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天地之中

登封天地之中簡介,登封天地之中申遺始末,登封天地之中的長期保護和意義,八項十一處遺產,中嶽廟,漢三闕,會善寺,嵩陽書院,嵩岳寺塔,少林寺,少林寺塔林,初祖庵,

登封天地之中簡介

得知此訊息,少林寺方丈釋永信也十分激動。他說,今後寺院僧人們每天的生活起居,都能觸摸到世界文化遺產,這是我們的榮譽和驕傲,同時也要肩負起更大的責任。“歷史悠久、品類齊全,具有原真性和唯一性,這是‘天地之中’申遺的最大優勢,也完全符合世界遺產公約關於世界文化遺產價值的標準。”河南大學古建園林研究院院長張家泰說。登封“天地之中”申遺的內容主要是8處11項,中嶽廟、太室闕、啟母闕、少室闕、會善寺、嵩陽書院、嵩岳寺塔、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初祖庵等。其歷經漢、魏、唐、宋、元、明、清,是中國時代跨度最長、建築種類最多、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代建築群,更是中國先民獨特宇宙觀和審美觀最真實、最深刻的反映。

登封天地之中申遺始末

登封天地之中入世遺 中國先民宇宙觀西方認可
2010年08月01日11:33中國新聞網台北時間8月1日早上7點40分,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作為中國今年唯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的鄭州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被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中新社鄭州8月1日電 題:登封“天地之中”入世遺 中國先民獨特宇宙觀西方認可。
中新社記者 李志全 李貴剛
台北時間8月1日,從巴西首都巴西利亞召開的第34屆世界遺產委員大會傳來訊息,中國登封“天地之中”少林寺歷史建築群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通過審議,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也意味著,中國先民獨特宇宙觀和審美觀獲得國際認可。
圓形地球何來“天地之中”?在申遺文稿起草人、河南登封地方制辦公室主任呂紅軍看來,由於上一次嵩山歷史建築群申報“天地之中”的理念曾經遭到一些西方專家的質疑。因此,在這次申報時,詳釋“天地之中”的概念成了最重要的內容。
據介紹,登封地區分別存有以“天地之中”傳統宇宙觀和以“中嶽嵩山”聖山崇拜為核心理念的不同遺產組合和相互重疊,這一點很難讓國際同行克服東西方文化的差異。
2009年6月,在西班牙召開的第3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山西五台山順利晉級,而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卻遭遇“卡殼”——被審定為“補充材料推薦列入”。 這也被視為改變了中國申遺15年年來“一路凱歌”的局面。
呂紅軍說,地球是圓的,從現代科學來說,好像不存在“天地之中”的概念。上古時候,中國認為地球是天圓地方,天是圓的,地是方的,方形的地球有一個中心,是陰陽交匯的地方,是風雨交匯的地方,是萬物發生髮展的根源。在這一旗幟下,嵩山成為聖山、神山,歷代帝王祭祀,形成嵩山豐富的歷史建築群。
據介紹,登封“天地之中”申遺的內容主要是8處11項,中嶽廟、太室闕、啟母闕、少室闕、會善寺、嵩陽書院、嵩岳寺塔、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初祖庵等。其歷經漢、魏、唐、宋、元、明、清,是中國時代跨度最長、建築種類最多、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代建築群,更是中國先民獨特宇宙觀和審美觀最真實、最深刻的反映。
呂紅軍表示,“天地之中”作為嵩山歷史建築群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核心文化概念,也是對中國樸素宇宙觀的高度概括。而在國內知名人文學者裴鈺看來,登封此番申報世遺的主題概念變成了“天地之中”,即天堂和人間的中心,這個更便於國際化的理解。
“3天考察,我認識了‘中’字”。澳大利亞文化遺產專家茱麗葉·拉姆齊在評估驗收“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時,由衷地讚嘆嵩山歷史建築群獨特的文化內涵。 她說,“少林寺、觀星台、中嶽廟、嵩陽書院的碑刻上總是出現這個字,這充分說明了一個民族在人文方面對‘天地中’的崇拜和認可”。一個“中”字也成了中國的代表。它詮釋者中華民族的核心宇宙觀和幾千年來的中國思想。
作為一組東方古代建築藝術殿堂,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最終以其古老與博大、凝練與舒展、滄桑與輝煌,贏得了世界遺產委員會的“芳心”,成為中國第39處《世界遺產名錄》。也是河南省繼龍門石窟、安陽殷墟之後的第三處世界文化遺產。
前方代表團團長、鄭州市委宣傳部長丁世顯說,申報世界遺產等於是進一步向全世界做出保護承諾,同時也利於世界更好地了解中華文化,從而更好地了解當代中國。

登封天地之中的長期保護和意義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台北時間8月1日審議通過,將中國的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包括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在內的8處11項古建築精華有了新的“護身符”。
對於河南人來說,這是一個令人自豪的訊息,它讓登封歷史建築群成為“世界名模”,讓河南“歷史文化厚重”這一名片更加熠熠閃光。但在這個時候,我們還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申遺並非只是為了發展旅遊,申遺成功這一巨大的榮耀同時賦予了我們巨大的責任。也就是說,申遺的成功,也對河南人如何理解、對待這項榮耀提出了新的考驗。
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為啥要在1972年通過《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原因很簡單,就是該組織注意到世界各國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越來越受到破壞的威脅,希望通過採用公約形式的新規定,以便為集體保護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文化和自然遺產建立一個根據現代科學方法制定的永久性的有效制度,防止這些全人類的世界遺產枯竭。可見,這個制度的精髓就是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其他的一切延伸效應都是次要的。
比如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有的是中國最古老的國家級祭祀禮制建築典範,有的是中國古代禮制建築格局最全面的代表,有的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天文台,都是些獨一無二、不可再生的建築,它們像一個個巨大的隨身碟,存儲著未被我們全部破譯的古代中國人的各種符號:生存意志、審美特點、性格特徵、思維方式、聰明才智、風俗習慣、科技水平、宗教信仰、社會制度等。《世界遺產名錄》收錄它,就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它。申遺成功後,我們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如何把這些遺產完整地交給下一代,讓其成為中華民族認識自我、探索未來文明之路的重要參照。至於申遺成功後能在旅遊上新增多少門票收入,那則是非常次要的事情,如果顛倒了這個次序,那就與申遺的初衷背道而馳。

八項十一處遺產

中嶽廟

中嶽廟即指嵩山中嶽廟,位於河南嵩山南麓的太室山腳下,距河南省登封市城東4千米。它背倚黃蓋峰,北依黃蓋峰,面對玉案山,西有望朝嶺,東有牧子崗,群山環抱,布局謹嚴,規模宏偉,紅牆黃瓦,金碧輝煌,總面積11萬平方米,為中州祠宇之冠,也是五嶽中現存規模最大、保存較完整的古建築群,也是河南省規模最巨、最完整的古代建築群。如此宏大而又幽雅莊嚴的廟宇在全國也是罕見的。

漢三闕

太室闕少室闕啟母闕,是一種特殊的石雕藝術。
太室闕是漢代太室山廟前的神道闕,建於東漢時期,闕身四面有人物、動物、建築物等50餘幅畫,形態生動,線條流暢。另有隸篆銘文,是研究我國歷史的寶貴資料,也是書法雕刻藝術中的珍品。
少室闕在登封縣城西6000米處的少室山下,闕上銘文敘述了大禹在古時治理洪水時“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
啟母闕在萬歲峰下,是啟母廟前的神道闕。在闕的東北面,聳立著一塊幾丈高的石頭,名為“啟母石”。相傳大禹治水之事感動上蒼,玉皇大帝施展法術,讓禹成為一個開山鑿渠的大力士。

會善寺

會善寺位於嵩山積翠峰下,山清水秀,林深谷幽,花木蔥鬱,正是這樣一個納嵩山之靈氣的勝地,造化了一位佛教史上著名的得道壽星——道安禪師。為魏孝文帝(471~499年)離宮,正光元年(520年)復建閒居寺。隋開皇五年(585年)改名嵩岳寺,後隋文帝賜名會善寺。唐武則天巡幸此寺拜道安禪師為國師,賜名安國寺,並置鎮國金鋼佛像於寺內。唐代增建殿宇、戒壇、塔,規模宏大,高僧輩出,如元同、淨藏及天文學家一行等皆出於該寺。五代時於嵩山琉璃戒壇納法,又名“封禪寺”:後梁時廢。宋太祖開寶五年(972年)賜名“嵩岳琉璃戒壇”、“大會善寺”。元代至元年間(1264~1295年)又賜名“萬壽禪寺”。
登封天地之中
會善寺造化了一位佛教史上著名的得道壽星——道安禪師。道安禪師俗壽128歲,歷經隋唐兩朝八帝,因比其師五祖弘忍還年長20歲,便贏得了“老安”的美名。道安的長壽是因為他謙讓的美德和寵辱不驚的心態。道安和神秀同拜弘忍為師,弘忍也最看重他們兩位,曾說“學人多矣,唯秀與安……今法要當傳,付此二子,吾無憂哉!”當道安國師察知弘忍祖師有意傳法於他們二人後,就推美於神秀,別的同學勸他時,他卻反過來勸說同學們:“山澗樹下,難可厭舍。豐石足以枕依,香泉足以澡漱,與道而漫,不樂何求。”並乾脆離開祖師而雲遊。道安雲遊至中嶽嵩山後,看到會善寺清幽靜謐,環境幽雅,就高興地說:“是吾終焉之地也。”於是就長住下來。這一住就是45年,其間雖然武則天多次躬親禪窟,征至輦下,待以師禮,欽重有加,但他道行精深,安之若素,寵辱不驚,傳法不輟,高壽而終。如此德高望重,堅守精進,不愧為佛門巨子。其熠熠星光,光耀千秋。

嵩陽書院

嵩陽書院,位於登封市城北3公里峻極峰下,因坐落於嵩山之陽,故名,是宋代四大書院之一。嵩陽書院原名嵩陽寺,創建於484年(北魏太和八年),605(年年隋大業年間)更名為嵩陽觀。嵩陽書院建制古樸雅致,中軸線上的主要建築有5進,廊廡俱全。嵩陽書院創建於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公元484年)時,時稱嵩陽寺,至唐代改為嵩陽觀,到五代時周代改建為太室書院。宋代理學的“洛學”創世人程顥、程頤兄弟都曾在嵩陽書院講學,此後,嵩陽書院成為宋代理學的發源地之一。明末書院毀於兵燹,清代康熙時重建。嵩陽書院經歷代多次增建修補,規模逐漸形成,布局日趨嚴整。書院的建制,古樸雅致,大方不俗。嵩陽書院與河南睢陽書院(又名應天書院)、湖南嶽麓書院、江西白麓洞書院並稱我國四大書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2010年8月1日審議通過,將中國的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建築群包括:周公測景台和觀星台,少林寺建築群三處(塔林、初祖庵、常住院),會善寺,嵩陽書院,中嶽廟和東漢三闕(太室闕,少室闕,啟母闕),嵩岳寺塔。嵩陽書院名列其中。
嵩陽書院嵩陽書院
嵩陽書院環境幽美,為讀書勝地。書院內建築布局保持著清代前的風格,現存殿堂廊房五百餘間,共有五進院落組成。首為先師祠,供奉與書院有關的先師先賢,其後為講堂,講堂後為道統祠,最後是藏書樓。兩側配房原為“程朱祠”、書舍、學齋等。院內廊房牆壁上鑲嵌有歷代文人、墨客題字留言,其內容書法各具特色,西偏院有清代嵩陽書院教學考場部分建築。嵩陽書院歷朝並置有學田,以充書院費用。
嵩陽書院是我國古代高等學府,它與河南商丘的應天書院、湖南的嶽麓書院、江西的白鹿洞書院,並稱為我國古代四大書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嵩陽書院位於河南省鄭州登封市嵩山南麓,太室山腳下,因坐落在嵩山之陽故而得名。這裡山巒環拱,溪水長流,松柏參天,清雅靜謐,乾隆皇帝遊歷嵩山時,曾留下“書院嵩陽景最清,石幢猶記故宮銘”的詩句。在我國歷史上,嵩陽書院以理學著稱於世,以文化贍富,文物奇特名揚古今。
“書院嵩高景最清,石幢猶記故宮名。山色溪聲留宿雨,菊香竹韻喜新晴。初來豈得無言別,漢柏陰中句偶成。”清高宗弘曆於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十月一日游嵩陽書院時曾賦詩以贊。
嵩山地區自古就是儒家學派活動的重要地區,這裡有嵩陽書院、穎書院、少室書院、南城書院、存古書院,其中最顯赫的為嵩陽書院。

嵩岳寺塔

嵩岳寺塔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鄭州登封市城西北5公里處嵩山南麓峻極峰下嵩岳寺內,初建於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年),塔頂重修於唐。該塔歷經1400多年風雨侵蝕,仍巍然屹立,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磚塔,也是全國古塔中的孤例。嵩岳寺塔為磚築密檐式塔,也是唯一的一座十二邊形塔,其近於圓形的平面,分為上下兩段的塔身,都與印度“stupa”相當接近,是密檐塔的早期形態。
嵩岳寺始建於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原是宣武帝的離宮,後改為佛教寺院,正光元年(公元520年)改名閒居寺。隋仁壽二年(公元602年)改名嵩岳寺。唐武則天和高宗游嵩山時,曾把嵩岳寺改作行宮。現在塔前的山門和塔後的大雄殿及兩側的伽藍殿、白衣殿均為近代改建。
嵩岳寺塔塔高37.6米,底層直徑10.16米,內徑5米餘,壁體厚2.5米,由基台、塔身、15層疊澀磚檐和寶剎組成。塔基隨塔身砌作十二邊形,台高0.85米,寬1.6米。塔前砌長方形月台,塔後砌磚鋪甬道,與基台同高。該塔底部在低平的基座上起兩段塔身,中間砌一周腰檐作為分界。其中下段高3.59米,為上下垂直的素壁,比較簡單,僅在四正面有門道;上段高3.73米,為全塔最好裝飾,東、西、南、北四面各闢一券門通向塔心室,四正面券門與下段門道通,券門上有印度式火焰券門楣,其餘八面各砌出一座單層方塔形壁龕,各轉角處砌壁柱。中部是十五層密疊的重檐,用磚疊澀砌出,檐寬逐層收分,外輪廓呈拋物線造型,其意匠顯然來自中國的重樓,其內部則是一個磚砌大空筒,有幾層木樓板。最高處有磚砌塔剎,通高4.75米,以石構成,其形式為在簡單台座上置俯蓮覆缽,束腰及仰蓮,再疊相輪七重與寶珠一枚。該塔塔心室作9層內疊澀磚檐,除底平面為十二邊形外,余皆為八邊形。塔下有地宮。
嵩岳寺塔的輪廓線各層重檐均向內按一定的曲率收縮,輪廓線非常柔合豐圓,飽滿韌健,似乎塔內蘊藏著一種勃勃生氣。塔體通刷白色,高高聳出於青瓦紅牆綠樹之上,為山色林影增添了一段神奇。

少林寺

少林寺,位於中國河南鄭州登封嵩山,是少林武術的發源地,禪宗祖庭,由於其坐落嵩山的腹地少室山下的茂密叢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少林寺在唐朝時期,享有盛名,以禪宗武術並稱於世。民國時期被軍閥石友三幾乎焚毀殆盡。現任少林寺方丈是釋永信。除了河南鄭州嵩山少林寺之外,經考據後證明在歷史上曾出現過位於福建的少林寺,被稱為“南少林”。關於南少林所處地點,共有莆田少林寺、泉州南少林寺、福清少林寺三種說法。另有1976年版電影;特別是1982年版李連杰主演的電影《少林寺》而享譽海內外。

少林寺塔林

塔林,位於河南省 登封縣 少林寺西約250米,為歷代和尚的墓地,占地約21000多平方米。有唐以來歷代古塔230餘座,是國內最大的塔林,有磚、石和磚石混合結構的各類墓塔。其中,唐塔2座、宋塔2座。金塔10座、元塔46座、明塔148座,余為清塔或時代不詳者。有單層單檐塔、單層密檐塔、印度窣堵坡塔和各式喇嘛塔等。有正方形、長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圓形等,式樣繁多,造型各異,是綜合研究我國古代磚石建築和雕刻藝術的寶庫。
少林寺塔林是少林寺歷代和尚的墳墓,佛教界有名望。有地位的和尚死後,把他們的骨灰或屍骨放入地宮,上面造塔,以示功德。塔的高低、大小和層數的多少,主要根據和尚們生前對佛學造詣的深淺、威望高低、功德大小來決定的。少林寺塔林現有232座塔,占地面積l.4萬多平方米。歷經唐、宋、金、元、明、清不同年代,是中國現存面積最大、數量最多、價值最高的一個古塔 建築群。塔的層數不同,一般為一至七級,高度約在l5米以下,造型有四方形、六角形、八角形;有柱體、椎體;有直線形、拋物線形;有瓶體、.喇叭形。種類繁多,形態奇妍,這些塔是各歷史時期的代表作。
少林寺塔林現存除一個唐朝的普通塔,一個宋朝普通塔和一個年代不詳的普通塔外,其祭的全部都是個人塔。
其中唐“法玩禪師塔”是塔林中最古老的一座磚塔,坐落在塔林西北部,建於唐貞元七年(791年),系方形單層單檐式磚塔,高8米。除塔門、塔剎和塔銘用青石雕成外,通體皆用水磨磚砌造而成,塔門用高浮雕的手法,裝飾著飛天、嬪伽等古典圖案。
元“照公和尚塔”在塔林中部,建於元至元五年(1339年)。這是一座單層密檐式磚塔,疊檐五重,造型秀麗,塔背面有石銘一方,銘文為日本國僧人邵元撰文並書丹。
塔林是一座宏偉的建築群,既是研究我國建築史、藝術史和宗教史的珍貴寶藏,又是國內外參觀旅遊者的遊覽勝地。

初祖庵

往少林寺西北行2公里,就到了五乳峰下的初祖庵,這是為紀念達摩始祖面壁而修建的,所以又名面壁庵。該庵修建於北宋年間,以豐富多樣的石刻而著稱。初祖庵內有大殿、山門、千佛閣等建築,其中初祖庵大殿是河南省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