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泡餐具

發泡餐具

發泡餐具,即一次性發泡塑膠餐具,是指以聚苯乙烯樹脂為原料,在擠出機中經過高溫加熱熔融後加入發泡劑(丁烷)等進行擠出拉片,將片材收卷後在通風潮濕的環境中放置養生後再進行二次加熱吸塑成型,製成的各種餐飲具如快餐盒、湯碗、速食麵碗、生鮮托盤等。2013年2月26日,國家發改委發布第21號令,對《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有關條目進行局部調整,其中之一便是在淘汰類產品目錄中刪除了一次性發泡塑膠餐具。2013年5月,發泡餐具正式解禁。

基本介紹

基本介紹,用料介紹,毒性爭議,有毒說,無毒說,禁止條令,解禁風波,伏筆,解禁,回應,公關協定,正式解禁,解禁爭議,發改委解禁,中塑協力挺,被指不安全,追問,市場探訪,新聞資料,

基本介紹

在此之前發泡餐具因具有保溫(1—2小時)、耐壓(3公斤不易變形)、重量輕(一般快餐盒5克左右)以及便宜(每個餐盒8分錢左右)等優點而被大量使用。發泡餐具最早於1986年開始在中國鐵路上使用,由於廢棄的塑膠垃圾給鐵路沿線生態以及景觀造成了嚴重破壞,鐵道部於1991年開始研究治理鐵路沿線白色污染的對策,並於1995年5月起全面禁止在鐵路站車使用發泡餐具,代之以可降解餐具
中國政府曾於1999年、2005年以及2011年三次將一次性發泡塑膠餐具列入工藝落後或產品落後目錄而遭淘汰。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13年3月28日表示,由於一次性發泡塑膠餐具符合國家食品包裝用具相關標準以及有利於節能等特點,決定將這種產品從產業結構指導目錄淘汰類中刪除,允許生產使用。

用料介紹

多數用的是再生料,摻雜少量的新料,再配一定量的滑石粉,就生產出平時所用的餐盒。再生料和新料混搭是發泡餐具企業的普遍做法,且再生料的比例要高於新料。
一些工廠從國外進口工業塑膠廢棄物,進行加工提取,生成聚丙乙烯發泡顆粒(即再生料),再將這些顆粒賣給發泡餐具廠作為原材料。

毒性爭議

《一次性發泡餐具解禁引爭議》後,該事件也引發熱議。昨天的發布會現場,多家塑膠製品企業負責人表示,儘管發泡餐具本身有節約資源等優勢,但是其自身存在眾多安全隱患和風險,而國家未有相應的政策出台,回收機制也未建立,對發改委的解禁舉措確實有點“匪夷所思”。
發泡餐具
“如果用合格的食品級原料,發泡餐具和非發泡餐具都是安全的”,北京某大型塑膠製品企業負責人表示,一次性發泡塑膠餐具原屬於淘汰類產品,因此,早已沒有了國家相關產品標準,而國家政策也並不明朗。
一家曾經生產發泡餐具的企業負責人則表示,發泡餐具進入市場可以借鑑台灣等地區的做法,由企業出錢,政府回收,企業還要繳納相應的稅費。國內市場出現一種環保餐具,聲稱是玉米澱粉餐具。不少商家看好這片市場。

有毒說

當使用一次性發泡塑膠餐具盛裝熱食物或熱開水時,通常溫度超過攝氏65度以上。在這個溫度下,一次性發泡餐具中的雙酚A等物質所含的毒素就會析出,浸入食物。如果生產發泡餐具的原料中有害物質濃度超標,加工過程中工藝控制不好,毒害將會更大。
發泡餐具發泡餐具
國外的研究結果表明,一次性發泡餐具中的聚苯乙烯高分子在合成過程中如果不完全聚合,便會造成苯乙烯單體、二聚體三聚體的溶出,人體如果長期吸收,會對肝臟、腎臟造成傷害。聚苯乙烯的單體苯乙烯有強烈的刺激性,高濃度時還會產生麻醉作用,並對中樞和周圍神經系統造成不良作用和危害。

無毒說

2010年08月24日上午,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中國塑膠加工工業協會聯合召開說明會,為一次性發泡塑膠餐具“撥亂反正”。要採取正確的回收方法,我國生產的一次性發泡塑膠餐盒是符合循環經濟和環保方面要求的,在使用過程中對人體健康不會造成危害,對生態環境也不會造成污染。
聚乳酸材料自然循環圖聚乳酸材料自然循環圖
說明會指出,“二惡英”產生的主要條件之一是含苯環物質和含氯(溴)、氧一類有機化學物在370℃至440℃高溫條件下焚燒。而一次性發泡餐具生產和使用過程不具備上述條件,因此其與二惡英無關。另外,關於65℃以上使用會釋放出苯乙烯單體的問題也是毫無科學根據的,因其解聚溫度需高達280℃以上,軟化溫度也需110℃至120℃。因此用發泡餐盒盛裝熱飯菜是沒有問題的。

禁止條令

經國務院批准,1999年1月國家經貿委發布了《淘汰落後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的目錄》(國家經貿委令第6號,以下簡稱第6號令),其中對一次性發泡塑膠餐具限期在2000年底前淘汰。
發泡餐具發泡餐具
理由: 一次性發泡塑膠餐具在生產、使用、回收等各環節都存在嚴重問題。在生產過程中使用的發泡劑,有的會破壞大氣臭氧層,有的存在嚴重安全隱患;在高溫下使用不當,易產生對人體健康有害的物質;使用後隨意丟棄,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入土掩埋很難降解,會造成對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且回收和處理難度很大。

解禁風波

伏筆

一份發改委當年對《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的解讀,其中有一段針對發泡餐具的專門說明:“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和套用環境的變化,最初出台禁止一次性發泡塑膠餐具使用的環境已發生較大變化。因此,我們認為,有必要將一次性發泡塑膠餐具從淘汰類調整至允許類。為了實現一次性發泡塑膠餐具使用的平穩過渡、保護環境和加強資源的合理利用,應儘快制定一次性發泡塑膠行業的準入條件,建立和制定回收再利用的機制及相關標準等。上述工作完成後,擇機將其從淘汰類目錄中刪除。”這為發泡餐具的解禁埋下了伏筆。
漫畫漫畫

解禁

2013年2月26日,國家發改委發布第21號令,對《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有關條目進行局部調整,其中之一便是在淘汰類產品目錄中刪除了一次性發泡塑膠餐具(簡稱發泡餐具)。

回應

中國塑膠加工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簡稱中塑協)曹儉稱,發泡餐具能夠重新獲得合法市場地位的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是產品本身性價比高,具有特殊耐油、抗水和保溫隔熱性能,原料消耗少,垃圾產生量低,具有其他材料無法比擬的優勢,是一種安全、綠色、環保的包裝材料。二是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一次性發泡塑膠餐具本身並不是造成白色污染的元兇,加強回收管理和再利用才是消除白色污染的根本,我國對一次性發泡塑膠餐具的再利用技術也在不斷提高。
發展改革委產業協調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刪除一次性發泡塑膠餐具條目主要基於多種考慮:它符合國家食品包裝用具相關標準;使用後可以回收再利用;國際上許多國家和地區一直在使用;可以節約石油資源;隨手丟棄垃圾的行為已大幅減少,廢棄物回收體系逐步建立,最初出台禁止一次性發泡塑膠餐具使用的環境已發生很大變化,對“一次性發泡塑膠餐具”條目進行調整的時機基本成熟。
針對民眾最關心的餐具毒性問題,發展改革委委託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所按國家相關標準進行了檢驗。實驗結果表明,一次性發泡塑膠餐具符合相關國家標準。
另外,使用後的一次性發泡塑膠餐具通過回收、處理、再利用,可以生產建材、塗料、文具等多種產品,實現資源的再利用。
發展改革委表示,除中國內地之外的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如美國、歐盟、日本等,一直在生產和使用一次性發泡塑膠餐具,並且還在不斷開發一次性發泡塑膠餐具的新產品。
這位負責人表示,一次性發泡塑膠餐具質量輕,耗材少,可以降低原料消耗,節約石油,符合資源節約的方向。
上世紀90年代末期,由於一次性聚苯乙烯發泡塑膠餐具(“一次性發泡塑膠餐具”)大量使用造成了“白色污染”,我國開始在鐵路車站和旅客列車、長江及太湖等內河水域航運的客船和旅遊船上禁止使用。發展改革委2005年12月發布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05年)》將“一次性發泡塑膠餐具”列入了淘汰類產品。

公關協定

鑫恆塑膠等10家廣東,發泡餐具生產商被曝向北京君澤君(深圳)律師事務所(以下簡稱君澤君律所)聯合出資450萬元“公關費”,由後者向發改委等部門推動發泡餐具解禁。
這份簽訂於2012年1月的協定,甲方是10家廣東企業,乙方是君澤君律所。在協定簽訂的5天內,甲方(企業聯合體)向乙方(律所)支付前期服務費50萬元,主要用於“乙方辦理本協定所涉及的相關公關、應酬、接待、差旅、員工薪酬等方面”業務。

正式解禁

按照國家發改委此前公布的訊息,2013年5月1日,發泡餐具正式解禁。
發泡餐具
國家發展改革委專門對條目調整進行了說明,為解禁列舉了5條理由:符合國家食品包裝用具相關標準,使用後可以回收再利用,國際上許多國家和地區一直在使用,可以節約石油資源,當初禁用的環境已發生很大變化。

解禁爭議

曾經的鐵路白色污染罪魁禍首一次性發泡塑膠餐具在被禁產禁用14年後,如今被重新允許進入市場。這一舉動讓人感到不解,有專家從多個方面提出了質疑。
中國化工報報導中國化工報報導

發改委解禁

2月26日,國家發改委發布第21號令,對《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有關條目進行局部調整,其中之一便是在淘汰類產品目錄中刪除了一次性發泡塑膠餐具(簡稱發泡餐具)。記者昨天查閱了“21號令”,其中未對刪除發泡餐具的原因給出解釋。
記者昨天與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聯繫,該司輕紡處工作人員讓記者聯繫綜合處,綜合處的一位工作人員向記者確認,今後一次性發泡餐具的確可以重新入市。不過對於目錄調整的原因,該工作人員表示還是得找輕紡處解答。記者此後多次撥打輕紡處電話,一直無人接聽。

中塑協力挺

發改委為何解禁發泡餐具不得而知,但相關行業協會對此有一番解釋。
上述報導還稱,在過去十幾年裡,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綠色包裝分會和中塑協為了給一次性發泡餐具“正名”,做了大量市場調查,並多次向有關部門匯報情況,還組織業內企業開展行業自律行動,簽訂了《產品質量安全承諾書》和《環保回收責任保證書》。
由此看來,中塑協等行業協會對發泡餐具的解禁出力不小。

被指不安全

實際上,針對發泡餐具的去留,業內一直存在兩種截然相反的意見,中塑協、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兩大協會還曾公開“對掐”。
2010年8月,央視連續播出專題報導,揭露廣東大量企業使用進口廢塑膠生產發泡餐具。此後,中塑協公開對外宣稱發泡餐具無毒、健康,是綠色產品。針對中塑協的說法,國際食品包裝協會駁斥稱:發泡餐具並非完全安全,尤其是盛裝含油食品或使用微波爐加熱時,未聚合的苯乙烯單體會伴隨食物進入人體,導致中毒。兩大協會的負責人還互相“揭底”中塑協秘書長稱國際食品包裝協會負責人董金獅通過為企業做諮詢顧問來收費;董金獅則稱相關禁令打擊了一大批給中塑協交會費的發泡餐具生產企業,影響到中塑協的收益。

追問

1.解禁條件是否成熟?
發泡餐具從淘汰目錄中刪除,是否意味著相關回收再利用機制及標準都已完成?
上述聯合體中一家企業的負責人昨天明確告訴記者,他已知曉國內市場將重新對發泡餐具放開的訊息,但公司未接到國內相關方面關於建立回收再利用機制及標準等方面的信息。
2.能否保證安全無毒?
發泡餐具回歸市場,消費者最關心的是安全問題。董金獅昨天告訴記者,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所按國家相關標準做了毒性實驗,發泡餐具在合理情況下使用,能夠保證安全。但是,該協會早在2009年針對發泡餐具進行的調查便發現,部分地區銷售的發泡餐具售價竟遠低於聚苯乙烯原料的成本價格,通過深入走訪,發現原來生產企業大量甚至全部使用進口廢塑膠或回收的廢舊光碟、廢舊發泡餐盒、減震塊等製成的再生料進行生產,產品質量存在嚴重安全隱患。央視2010年報導的“洋垃圾變餐盒”專題報導,也揭露了這一問題。
中塑協聲稱與企業簽訂了《產品質量安全承諾書》,其中到底包括哪些企業,具體內容又是哪些,市場上仍存在的發泡餐具合格率是多少?這些問題都沒有公開信息披露。
3.能否確保環境友好?
中塑協稱已與企業簽訂了環保回收責任保證書,但未公布回收資金、處理技術等關鍵問題。
其中,回收資金是回收利用工作能否開展的基礎,政府如果不出資,讓生產企業掏錢看似容易操作卻很難。此前,上海曾實施“三分錢”工程,要求發泡餐具生產企業繳納回收費用,但導致產品價格高賣不動,而其他地區生產的產品藉機占領了上海市場,導致“三分錢”工程徹底癱瘓。
回收技術也是一大難題。“若填埋處理,會占用大量土地,污染環境;若焚燒處理,會釋放大量有毒有害氣體。”董金獅昨天告訴記者,發泡餐具含油多不易清洗,廢水處理困難,二次污染十分嚴重。考慮到發泡餐具的這種特性,美國環保局曾指出:“這種材料可以對人類健康、野生動物、水生環境和經濟發展產生嚴重影響。”

市場探訪

北京仍在用日耗40萬
來自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的調查數據顯示,北京每天的一次性餐盒使用量約200萬隻,其中發泡餐盒占20%,每天約40萬隻,使用地區集中在路邊攤和小吃店。記者昨天在左家莊附近看到,一些小店仍使用發泡餐盒打包。
連結發泡餐具被禁14年
發泡餐具最早於1986年開始在中國鐵路上使用,由於廢棄的塑膠垃圾給鐵路沿線生態以及景觀造成了嚴重破壞,鐵道部於1991年開始研究治理鐵路沿線“白色污染”的對策,並於1995年5月起全面禁止在鐵路站車使用發泡餐具,代之以可降解餐具
1999年1月,原國家經貿委頒布實施《淘汰落後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的目錄》(第一批),要求在2000年底以前在全國範圍內淘汰因嚴重污染環境而被列為“落後產品”的發泡餐具。此後,有關部委及北京、天津等各大城市相繼頒布禁令,要求限期淘汰發泡餐具。此後,國家發改委在《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05年本、2011年本)中,又兩度將發泡餐具列入淘汰類產品名錄,禁止投資、進口、生產、銷售和使用。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記者昨天查閱到一份發改委當年對《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的解讀,其中有一段針對發泡餐具的專門說明:“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和套用環境的變化,最初出台禁止一次性發泡塑膠餐具使用的環境已發生較大變化。因此,我們認為,有必要將一次性發泡塑膠餐具從淘汰類調整至允許類。為了實現一次性發泡塑膠餐具使用的平穩過渡、保護環境和加強資源的合理利用,應儘快制定一次性發泡塑膠行業的準入條件,建立和制定回收再利用的機制及相關標準等。上述工作完成後,擇機將其從淘汰類目錄中刪除。”這為發泡餐具的解禁埋下了伏筆。
附:傳統意義上的發泡餐具是PS材料,但是,隨著科技發展PS發泡餐具是有替代材料的。其替代材料為聚乳酸。聚乳酸是一種植物來源的生物質塑膠,其材料具備安全、環保、低碳、可持續性發展特性。

新聞資料

今年2月26日,國家發改委在淘汰類產品目錄中,刪除一次性發泡塑膠餐具。5月1日,從1999年起被禁了14年的一次性發泡塑膠餐具,重新獲得生產使用的合法地位。
聚苯乙烯樹脂為原料製成的一次性發泡塑膠餐具(下稱發泡餐具),因為無法經由生物分解及光分解而獲得“白色污染”的惡名。
這一性質沒有變,14年後卻重出江湖,自然引起各方的強烈質疑。
它是怎樣被生產、銷售的?連日來,都市快報記者深入全國最大的發泡餐具生產地廣東東莞暗訪。
據公開資料顯示,全國有100多家企業在生產發泡餐具,東莞就有10多家。東莞發泡餐具份額占市場七成以上,也就成為全國名副其實最大的一次性發泡餐具的生產地。
一直在偷偷生產
去東莞尋找一次性發泡餐具,首選隔河與惠州博羅縣相接的橋頭鎮。這個鎮因地處東莞內陸,在東莞32個鎮街中經濟靠後,房租便宜。這為發泡餐具這樣的低端產業,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發泡餐具被國家禁止生產前,在橋頭鎮的生產上已經形成規模。被禁後,部分仍在偷偷生產。在知情人的幫助下,記者找到阿彪(化名)的塑膠製品廠。
過去8年來,小小的快餐盒為阿彪掙了不少錢,現在每月的生產上千萬隻,“我這是小廠”,阿彪說。
工廠設在居民區,大門緊閉。阿彪讓工作人員打開側門,我們幾名訪客魚貫而入後,大鐵門從裡面上鎖。
阿彪的謹慎,緣於不久前附近一家工廠被查,被拉走幾卡車發泡餐具成品,老闆被罰了20多萬元。為避風頭,他的工廠停產了一個星期。後來,有線人回信說可以了,才恢復生產。
1袋新料加上4袋廢料
阿彪的辦公室里,陳列著各式一次性餐具樣品,從餐盒到碗,不下10個品種。他給我們一一介紹型號和價格。逐漸熟絡後,傍晚時分,阿彪帶我們去看生產線。
500平方米的工棚里,一袋袋原材料根據新料和回收的廢料區分碼放,新料呈白色半透明狀,廢料呈黑色或灰色。10多名工人圍著4台轉動的機器,忙個不停。
阿彪說,這是兩條生產線,每條生產線由兩台機器組成,一台機器是將攪拌後的原料壓成型,一台將半成品切割成一個個飯盒。
在幾盞白熾燈的亮光下,工人們往機器里填料,阿彪透露,每次填料,他們都按照新料和廢料1:4的比例混合,也就是1袋新料加上4袋廢料。
阿彪說,他們工廠使用新舊料成分比例還不是最大的,為了節約成本,有的工廠比例達到1:5,甚至更多。
現在生產的是型號為DZ303的大餐盒,成型機一次可以軋出56個。然後由其他工人切割下來,按500個一件包裝。
生產過程很簡單,基本上由機器自動完成。阿彪說,每天生產10個小時,每次都能生產幾十萬個餐盒。
為讓生產出來的餐盒增白,填料時還添加螢光粉。“有的工廠也用滑石粉,但效果不如螢光粉好。”阿彪說,他所知道的工廠都使用螢光粉做添加劑。
資料顯示,螢光粉是一種對人體有毒有害的物質,經常吸入,會生“矽肺”,還可致癌。
工業廢料是主要原材料
阿彪工廠所用的廢料有大米般大小。這些廢料是從哪裡來的?
阿彪說,工廠的原料都是一個叫阿平的人提供的,阿平在東莞最大的塑膠批發市場“大京九塑膠批發市場”有門面。
在阿彪的幫助下,我們聯繫上了阿平,並以洽談業務為名和他見面。
5月16日下午,在阿彪的辦公室,我們見到了阿平。他30多歲,自稱在這個行當已經做了六年,客戶多,生意不錯。
阿平直截了當地說,他的工廠新舊料都很充足,需要多少,他一個電話,兩個小時內就能將貨送到指定的工廠。
阿平說,目前市場上,新料的價格在每噸13200元,舊料的價格每噸為8600元。他勸我們買廢料做原材料,因為兩者成本相差太大。
這些廢料究竟是些什麼東西?
阿平說,廢料大部分是工業塑膠廢料,從惠州、深圳等進出口公司進的貨,有時自己工廠也加工,但量少。“這些廢料大部分是由國外進口的工業膠頭加工而成。”
當天,我們以進一步了解阿平公司的實力為名,來到了他在大京九的門店。我們提出去倉庫看看貨,阿平佯裝給老闆打了一通電話後,以不方便為由拒絕了記者的要求。
阿平說,最近環保部門查得太緊,發泡餐具工廠不敢大量囤放塑膠廢料,一般在接到訂單後,再從相關貿易公司購買塑膠廢料。
使用工業廢料,利潤有多少?阿平算了一筆賬,如果用廢料每個餐盒的成本大約在8分左右,遠比新料的0.1元左右要低,和新料的1分錢利潤相比,廢料的利潤是每個餐盒3分錢。小工廠按照每年生產千萬個計算,利潤是相當可觀的,大工廠更不用說了。
一車車運往全國各地
阿彪的工廠每天生產的成千上萬個一次性發泡餐盒,是如何流向餐桌的?
阿彪說,除了少量的餐具是自己售賣外,大批量是為大工廠代工。工廠也在橋頭鎮,阿彪同意帶我們去看看。
5月17日上午,他開著一輛藍色廂式貨車,七繞八拐,到了一家電線廠門外。按了兩聲喇叭,兩名相熟的工廠保全打開了門。
大工廠有幾千平方米的面積。阿彪說,這裡原是一家電線廠,倒閉後,橋頭本地的一名老闆租下生產餐具,已有3年時間。為掩飾,一直沿用著電線廠名字。
工廠面積太大,餐具廠只使用了其中兩個車間。跟隨阿彪走進一個籃球場大小的車間,裡面有8台機器同時工作,一秒鐘內就有400多個一次性發泡餐盒生產出來,20多名工人忙不過來。
就在我們和工人聊天時,車間負責人很兇地將我們攆出,還喊來了保全。我們和阿彪一起被帶進了工廠辦公室,一名領導和阿彪很熟,隨後我們沒事了。
旁邊的工廠銷售部有5名銷售人員,正忙著接聽電話安排送貨。自稱阿永的人,是這家工廠的合伙人,負責銷售。阿永告訴我們,工廠每天生產的餐盒超過10萬件(每件為500個餐盒),向深圳、廣州等大城市供貨,部分產品銷往湖南、廣西等全國各地。
他說,生意一直很好,還有幾家固定的小廠幫助代工,阿彪就是其中一家。
他介紹,餐具根據工藝繁簡程度和質材大小,價格不一,中等型號的DZ305號,批發價一件為35元,大一個型號的DZ303型號,批發價格為38元。
和阿彪的工廠一樣,生產餐具的原材料大部分是工業廢料。
距離工廠幾公里外這家工廠的倉庫,產品堆積如山,幾輛廣西車牌的貨車在拉貨。
“我們也被查過,都用錢擺平了”
阿彪的工廠有代工,也通過批發市場自銷。
5月17日上午,我們來到東莞宏遠批發市場,這裡是餐盒批發的集散地。據當地媒體報導,經營一次性餐盒生意的商家有30多家。
阿彪工廠的餐盒送到這裡,每件價格已經提高了3元到5元。
掛著湖南牌照的大貨車的司機,正幫助客戶運送貨物。他的車是回程車,低價幫助客戶運送。發往外地的餐盒幾乎都是這些回程車運送。
至此,在知情人的幫助下,我們目擊了東莞一次性餐盒從生產到售賣的整個過程。
在廣東嚴厲打擊一次性發泡餐具的14年裡,東莞橋頭為何還有很多工廠能生產?它們又是如何躲過檢查的?
阿彪給出了答案。
阿彪在餐具廠做了幾年工人學到技術後,和朋友合夥籌資40多萬元,購買機器生產發泡餐具。
“我們也被查過,後來都用錢擺平了。”阿彪說,這些年工廠也常有當地的工商、環保等部門來檢查。有時被查出問題時,都會找房東擺平。
房東是村裡的幹部,神通廣大,和那些檢查部門熟悉。被查後,經常通過他們送去三千到五千元的紅包,然後問題就解決了。
阿彪透露,在收到好處費後,檢查人員都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很多工廠還聘請當地村裡有門路的人做廠長,專門應付、處理“麻煩”。有了這些廠長,工廠也就“安全生產”了。
廣東目前
還沒有解禁一次性發泡餐具
東莞市質監局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廣東目前還沒有解禁一次性發泡餐具,他們接到舉報也會去查處,但隨著打擊力度加大,這幾年很少能接到這樣的舉報。
他說,發泡餐具解禁後,他們就會轉換角色,所做的工作是日常監管。
5月17日夜晚12點,我們和阿彪約好到東莞南城“城市風景”街頭吃夜宵。
我們點了一份燒烤,當老闆用發泡餐具盛著熱燙的食物送來時,阿彪連連擺手,說他從不吃發泡餐盒裝的食物,“那個東西有毒”。
旁邊,很多食客正有說有笑吃得正香。用同樣的餐盒盛著的食物,被他們歡快地塞進嘴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