疊溪鎮

疊溪鎮

疊溪鎮地處四川茂縣西北部55公里處岷江東岸。疊溪鎮又名蠶陵鎮,在明洪武十一年(1387)年改置疊溪千戶所,轄疊溪、郁郎兩個長官司。清順治初改置疊溪營,轄較場、七珠寨、大姓、松坪等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疊溪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縣
  • 下轄地區新磨村、較場村、團結村、兩河口村等
  • 政府駐地:較場村
  • 電話區號:0837
  • 郵政區碼:623200
  • 地理位置茂縣西北部50公里處岷江東岸
  • 面積:284.66平方千米 
  • 人口:2761人(2017) 
  • 氣候條件:高原性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疊溪松坪溝風景區
  • 機場成都雙流國際機場
  • 火車站綿陽火車站
  • 車牌代碼:川U
  • 行政代碼:513223
老疊溪鎮,新疊溪鎮,疊溪鎮簡介,

老疊溪鎮

地震簡介
疊溪鎮
●震中位置
中國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縣北部
●震級
7.5級
●震中烈度
10度
地震描述
●震前異象
犬哭羊嘶,蛇出鼠驚,烏鴉慘啼,母雞司晨。
●地震經過
地震發生時,天空中發出霹靂一聲巨響,大地開始猛烈的搖晃起來,地中發出巨大響聲,與地面隆隆之聲相混合。風沙走石滾滾而來,人們的耳、眼、口、鼻均被塵土所塞,滿眼迷離不能遠視,只見近處地皮到處裂開了大縫,忽開忽閉,大地向下傾陷,人在地上一步不能移動,意志全失。持續了一分鐘之久,地殼停止搖晃,但四周巨大的隆隆聲仍持續不斷,沙石繼續飛揚,三小時後塵霧稍歇,方可辯遠近,太陽西沉,河山改易,城廓為存。疊溪這座擁有二百七十餘戶羌人的古老羌城,歷史上重要的軍事要塞——古蠶陵重鎮,竟被地震毀於一旦,只剩下一座殘破不堪,大部分倒塌了的城隍廟。城隍老爺塑像亦被亂石打得支離破碎,半張莊嚴的臉龐和一支瞪圓的眼睛被埋在塵土之中。
在疊溪遭到滅頂之災的同時,世界各地的地震儀也不斷收到了大地顫動的信號,鳥孰峰、南京地震台幾乎同時記錄到這災難的振波;馬尼拉、大板、棉蘭、孟買、哥本哈根、漢堡、檀香山、巴黎、突尼西亞、悉尼、多倫多、威林頓、渥太華、拉巴斯等世界百多家地震台都測收到了這可怕的震波。
地震發生時,地吐黃霧,城郭無存,有一個牧童竟然飛越了兩重山嶺。巨大山崩使岷江斷流,壅壩成湖。1933年10月9日19時,地震湖崩潰,洪水傾湖潰出,霹靂震山,塵霧障天,造成下游嚴重水災,僅灌縣境內撈獲的屍體就有4000多具。疊溪地震和地震引發的水災,共使2萬多人死亡。
地震影響
大震之後,房屋盡行倒塌,當晚下起了瓢潑大雨,大地還在不時的抖動著,山上不時地滾落石頭,災難還在繼續肆虐著大地。大地震中倖免於災難的人們驚慌失措。露宿荒野,在饑寒交迫中掙扎著……。
大震時,沿岷江兩岸的銀瓶崖、大橋、疊溪三處崩下的岩石將岷江堵塞,頓時出現了三大埝壩。岷江主流斷流,銀瓶崖埝壩以上的江水被迫回激北流,挾沙石倒涌,兩小時後即淹至沙彎、猴兒寨。兩天后淹到普安,四天后湖水倒注至泉水崖,淹沒了觀音廟,水位上升300餘米。從此,高山峽谷中出現一片平湖,逶迤達三十華里,寬約四華里,稱為上海子。同時松平溝、水磨溝、魚兒寨溝等地山崩數處,形成大小海子十一個,淹沒了大量的田地和房屋。
震後一個多月,岷江上游陰雨連綿,江水驟漲,各海子湖水與日俱增。10月9日下午7時,疊溪海子瀑潰,積水傾瀉湧出,浪頭高達20丈,壁立而下,濁浪排空。急流以每小時30公里的速度急涌茂縣、汶川。次日凌晨3時,洪峰仍以4丈高的水頭直衝灌縣、沿河兩岸被峰涌洪水一掃俱盡。茂縣、汶川沿江的大定關、石大關、穆肅堡、松基堡、長寧、淺溝、花果園、水草坪、大河壩、威州、七盤溝、綿池、興文坪、太平驛、中灘堡等數十村寨被沖毀。都江堰內外江河道被沖成卵石一片,沖沒韓家壩、安瀾橋、新工魚咀、金剛堤、平水槽、飛沙堰、人字堤、渠道工程、防洪堤壩掃蕩無存。鄰近的崇寧、郫縣、溫江、雙流、崇慶、新津等地均受巨災。據不完全統計死亡人數約在2500餘人左右。
地震災情
在一卷卷《民國檔案》中,大地震發生後的14天的晚上,由譯電員姚韋莊譯的電文記載,(南京國民政府收到的四川省政府災情報告)“急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軍事委員會、內政部、財政部、賑務委員會均鑒:頃準鄧軍長錫侯電稱,茂縣八月望日午後二時許地震,勢極洶湧。據調查報稱,茂縣疊溪鎮全部陷落,南北約三十餘里,東西約五十里,松平溝群山倒塌,岷江上遊河流阻塞,松茂大道已無通路,松城情形尚不明了,人民傷亡財產損失為數極巨,全屯均受波及,房屋牆垣道路橋樑破壞甚多,實空前未有之奇禍,請轉電懇發款賑濟等由。查此次茂縣發生劇烈地震,疊溪鎮全部陷落,受災奇重,松潘縣城及其他各處因道路不通,輕重尚未查悉,除電復鄧軍派員調查,並由本府令飭松、茂兩縣查具處復外,特先電陳,懇速頒巨款,俾資急賑,無任迫切待命之至。四川省政府叩。”
在《國民檔案》中,我們又查到在次生水災之後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八軍軍長鄧錫侯給南京國民政府主席的呈文:“前次川西屯區茂縣屬疊溪地方,因地震劇烈,山崩鎮陷,岩石橫江,積水深涵成大閘者一處,深約一百餘丈,地名沙灣,成深潭者四處,深不等,其地名大橋、小橋、松平溝、魚兒寨。沿江居民,生命財產損失不可計數。毀損屯屬公路值洋七、八萬以上。……災十月十二日,據灌縣楊縣長鈞壽文電報稱:深夜大水,沖沒灌屬之韓家壩、安瀾橋、新工魚嘴、金剛堤、平水槽、飛沙堰、人字堤,與下游之天乙街、塔子壩、農壇灣、安順橋一帶,盡成澤國。迄凌晨水退,堪得人民淹斃者數千人,逃出者五、六千人,財產田廬漂沒亦難勝計,大小堰堤破壞尤多。又據中國紅十子會灌縣分會及各機關法團電稱,深夜一鐘大水淹至,上起茂、理、汶川,下迄崇(寧)、郫、溫、雙、崇(慶)、新各縣均受巨災。……現逢聖明當國,食育萬匯。一夫下得其所,若已推諸溝中。伏迄推已溺已譏之量,宏視民猶子之懷,飭下中央經濟委員會、中央賑務委員會準暫就棉麥借款一百萬元。另飭設立四川經濟分會,賑務分會負責保存此項專款,儲作疏積修堰賑災之用。其數不足,望速核拔。如其有餘,當然收回……”。
見者敘述
地震時任茂縣縣長的張雪岩先生1960年8月18日所撰寫的“疊溪大地震親歷記”一文,對當時政府賑災過程作了如下的記述:“屯區遭受如上兩次巨災(地震、水災),從各方面呼籲,雖說也領得一些零星賑款,終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而造災冊的工本和繕寫費反而花得不少,要求較好安排善後,根本無望。那時劉湘正謀統一四川軍政,幾經接洽,他好象關心民族,說要派員攜款入山,並協助修治道路,鑿通湖口。後見工程浩大,仍是敷衍了事。又隔一段時間,山東青島紅十字會派員來了,象是國際間的救濟組織,曾親到震、水兩災區調查。縣府派員陪他們一行前往,也花了一些費用,但臨行時說,轉來一定開會決定,放賑時再轉來。望之又久,仍是口惠而實不至。總計兩次災患,人口死傷約在萬人左右,財產損失至少亦在二十萬元以上(詳細數字,年久,記不清),山區本來底子薄,這下就元氣大傷,不易恢復。怎么辦呢?結果仍是‘就地設法,靠人民自救’,一面辦理急賑,使衣食兩項暫能維持,一面就原有場鎮高處建修聊避風雨的茅舍,使災民不致流離失所。同時發放少數賑款,勸其自謀出路。後來了解,有部分災民的生計逐步得到恢復,但亦有不少人於悠久歲月中,艱苦掙扎在饑寒線上度其可憐生活,國民黨政府始終少為之助。”
民間救助
為治理地震災害及後患,在民間,在茂縣、灌縣等地紛紛自發的組織起“震災救濟委員會”、“疏導扶進會”等救災組織,捐資捐款,對疊溪積水進行疏導,當局撥款一萬二千元,調集民工500人,採用以工代賑的辦法,由上校參謀郭雨中負責督工疏導,於1933年12月動工,次年4月完成第一期工程,終使疊溪水患得以穩定,保證了岷江中下游各縣的安全。
在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過許多可歌可泣的與天奮鬥、與地奮鬥、與水奮鬥的英雄,流傳著許多感人至深,催人淚下的故事。岷江河畔的大禹制水,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等動人傳說,一直廣泛地在羌區民間傳頌。人們對於這些大智大勇,無私無畏,拯救人民於水深火熱之中,造福於人民的英雄,永遠銘刻在人民心中,為中華民族的輝煌史冊增添了華章。象常隆慶、周郁如、諸有彬、全晴川、郭雨中等人,在疊溪大地震後的災情調查、賑濟災民、疏通積水中的感人事跡,也將被羌族人民世代銘記。
茂縣西北部疊溪鎮新磨村茂縣西北部疊溪鎮新磨村

新疊溪鎮

疊溪鎮為茂縣所轄的三鎮之一,民國30年(1942年)建蠶陵鄉,1952年撤蠶陵鄉,建水溝鄉。1954年9月,鄉駐地由水溝子遷往大店,1958年遷至較場壩,更名較場鄉。此間石大關從該鄉分出建幸福鄉,1966年成立較場人民公社。1984年恢復鄉建制,90年代初撤鄉建鎮,為疊溪鎮,鎮黨委及政府駐大店。疊溪鎮海拔2340,幅員面積284.66平方千米,轄8個村(馬腦頂、排山營、小關子、較場、燒炭溝、新磨、龍池、兩河口),13個村民小組。經濟以農業經濟為主,財政收入主要是農業、水電和旅遊收入。
疊溪鎮是茂縣旅遊和水電開發重鎮,境內有在1933年疊溪地震時形成的疊溪海子地震風景區、羌族村寨和天龍湖風景區。大唐電力集團廣西分公司和四川省電力公司共同經營的天龍湖和金龍潭兩座水電站也在境內。
2008年5月12日,汶川縣發生芮氏8.0級地震後,疊溪鎮人民民眾在鎮黨委和政府班子的帶領下,除積極自救外,還積極救援被困與疊溪的遊客,得到了廣大中外遊客的稱讚。、

疊溪鎮簡介

疊溪鎮位於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縣西北部,岷江上游。東南距離茂縣城55公里,交通便利。鎮政府駐地較場村,地理坐標北緯32°2', 東經103°40',海拔2325米。南與石大關鄉和窪底鄉相交,東接太平鄉、北與松坪溝鄉相連,西與黑水縣為鄰,總面積284.66平方千米。國道縱貫全鎮,是四川重要旅遊環線九黃線西線的必經之路,長達約22公里,全鎮居民主要居住在公路沿線用地,鎮內各村均實現了村村通公路。疊溪鎮現轄8個行政村(較場村、兩河口村、龍池村、燒炭溝村、新磨村、小關子村、馬腦頂村、排山營村)、13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761人(2017)。
疊溪鎮氣候條件複雜,乾旱低溫,屬於溫帶氣候區,具有乾燥多風,冬冷夏涼、晝夜溫差大、地區差異大的特點。年平均氣溫13.5℃,全鎮多年平均降水量位800毫米左右,雨量充足年日照數為1554小時。河谷與高山氣溫懸殊,春天高山冰雪未融,河谷已是百花盛開。
轄區內主產花椒、蘋果和秋淡季蔬菜;有蟲草、貝母、羌活等野生名貴中藥材;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扭角羚、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岩羊等珍稀野生動物;水能資源豐富,地震造就了天然的淡水庫容達1.5億立方米,境內有投資5.7億、裝機18萬千瓦的天龍湖水電站。
疊溪鎮地處青藏高原東源的橫斷山區,位於岷江上游的岷江兩岸河谷地帶,地形狹窄,屬於高山河谷地貌。疊溪鎮為五溝(小寨溝、燒炭溝、魚兒寨溝、和尚寨溝、黃草坪溝)一河(岷江河)分切為七面坡,分布在岷江東西兩岸。疊溪群山連綿,險峻陡峭、河谷狹窄、河流深切,岷江檔口經33年大地震後,形成大堰塞湖兩道,全稱上疊溪海、下疊溪海,全長10餘公里,面積3.89平方公里,最寬處69.2米,最深處81米。山脈構成了疊溪鎮的主要骨架,海拔在1800米至2500米之間。疊溪災害地貌主要有土石流、滑坡、山崩。成災的主要因素有地震,暴雨和植物的嚴重破壞。
鎮境內河流屬岷江水系,岷江和由北向南,貫穿境內。東岸有黃草坪溪溝從小關子以南的茶花溝進入岷江;磨子溝溪水沿鎮境內南界,經大店溝流入岷江,西安和尚寨溝於兩河口匯入松坪溝河,經新磨村進入岷江;魚兒寨經魚兒寨海子進入疊溪海子;小寨溝經小寨進入岷江。
疊溪因1933年“疊溪大地震”而聞名中外,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地震遺址,享有“中國的龐貝”之稱。“疊溪大地震”,造就了“疊溪上下海子”、“富貴山”、“神龜回遊”、“亂石古城公園”、“偷油洞”等地震遺址景觀。同時擁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宋朝古蹟――“點將台”和“摩岩石刻”;且較經典的保存了“蠶陵重鎮”和“古城牆”遺址。熱情好客、勤勞勇敢的羌族人民在經歷了時代的變遷和改革開放的洗禮後,不斷的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充分利用自身獨具特色的自然風光、歷史文化和深厚的羌名族文化不斷吸引著世人的眼球。大陸希望集團將投資13個億大手筆高起點開發打造疊溪松坪溝風景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