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雲中心國小

登雲中心國小

登雲中心國小位於瀨溪河畔,登雲橋頭。由1913年初建的明江河國小,歷經彌陀鄉第七保民學校、彌陀鄉第七村國小、彌陀人民公社登雲中心國小、登雲人民公社國小,及至東風公社國小、登雲鄉中心國小七個時期,而走到今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登雲中心國小
  • 初建:1913年
  • 學生:994人
  • 教學班:24個
校園簡介,學校中心思想,

校園簡介

2006年10月,在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登雲中心國小搬遷到了新校區(原登雲中學),使學校的教育教學環境得到了徹底的改善。新校區校舍建築面積 多平方米,生均建築面積 平方米,校園綠化面積約占40%。校園內花香四溢,綠樹成蔭。數排小葉榕,撐起漫天的綠絨傘;垂柳疏條,彰顯著二月春風的和諧;桂子花開,沁出淡淡幽香;黃桷蘭舞,撩起孩童純潔無暇的心靈;枝頭黃菊,釋放著永遠向上的激情…… 陣綠飄清香,平凡集雅幽。
學校目前下轄中峰、陳葉馮兩所村小。現有24個教學班,學生994人,教職工66人(教管中心4人),其中專任教師62人,工人1人,學歷全部達標。教師中取得本科學歷的有 3 人,占4.6 %;取得大專學歷的有 54 人,占 83.1%;國小高級教師有 19 人,占29.2 %,其餘全部是國小一級教師。教育設施按照標準進行配置,除有16間專用教室外,還有會議室、圖書閱覽室、圖書保管室、儀器保管室、實驗室、微機室、多功能活動室、體育器材保管室、衛生保健室等,電教、實驗儀器按標準配齊率達100%,圖書藏量20000多冊,生均20餘冊。有標準的足球場籃球場羽毛球場排球場、環形跑道等運動場地,教學條件和環境的改善,為學生提供了理想的學習天地。
1998年7月,學校在資金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多方籌資購置微機30台,建起了全縣首批微機室;
2004年又籌資進行了換代。同年利用“校校通”工程布置了一間多媒體教室,並將遠程教育、多媒體教室、辦公室有效地與英特網聯接,形成了現代教育網路,為學校的現代化教學打下了基礎。
學校還擬將在2007年實現“班班通”。由於在遠教工作中成績突出,
2005年10月學校獲得了“遠程教育先進單位”光榮稱號,蘇德超校長還被評為“遠程教育先進個人”。
2005年9月,以蘇德超為校長的新的學校領導班子成立以來,學校以“教師發展為本,學生髮展為本”為目標,一直推行“以德治校,目標教學”的管理模式,使學校的精神面貌發生了變化。領導班子團結協作、務實勤乾;教師愛崗敬業、刻苦鑽研,學校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奮發向上的景象。老教師年齡偏大,卻有著“老馬伏驥、志在千里”的壯志雄心,甘心站好教育戰線的每班崗。依靠著幾十年的教學經驗,積極謀求與課改的有效融合,積極為學校的發展諫言獻策。年輕教師有著初生牛犢不畏虎的堅韌不拔,在不斷探索中夯實自我,教育教學成果豐碩。數名教師被評為鎮優秀教師、縣優秀團隊幹部、縣優秀班主任及各種先進個人榮譽稱號。在市、縣級優質課競賽等各種競賽中多人獲獎。教學論文獲市、縣級一、二等獎數篇。學校取得的成績得到了上級領導的充分肯定。

學校中心思想

學校狠抓教風、學風建設,加強教師的思想教育、師德師風建設、業務學習,提高了教師的思想素質和執教能力。使教師做到 “依法執教”、“從嚴治學”,自覺實施素質教育。在積極推行新一輪課程改革中,老師們立足課堂,重視讓學生在書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中體驗、感悟與實踐,嘗試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斷培養學生問題性心理品質,激發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挖掘潛能,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教學質量一年一個台階,2005年10月就一舉通過了大足縣“素質達標課”驗收。
在迎接 21 世紀教育改革的今天,全體教職工正以嶄新的精神風貌,向著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方向做出不斷地探索和努力,我們將以自身的智慧與才華,愛心與創新托起祖國明天的太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