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廬山五老峰

登廬山五老峰

《登廬山五老峰》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七絕。這首詩描寫了廬山五老峰的峭拔秀麗,既反映了詩人對五老峰風光的熱愛,同時也反映了詩人的出世思想。全詩寫法多變,不乏想像和誇張的趣味,把連峰際天的五老峰,形容為“青天削出金芙蓉”,形象生動,別具一格。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登廬山五老峰
(李白)
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雲松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登:一作“望”。廬山:位於江西省北部,北臨長江,東瀕鄱陽湖,綿亘二十五公里,景色秀麗,氣候宜人,在古代就是著名的遊覽勝地,也是理想的隱居之處。五老峰:廬山東南部由五座雄奇的峰嶺相連組成的山峰,形狀如五位老人並肩而立,山勢險峻,是廬山勝景之一。李白曾在此地築舍讀書。
⑵金芙蓉:蓮花的美稱。《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一·子夜歌四十》:“玉藕金芙蓉,無稱我蓮子。”
⑶九江:長江自江西九江而分九派,故稱。九江在廬山北面。秀色:優美的景色。南朝宋王僧達《答顏延年》詩:“麥壟多秀色,楊園流好音。”攬結:採集、收取。明文徵明《賦得廬山送盧師陳》:“秀色從來堪攬結,壯遊還待發文章。”
⑷巢雲松:隱居。《方輿勝覽》卷十七引《圖經》:“李白性喜名山,飄然有物外志。以廬阜水石佳處,遂往游焉。卜築五老峰下。

白話譯文

五老峰坐落於廬山東南,聳立如青天削出,就像一朵盛開的金色蓮花。
登上峰頂可以攬取九江的秀麗景色,我將要在這裡巢居,以雲松為家。

創作背景

此詩作年未詳。根據詩的內容推斷,似為安史之亂爆發之後李白和其妻宗氏一起來廬山遊覽,隱居五老峰下時的作品。詹鍈在其《李白詩文系年》一書中,把這首詩列在詩人唐玄宗開元十四年(726)游襄陽、上廬山時所作;也有人認為這首詩作於開元十三年(725)。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李白的七絕《望廬山瀑布水》膾炙人口,婦孺皆知。《登廬山五老峰》也是一首吟詠廬山美景的佳作,描寫廬山的另一個風景點——五老峰。
首句就是“廬山東南五老峰”,開門見山,緊扣詩題,先用樸素的語言、平緩的語調,介紹了五老峰在廬山所處的位置,點明是在廬山的東南面。緊接著,詩句如異軍突起,托出詩人望中所見之景,實為飛來之句。嶙峋峭拔的五老峰,氣勢磅礴,真如削出的金芙蓉,矗立在青天之上。“金芙蓉”,不但寫出了五老峰的秀麗形狀和金黃顏色,也道出了詩人寫作此詩的時間是在秋冬之際。以“金芙蓉”喻五老峰,而以“青天削出”四字作陪,點出了五老峰的真精神。“削”字也下得有力,它化靜為動,維妙維肖地表現出五老峰雄奇峭拔的視覺形象。“削”字也包含著詩人對大自然神奇功力的讚頌。“青天削出金芙蓉”,從觀望角度而言,當為由下向上仰望所見,這是第一景。
第三句“九江秀色可攬結”,是詩人轉換角度,從山上俯視山下時所見。登臨高入雲端的五老峰上,九江一帶的秀美景色可盡收眼底,仿佛能夠隨手採取一樣。“攬結”這兩個字給靜景中加入了有生命的人,使得景色也親近了許多。九江在廬山下,這種由上望下所見的九江秀色,當為第二景。鏡頭的轉換,給人以新穎的感覺,也使得詩調由高轉低,詩人的情緒由漲到落。既然有如此美好的處所,那么,政治上處處碰壁,飽經磨難,倍受世人冷眼,壯志消沉,又素懷隱居之志的詩人自然就把它當成理想的棲息之地了。“吾將此地巢雲松”一句也就隨手拈來,天衣無縫。相傳李白的書堂就在五老峰下的屏風疊,李白晚年時,很喜歡這裡山勢嵯峨,環境優美,於是就在此修建了太白書堂,隱居讀書。以憂患意識作為主體人格固有特徵的中國古代知識分子,在建功立業的政治理想破滅時,仿佛從希望的峰顛跌入失望的深淵,往往走向反面,隱身避世,斷塵出家。而生逢大唐帝國鼎盛時期,夙有“濟蒼生”、“安社稷”遠大抱負的李白,早年就接觸並信仰當時很盛行的道教,喜愛棲隱山林,求仙訪道,超凡脫俗。他一方面要做君主的輔弼,一方面要做超凡的神仙,這樣就形成了他貫穿一生的入世與出世的矛盾。當他政治上受到挫折時,出世思想便占了上風。晚年李白在政治上已屢遭打擊,雖壯心未泯,但已心力交瘁,因而,隱居青松白雲間,修道養性,終其天年便為晚年李白的主導思想。這實際上是時代給詩人釀就的悲劇。《登廬山五老峰》正反映了李白的這種思想傾向。
與李白大刀闊斧、奔騰豪放、激情噴涌的詩風有所不同,這首七言絕句中雖然不乏矯健飛騰之句,但全詩是以平淡取勝的。詩中又很好地運用了比喻、誇張等藝術手法,真切自然、形象逼真。語言也含蓄凝鍊,具有很大的藝術蘊量。

名家點評

清高宗敕編《唐宋詩醇》:純用古調,次句亦秀削天成。
日本近藤元粹《李太白詩醇》:王云:芙蓉,蓮花也,山峰秀麗,可以比之,其色黃,故曰金芙蓉也。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像李白像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