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戲馬台作

登戲馬台作

《登戲馬台作》是唐代詩人儲光羲的一篇登高懷古之作。全詩共十六句一百一十五字,詩人登臨戲馬台,歌頌南朝宋武帝劉裕的功績,抒發了自己懷才不遇的苦悶心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登戲馬台作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儲光羲
  • 字數:115字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評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登戲馬台作
君不見宋公杖鉞誅燕後,英雄踴躍爭趨走⑵。
小會衣冠呂梁壑,大征甲卒碻磝口⑶。
天鬥神武樹元勛,九日茱萸饗六軍⑷。
泛泛樓船游極浦,搖搖歌吹動浮雲。
居人滿目市朝變,霸業猶存齊楚甸⑸。
泗水南流桐柏川,沂山北走琅琊縣⑹。
滄海沉沉晨霧開,彭城烈烈秋風來⑺。
少年自古未得意,日暮蕭條登古台。

作品注釋

戲馬台——台名,在今江蘇徐州市城南。相傳項羽曾在這裡戲馬,故名。
⑵宋公——指南朝宋武帝劉裕。他在公元424年(晉安帝義熙十年)曾被封為宋公;仗——持;鉞——大斧;誅燕——指晉於公元410年(義熙六年)滅南燕,擒殺南燕主慕容超
⑶小會衣冠——《宋書·孔季恭傳》:“(季恭)辭事東歸,高祖(劉裕)餞之戲馬台,百僚鹹賦詩以述其美。”;呂梁壑——水名,在徐州市東南;甲卒——指軍隊;碻磝(qīao áo)——古津渡,域名。故地在今山東荘平西南古黃河南岸,城在津東。
⑷樹元勛——立首功;茱萸——一種有香氣的植物。古代風俗,在九月九日重陽節配茱萸,登高飲花酒,可以避災。
⑸齊楚甸——古地名,屬東楚。今在徐州附近。
⑹泗水——水名;桐柏川:即淮水;沂山——又名東泰山,在今山東臨朐南九十里;琅琊縣——在今山東諸城東南一百五十里。
⑺滄海——指黃海;彭城——今江蘇徐州。烈烈——猛盛的樣子。

作品評析

詩從劉裕稱帝前奪城拔塞落筆,寫他平滅南燕以後,名望大振,天下英雄豪傑都踴躍追隨他,南征北戰,建功立業。“小會”二句,承次句的英雄趨走,先例舉文臣孔季恭,再例舉建威將軍向彌,寫出追隨劉裕的英雄都人盡其才,功成名就,同時表現劉裕知人善用、愛將如子的方面。“天開”兩句,承上啟下,以“樹元勛”總概劉裕的討伐之功,以“饗六軍”引出他宴請群僚於戲馬台的情景,照應詩題。接之以“泛泛樓船游極浦”寫場面之盛大,以“搖搖歌吹動浮雲”寫氣氛之熱鬧,生動而具體地描繪出遊宴戲馬台的興盛場面,把“九日”句進一步引向深入。“居人滿目市朝變,霸業猶存齊楚甸”,語氣一折,從對昔日的緬懷轉為對現實的讚頌。寫雖然時過境遷,人事變化,但劉裕霸業猶在,影響猶在,自傷的意緒已初現筆端。以下四句,分別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勾勒戲馬台四周的山川形勢,這是詩人立於台上眺望所見,暗合題中“登”字。“少年”兩句,點明登台的原因,表達內心感受,語意顯露。
這首詩以戲馬台為起興,從人事及景色兩方面擴展開去,追溯歷史,緬懷前賢,描寫山川形勝,最終又歸結到自己。放得灑脫,收得自然,融史實與感慨、古人與今人於一體。

作者簡介

儲光羲(約706~約763),唐代詩人,潤州延陵(今江蘇金壇)人。祖籍兗州(今屬山東)。公元726年(開元十四年)進士,與崔國輔、綦毋潛同榜。授馮翊縣尉,轉汜水、安宜等縣尉。仕宦不得意,隱居終南山的別業。後出山任太祝,世稱儲太祝。遷監察御史。公元756年(天寶末年),奉使至范陽。當時安祿山兼任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強兵勁卒,正積極準備發動叛亂,而唐玄宗委任權宦,荒於政事。儲光羲途經邯鄲,作《效古》二首,憂念時局,語意頗深切。又有《觀范陽遞俘》詩,對朝廷的昏聵,安祿山的野心,洞若觀火。安史亂起,叛軍攻陷長安,他被俘,迫受偽職,後脫身歸朝,貶死嶺南。
儲光羲著有《正論》 15卷、《九經外義疏》 20卷,並佚。有《儲光羲集》5卷,《全唐詩》編為4卷。事跡見《唐詩紀事》、《唐才子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