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來襲([美] 內森·沃爾夫所著書籍)

病毒來襲([美] 內森·沃爾夫所著書籍)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病毒來襲》一書由[美] 內森·沃爾夫(Nathan Wolfe)所著,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

基本介紹

  • 書名:病毒來襲
  • 作者:[美] 內森•沃爾夫(Nathan Wolfe) 
  • ISBN:9787213056611
  •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叢書信息,

出版信息

作者:[美] 內森·沃爾夫(Nathan Wolfe)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副標題:如何應對下一場流行病的暴發
原作名:The Viral Storm : the Dawn of a New Pandemic Age
譯者:沈捷
出版年:2014-4
頁數:234
定價:49.90元
裝幀:平裝
叢書:湛廬文化·財富匯
ISBN:9787213056611

內容簡介

從非洲叢林的黑猩猩,到婆羅洲雨林的獵人追蹤,作者將自己研究的親身體驗寫成文字,帶領讀者一起踏上科學探索之旅。途中充滿生物學奧秘,又常常險象環生,不僅逐層揭開醫學史上最致命的病毒之一愛滋病毒的起源面紗,而且從病毒與宿主相互作用的角度探索了病毒在人類進化中所扮演的角色。
疾病社會史研究為我們揭開了醫學史的另一個面目:疾病以超乎想像的方式影響了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病原微生物以難以置信的方式干預了人類文明的進程。
本書從物種進化的角度整體觀測人與病毒的關係,尤其是病毒在動物和人之間的傳播,包括愛滋病的靈長類動物起源;審視當今社會經濟全球化、人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模式的變遷對新發再發傳染病流行的影響。作者適時地提出公眾對加強公共衛生能夠做出貢獻,每個人都可以從小做起。書中作者還指出媒體報導對公共衛生事件的重要影響。媒體報導可保障公眾的知情權,也能告知公眾採取必要的自我防護
作者在本書最後樂觀的展望,有朝一日可以宣布流行病末日的到來。但是,鑒於人類與病毒的共存關係,只要有人類存在,病毒末日就永遠不會來臨。如同地球自然風暴永遠存在,病毒風暴也將永遠存在。但是,隨著國際社會和各國政府對傳染病的防控投入不斷增加,防治技術也得到了快速的進步,在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下,人類應對病毒風暴的前景是樂觀的。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首席專家邵一鳴指出,只要政府、公共衛生機構和民間科學組織通力合作,尤其是得到公眾的鼎力合作,人類完全有能力抵禦各類病毒風暴的侵襲。

作者簡介

[美] 內森·沃爾夫(Nathan Wolfe),哈佛大學免疫學和傳染病學博士,現任史丹福大學人類生物學專業客座教授。全球知名的獨立研究機構Global Viral創始人和CEO,該組織致力於流行病的早期檢測和控制。
TED演講人,曾獲得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主任先驅獎,被評為世界經濟論壇“全球青年領袖”,入選美國《國家地理》“十大新興探險家”、《時代周刊》“全球最具影響力100人”。
多次被《自然》、《科學》、《紐約時報》、《紐約客》、《經濟學人》、《連線》、《環球科學》、《福布斯》、Discovery探索頻道、美國國家公共電台等知名媒體報導。

目錄

第一部分.烏雲密布的文明史
01 我們寄居在病毒的星球
如果有一位聰明的天外來客要以哪些生物構成地球生物多樣性和生物量的主體為基礎,編撰一部生物百科全書的話,其中大部分內容將會介紹肉眼看不見的世界和原核生物。被我們一般認為是全部生物的真核生物,只用薄薄幾卷就可以被介紹完。而人類,不過是動物卷里一個顯眼的註腳而已。
02 狩獵,加速病毒的跨種群傳播
我們傾向於將性或生育之類的事視為親密舉動,因為這些行為將個體以正常互動無法企及的方式聯繫在一起,但從微生物的視角來看,狩獵和屠宰代表著終極親密行為。這是將一個物種和另一個物種身上的所有組織,連同棲息在每一個物種上的特定微生物都連線起來的行為。
03 微生物淨化使人類更脆弱
當人類祖先從雨林踏入草原,人口的銳減、棲息地的變化以及蒸煮食物等生活方式的新變化,使得他們的微生物庫的規模不斷縮減,一些抵禦傳染性疾病的基因防禦能力也隨之降低。當人類遭到猿類表親的微生物庫侵害時,鮮有招架之功。這為病毒風暴的醞釀創造了條件。
04 馴養活動對病毒傳播的三重影響
從抓捕動物到馴養家畜,從採集果實到種植植物,人類祖先的生活開始由遊牧轉型為定居。而人類與家畜的親密接觸、家畜與野生動物“剪不斷、理還亂”的聯繫、彼此連線的大規模固定社區的發展壯大,讓人類置身於一個將首次暴發流行病的世界。
第二部分 流行病風暴來襲
05 什麼是流行病
全球交通樞紐將人和動物聯繫在一起,催生出了一個容易被流行病侵害的互聯世界。而我們是否將一種傳播的微生物定義為流行病,與其致命性無關。流行病只是病毒傳播能力的標記。所有大陸上都有個體被感染到的一種新感染原,我們稱之為流行病。
06 地球村與流行病時代
公路、鐵路、航海和航空等交通方式的變革,創造了一個全新的互聯世界。這給人類帶來了便利,卻也讓以前分散在各處並處於靜止狀態的病毒有機會快速流動,高度混合。這一事實將永久改變流行病影響人類的方式,把我們真正帶入流行病時代。
07 醫學技術讓我們更“親密”
輸血、移植和注射等醫學技術的革新,幫我們擺脫了很多致命疾病的威脅,也使我們的血液、器官與其他人、甚至其他物種的身體組織之間,產生了地球上有生命以來史無前例的聯結。人類成為彼此關係親密的物種,為流行病傳播提供了新路徑。
08 新一波流行病威脅
當我們將經濟開發的足跡伸向叢林,我們也把新的病毒帶回城市,高密度的城市人口、野生動物的活體交易、免疫力低下的易感人群,為病毒間的基因重組提供了溫床。從未謀面的微生物相遇後將生成新的鑲嵌體感染原,其傳播方式是母代病毒無法辦到的。新的流行病,已經來襲。
第三部分 流行病監測與防控
09 全球性監測系統的建立
等到流行病大暴發後再去應對,往往為時已晚。如何在致命性病毒演變成流行病之前就抓住它、遏制它 ?我們在世界上最偏僻的地方設立監測點,把與動物密切接觸的獵人當作哨兵人群。當感染源從動物跳到人類身上時,流行病的警報就拉響了。
10 大數據時代的流行病預測
科學新技術的發展,讓我們識別病毒的能力得到加強;而手機信息、搜尋引擎、社交媒體等現代信息和傳播技術手段的綜合運用更是繪製了一副包含了層層信息的疫情聚合圖,為我們提早捕獲流行病暴發信息提供了條件。誰將是最終的贏家?是流行病將橫掃人類,毀掉數百萬生命,還是科技將策馬前去,拯救人類?
11 病毒對疾病治療的積極作用
病毒並不總是有害的,如果利用得當,它們能幫我們預防傳染性疾病,控制慢性病發展,甚至直接治療一些疾病。公共衛生事業的目的,不應該是打造一個完全無菌的世界,而是找到壞傢伙並控制它們。有朝一日,我們保護自身的方式,也許是仰仗與我們共生的病毒,而不是消滅它們。
12 流行病的末日來臨
流行病環球免疫系統的建立,需要政府、企業、公民的共同努力。我們處在一個用技術手段建造環球免疫系統的時代,應該、也能夠將流行病預測和預防做得更好。當我們能夠宣布“這是最後的一種流行病”時,我們發現和遏制流行病的能力,已經強到連流行病這個詞都不需要了。
致謝
譯者後記

叢書信息

湛廬文化·財富匯 (共46冊), 這套叢書還有 《大國的命脈》,《卓有成效的組織》,《全新思維》,《傑洛米的賭注》,《索尼設計,塑造現代》 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