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

癸(拼音:guǐ)是漢語常用字,最早見於商代甲骨文。癸是天干的第十位,也用作順序的第十。早在甲骨文中,癸就被假借作天干第十位的名稱,並由於殷人的習慣,經常用作先公先妣的廟號。所以假借義成為其常用義,而本義反倒不可考。

(基本信息欄主要參考資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癸
  • 拼音:guǐ
  • 注音:ㄍㄨㄟˇ 
  • 平水韻目:上聲四紙 
  • 部首:癶 
  • 總筆畫:5+4
  • 結構:獨體字;上下結構
  • 造字法象形(存疑)
  • 五筆:WGDU
  • 倉頡:NOMK
  • 筆順:フ丶ノノ㇏一一ノ丶 
  • 四角號碼:12804
  • 字級:一級(1748) 
  • 統一碼:U+7678
  • 鄭碼:XSAG
  • 異體:𤼩
字源解說,詳細解釋,古籍解釋,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廣韻,康熙字典,字形書法,字形對比,書寫提示,書法欣賞,音韻集成,

字源解說

字形演變流程圖字形演變流程圖
“癸”的構型尚無定論,疑似象形字,但所像之形不明。《說文解字》許慎認為壬、癸代表冬天,字像水從四方流入地中的樣子,但下文又說像人足,說解自相矛盾。桂馥《說文解字義證》認為“癸”是“”的本字,揆是揆度、揣測之義。此義與“癸”古文字形無關。揆義的“癸”當是假借字,後加提手以區分。
文字學家羅振玉認為“癸”是“(讀作 kuí)”的本字,“戣”是三鋒戈。《甲骨文字集》葉玉森不同意羅振玉的說法,他認為羅振玉用金文中個別字形為證而與大多數的甲金文字形不符。
近代人饒炯認為“癸”是“”的本字。“葵”在古代主要指冬葵。甲金文的“癸”形像四葉對生形。“癸”的古文字形符合冬葵的裂片狀葉。這種葵菜的“癸”是象形字,“癸”字的本義當是葵菜。
“癸”字最早見於甲骨,作圖1,似二物相交狀,稍複雜的寫法是在四角添加短劃,有出頭和不出頭兩種構形,分別作圖2和圖3。以後分別沿著這兩個方向發展,前者至東漢時期尚無太大變化,仍作為“癸”字的異體存在,東漢以後湮沒不聞;後者最晚可見於戰國時期。而自春秋時期出現另有一種從矢從癶作圖7的構形,其所從之癶概即《說文》所云“象人足”所據。秦漢之後這種寫法逐漸成為主流,隨著時代的遷移而略有變形,至楷書則變形為上癶下天的“癸”。

詳細解釋

詞性釋義英譯例句例詞
名詞
天干的第十位,與地支配合以紀年、紀月、紀日。參看“天干地支”。
the last of the Ten Heavenly Stems
《春秋·桓公十七年》:“癸巳,葬蔡桓侯。”
王羲之《蘭亭集序》:“永和九年,歲在癸丑。”
癸未年
順序第十的代稱。
〈文言〉指北方,北部。
樊宗師《絳守居園池記》:“癸次,水腔瀑三丈余。”岑仲勉集解:“北方屬癸,意謂池水北部。”
〈文言〉水的代稱。
〈文言〉指婦女月經。
(Guǐ)姓氏用字。
動詞
〈文言〉估量。
estimate
《史記·律書》:“癸之言揆也,言萬物可揆度,故曰癸。”
(以上參考資料)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卷十四下】【癸部】居誄切(guǐ)
冬時,水土平,可揆度也。象水從四方流入地中之形。癸承壬,象人足。凡癸之屬皆從癸。
𤼩,籀文從癶(𣥠)從矢(𠓡)
〖注釋〗①冬時句:高亨《文字形義學概論》:“古代五行說:‘壬癸為冬,故許以冬時解癸,以為冬時水枯,癸象水從四方流人地中。’亦非也。”②從癶從矢:饒炯《部首訂》:“夫揆度之法,有以步起度者,故從八;有以矢起度者,故又從矢。”

說文解字注

【卷十四下】【癸部】
冬時水土平,可揆度也。
揆、癸曡䪨(疊韻)。律書曰:癸之為言揆也,言萬物可揆度。《律曆志》曰:陳揆於癸。
象水從四方流入地中之形。
居誄切。十五部。
癸承壬。象人足。
冡大一經。
𤼩,籀文。從𣥠。從矢。
癸像人足,故從𣥠,矢聲。癸本古文,小篆因之不改。故先篆後籀。而艸部葵作𦮙,手部作揆,知古形聲兼取二形也。

廣韻

居誄切,上旨見 ‖ 癸聲脂1部
辰名,《爾雅》:“太歳在癸曰昭陽。”古作𤼩。又姓,《姓苑》云:“出齊癸公後。”居誄切。二。
【注釋】戴侗雲戣初文;甲文象二工(金文或變二木)相交以度圜,本規初文

康熙字典

【午集中】【癶字部】癸 ·康熙筆畫:9 ·部外筆畫:4
古文:𤼩
《唐韻》居誄切。《集韻》《韻會》頸誄切。《正韻》古委切,竝規上聲。十乾之末。《說文》:冬時水土平,可揆度也。《正韻》:癸者,歸也。於時為冬,方在北,五行屬水,五運屬火。《史記·律書》:癸之為言,揆也。言萬物可揆度也。《前漢·律曆志》:陳揆於癸。
又歲月日名。《爾雅·釋天》:太歲在癸曰昭陽。月在癸曰極。《禮·月令》:孟冬之月,其日壬癸。註:日之行,東北從黑道,閉藏萬物,月為之佐,時萬物懷任於下,揆然萌芽,又因以為日名焉。
又呼庚癸,軍中隱語也。《左傳·哀十三年》:吳申叔儀乞糧於公孫有山氏,對曰:若登首山以呼曰庚癸乎,則諾。註:庚,西方主谷。癸,北方主水。疏:軍中不得出糧與人,故作隱語為私期也。
又天癸,天乙所生之癸水。《黃帝·素問》:女子二七,而天癸至。《方書》:男之精,女之血,先天得之以成形,後天得之以有生,故曰天癸。
又姓。《姓苑》:出齊癸公,後宋癸仲知嚴州軍。
《說文》:本作癸,象水從四方流入地中之形。癸承壬,象人足。《六書正譌(訛)》:交錯二木,度地以取平也。義同準。篆從二木,象形。因聲借為壬癸字。隸別作癸、揆、楑,竝通。
《說文解字》書影《說文解字》書影
《說文解字注》書影《說文解字注》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說文解字》書影
《說文解字注》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宋體)字形對比(宋體)

書寫提示

筆順演示筆順演示
❶“癶”寬“天”小,“癶”罩住“天”。❷“癶”的撇尖和捺腳都過橫中線。❸“天”,居下居中,首筆橫在橫中線,底部撇尖、長點持平。

書法欣賞

(以上參考資料)

音韻集成

小韻反切聲母清濁韻母韻部韻目韻系聲調四呼擬音韻攝
上古音
kʷilʔ
廣韻
居誄切
全清
脂A合
五旨
脂A
上聲
三等
合口呼
kjuei
中原音韻
全清
齊微
上聲
合口呼
kui
洪武正韻
古委切
全清
七賄
上聲
kuei
分韻撮要
第二威偉畏
陰去
(以上參考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