間,鄉紳李少五於泉南建大仙廟。嗣後,崇奉道教的“師呂道人”宮爾鐸棄官歸里,拆大仙廟建呂祖殿,隱居於此。一九二四年,安徽督軍馬聯甲赴亳禁菸過此,捐款於泉西北建望淮樓。每當初夏雨晴,遊人乘興登樓,細品羽經,極目遠眺,漫山榴火艷艷,長淮帆影點點,景色秀麗,令人神往。
樓上留有歷代文人墨客的名聯,其中嶺南廖康健撰聯云:“片帆從天外飛來,劈開兩岸青山,好趁長風沖巨浪;亂石自白雲中錯落,釀得一甌白乳,合邀明月飲高樓”已成膾炙人口的佳名。泉旁曾有黃庭堅、趙子昂、陳宏壽等書法名家的碑刻。一九六五年,郭沫若同志親筆為“白乳泉”、“望淮樓”題字,使名勝樓格外生輝。
白乳泉泉眼位於“純陽道院”的中央,徑不過斗,四時不竭,受一株數百年的老山榆樹覆罩著。炎夏盛暑,遊客至此,蔭翳蔽日,清幽宜人。泉水內多含礦物質,表面張力強,烹茶煮茗,芬芳清冽,甘美適口.茶水傾注杯中,能突出杯麵一米粒厚而不外溢,且能浮起硬幣,遊人觀嘗,無不稱奇。
泉東南有半山亭,原名梅風亭,亭的左下方有“雙烈祠”。
1987年,白乳泉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後,正式對外開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