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陽峪窯址

當陽峪瓷窯遺址一般指本詞條

當陽峪窯址為宋代北方民間瓷窯址,在今河南省修武縣當陽村。又稱為修武窯、懷慶窯、河內窯、當陽峪窯系、當陽峪窯群等,是我國宋代瓷窯中風格變化最多、造型當陽峪窯址與裝飾品種最為豐富、做工特別精細的大規模窯場。

歷史沿革,基本分類,地理位置,器物特點,

歷史沿革

20世紀30年代
,窯址遭到了嚴重破壞,許多重要遺物流散國外。1950年以後,故宮博物院與河南省博物館多次調查,判明當陽峪窯創於北宋而終於金;燒白釉、醬釉、絞胎及白釉釉下彩繪劃花和剔花等瓷器,以白釉為主,以絞胎及釉下彩繪劃花製作水平最高,為當陽峪窯的典型產品。另外,在窯址附近的窯神廟中,發現北宋崇寧四年(1105)“德應侯百靈廟”碑,記載當時有窯戶百餘家,對研究當陽峪窯的歷史很有參考價值。
當陽峪窯址當陽峪窯址

基本分類

當陽峪窯的產品分兩類,一類為一般日常生活用品,主要是白釉盤、碗等器;一類屬高級商品,器物都經過藝術加工,這類瓷器與河南登封河北磁州窯高級商品瓷有共同點。產品有3種 :①白釉釉下彩繪劃花。多見之於瓶、罐等器物。製作工序是先在坯體上敷一層潔白的化妝土,再在白地上用黑彩畫紋飾,然後在紋飾上用篦狀工具劃葉筋、花瓣、花蕊或輪廓線,劃後再次露出白色地,最後施透明釉裝窯燒成。這類器物有黑白兩色,對比鮮明,紋飾線條流利灑脫。其胎質極粗,與北方地區缸瓮使用的原料大體相同,但經過敷潔白化妝土後,不僅彌補了缺欠,而且產生很高的藝術效果。②剔花裝飾。即先在坯體上敷潔白化妝土,再劃刻紋飾,然後剔去紋飾以外的部分,最後施透明釉裝窯燒成。這類器物以深赭色的地烘托出潔白的紋飾,具有立體感。剔花裝飾題材以花卉居多,有花鳥或嬰戲紋,也有圖案裝飾題材。瓶、罐除主題紋飾外,常採用小方塊形組成的帶狀邊飾,以白赭兩色相間排列。這種邊飾是當陽峪窯的獨特風格。③絞胎裝飾。製作方法是用白赭兩種瓷泥做成條狀,然後相間排列,經過巧妙加工後形成有如羽毛狀紋飾。河南地區唐代已出現絞胎裝飾。當陽峪窯繼承了地區傳統技法並有改進。宋代燒絞胎裝飾瓷器的除當陽峪窯外,河南寶豐新安及山東淄博3處窯址也均有發現,但都不如當陽峪窯精緻。
當陽峪窯址當陽峪窯址

地理位置

當陽峪窯位於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西村鄉當陽峪村,南距焦作市區3公里。又稱為修武窯、懷慶窯、河內窯、當陽峪窯系、當陽峪窯群等,是我國宋代瓷窯中風格變化最多、造型
與裝飾品種最為豐富、做工特別精細的大規模窯場。本文討論的是廣義的當陽峪窯,指當陽峪窯及同處於太行山南麓、生產同類型製品的所有窯場,這些窯場以當陽峪窯為中心,包括當陽峪、艾曲、東交口、洞彎、窪村、園融寺、西嶺後、蔡坡、牛莊、恩村、定和、東於村、東焦作、西焦作、店後、李封、王封東張莊、高窯河、石碑岩、窄門、寺後、李河、許河、狼坡、上白作、獅澗、龍寺、北業、周窯、東孔莊高寨山後柏山月山、白坡、南田院、北田院、南坡、碗窯河、漢高城等窯。當陽峪窯遺址東西長約2000米,南北寬約1000米。現存宋崇寧四年(1105年)《德應侯百靈翁之廟記》碑刻一通,是當年建窯神廟時所立。
當陽峪窯址當陽峪窯址

器物特點

也稱“碌武窯”。在今河南修武當陽峪,故名。為宋代北方著名民間瓷窯之一。所燒器物以剔花品種最富盛名,紋飾流利灑脫,又以黑白、褐白對比強烈的色彩獨具一格,其藝術感染力遠在磁州窯系瓷窯同類裝飾之上;絞胎也屬成功品種之一,用白褐兩種色料絞在一起,組成與羽毛相似的紋理,製作技巧高超。窯場未見文獻記載。窯址面積很大。胎質有細潔的白胎、堅硬的灰胎、粗松的砂胎和缸瓦胎。釉色光潤瑩亮。裝飾技法有刻花、半劃半刻、填彩、三彩和絞胎等,其中以絞胎技法具有當陽峪窯的獨特風格。刻劃花最複雜的一種是用多種色釉的剔劃法,先在胎上施黑釉,次加白釉,再在白釉上罩黃釉,最後上一層綠釉,然後用尖銳器件,刻劃花紋,剔出所需要的多種色彩。圖案以纏枝牡丹為最多。當陽峪窯,是磁州窯系中較優秀的民間瓷窯之一。在遺址內發現了崇寧四年的窯神廟碑。是確定窯址年代最重要的物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