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春日大廉即事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炎方,風物,難期,豆花,燕山,陽和,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炎方風物異,歲事總難期。臘盡蟲無蟄,春來鳥不知。
豆花開舊莢,榕葉落新枝。因憶燕山雪,陽和似有私。

作品注釋

炎方

泛指南方炎熱地區。《藝文類聚》卷九一引 三國 魏 鐘會 《孔雀賦》:“有炎方之偉鳥,感靈和而來儀。” 唐 李白 《古風》之三四:“怯卒非戰士,炎方難遠行。” 唐 白居易 《夏日與閒禪師林下避暑》詩:“每因毒暑悲親故,多在炎方瘴海中。” 明 何景明 《九日黔國後園》詩:“水國陰多寒已至,炎方霜後瘴初收。”

風物

(1).風光景物。 晉 陶潛 《游斜川》詩序:“天氣澄和,風物閒美。” 宋 張升 《離亭燕》詞:“一帶江山如畫,風物向秋瀟灑。” 冰心 《寄小讀者》四:“我素喜北方風物,至此也不能不傾倒於 江 南之雅澹溫柔。”
(2).風俗物產。 宋 梅堯臣 《送俞尚寺丞知蘄春縣》詩:“應見言風物,於今有貢蛇。” 瞿秋白 《餓鄉紀程》一:“想起 江 南的風物,究竟是地理上文化上得天賦較厚呵。” 郭沫若 《孔雀膽》附錄《〈孔雀膽〉資料彙輯》:“不僅為我把 梁王 妃的名字,把 通濟橋 的廢址,通同考查了出來,而且還提供了許多地方風物,使我的劇本得到分外的充實。”
(3).特指風俗,習俗。《明史·西域傳四·天方》:“ 馬哈麻 墓後有一井,水清而甘。泛海者必汲以行,遇颶風取水灑之即息。當 鄭和 使西洋時,傳其風物如此。”

難期

難及,難於企及。

豆花

(1).指豆類植物開的花。 北魏 賈思協 《齊民要術·大豆》:“豆花憎見日,見日則黃爛而根焦也。” 唐 許渾 《題韋隱居西齋》詩:“山風藤子落,溪雨豆花肥。”《豆棚閒話·漁陽道劉健兒試馬》:“只有扁豆一種,交到秋時,西風發起,那豆花越覺開得熱鬧。”
(2).方言。即豆腐腦。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二篇四:“雪嫩的豆花--這和豆腐一樣的製作,是比豆腐還要簡單,還要好吃。” 嵐雲 《逐漸消失的行業》:“雖可吃到甜鹹加料的豆花,卻不如挑擔而來的薑湯豆花味美。”

燕山

(1).指自 天津市 薊縣 東南綿延而東直至海濱的 燕山 山脈。《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五·木蘭詩一》:“旦辭 黃河 去,暮至 黑山 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 燕山 胡騎鳴啾啾。” 南朝 陳 徐陵 《出自薊北門行》:“ 薊 北聊長望,黃昏心獨愁。 燕山 對古剎, 代郡 隱城樓。” 明 徐禎卿 《寄華玉》詩:“去歲君為 薊門 客, 燕山 雪暗 秦 雲白。”
(2).指 燕然山 。亦借指邊塞。 北周 庾信 《楊柳歌》:“君言丈夫無意氣,試問 燕山 那得碑?” 唐 徐堅 《奉和聖制送張說巡邊》:“ 燕山 應勒頌, 麟閣 佇名揚。” 唐 李賀 《馬詩》之五:“大漠沙如雪, 燕山 月似鉤。” 葉蔥奇 註:“指 燕然山 ,即今 蒙古人民共和國 的 杭愛山 。”
(3).指 戰國 時築黃金台招賢的 燕昭王 。 唐 賈至 《燕歌行》:“昔時 燕山 重賢士,黃金築台從 隗 始。” 元 薩都剌 《南台月》詩:“ 燕山 買駿金萬斛,萬里西風一劍寒。”
(4). 宋 宣和 四年改 燕京 為 燕山府 。後以指 燕京 ,即今 北京市 。《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吾聞 燕山 乃 遼 國郎主在彼稱帝,雄麗過於 汴京 。” 明 謝肇浙 《五雜俎·地部一》:“ 遼 金 及 元 皆都 燕山 ,而制度文物, 金 為最盛。” 清 侯方域 《重修書院碑記》:“ 順治 八年, 燕山 王公來守 歸德 。”

陽和

(1).春天的暖氣。《史記·秦始皇本紀》:“維二十九年,時在中春,陽和方起。” 宋 李昴英 《瑞鶴仙》詞:“想陽和早遍南州,暖得柳嬌桃冶。” 明 劉基 《梅花》詩之三:“不是孤芳貞不撓,陽和爭得上枯枝。”
(2).借指春天。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方正》:“雖陽和布氣,鷹化為鳩,至於識者,猶憎其眼。”《舊唐書·于志寧傳》:“今時屬陽和,萬物生育,而特行刑罰,此謂傷春。” 元 薩都剌 《雪中妃子》詩:“疑是陽和三月暮,楊花飛處牡丹開。”
(3).溫暖;和暖。 唐 陳子昂 《諫刑書》:“獄吏急法,則慘而陰雨;陛下赦罪,則舒而陽和。” 郁達夫 《春風沉醉的晚上》三:“如今到了陽和的春日曬著的這日中,我還不能自覺,依舊穿了這件夜遊的敝袍,在大街上闊步。”
(4).喻指和悅的臉色。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孫文定公》:“公內峻外和,相對者如登 泰 華 ,坐春風,非不陽和熙熙,貯在顏間,而業已置人於青雲上。”
(5).陽氣。 晉 葛洪 《抱朴子·至理》:“接煞氣則雕瘁於凝霜,值陽和則郁藹而條秀。” 唐 方乾 《除夜》詩:“煦育誠非遠,陽和又欲升。” 清 姚瑩 《噶瑪蘭台異記》:“澤源與山脈僨興,陰晦與陽和交戰,二氣相薄,梗塞乍通。”
(6).祥和的氣氛。 唐 李白 《古風》之十四:“陽和變殺氣,發卒騷中土。” 唐 楊巨源 《上裴中丞》詩:“政引風霜成物色,語回天地到陽和。” 清 曹寅 《暢春苑張燈賜宴歸舍》詩:“光浮太乙照千門,遍召陽和布密恩。”
(7).借指佳音。 明 孫柚 《琴心記·廷尉伸冤》:“ 長卿 本意九死為期,不意陽和忽布,且喜又復官爵,還令 文園 。”

作者簡介

德祥,元明間僧。浙江錢塘人,字麟洲,號止庵。工書能詩。洪武初住持徑山寺。永樂中尚在。書宗晉人,擅名一時。詩刻苦,高逼郊、島,有詩曰《桐嶼集》。洪武初,住持徑山,臨終倚座曰:「一隊緌糟漢,我爭如爾何!」談笑而逝。姚少師《祥老草書歌》云:「祥師只今為巨擘,上與閒素爭蠙巑岏。錢塘山水甲天下,秀氣毓子為楩楠。十年不出筆成冢,中山老兔愁難安。晴軒小試烏玉玦,雙龍隨手掀波瀾。昨將一紙遠寄我,天孫機錦千花攢。願師勿置鐵門限,從它須索來千官。搢紳相與嘆莫及,便欲奪去加巾冠。厥聲已播不知息,箱篋盛貯光爛爛。」其為一時推重如此。吳之鯨《武林梵剎志》云:「祥公與夢觀仁公同參,相與肆力於詩。仁公以南粵進翡翠,作詩寓諷云:『見說炎洲進翠衣,網羅一日遍東西。羽毛亦足為身累,那得秋林靜處飛。』太祖怒曰:『汝謂我法網密,不欲仕我耶?』止庵亦以《西園詩》忤上,幾不免。」《西園詩》今載集中,不知所謂忤上者何語,野史流傳,不足信也。祥公有題倪雲林、周履道書畫云:「東海東吳兩故人,別來二十四番春。」又有《為王駙馬賦清真軒》詩,則知公生元季,至永樂中尚在也。有《和御製賜赤腳僧》詩。又《句容道中》詩云「十年三度上京華」,則洪武中應召浮屠也。田汝成《西湖志》云:「故宋時為僧,入元屬念舊國,有《風雨》、《望月》諸詩。」汝成志稱詳博,其疏謬如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