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花鳥(下)

當代花鳥(下)

《當代花鳥(下)》是1997年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梅忠智。

基本介紹

  • 作者:梅忠智
  • 出版社:重慶西南師範大學
  • 出版時間:1997年11月
  • 頁數:38 頁
  • 定價:39 元
  • ISBN:9787562117889
內容介紹,編輯推薦,

內容介紹

《當代花鳥(下)》內容簡介:清代花鳥畫,承前創新,特別是清初和清末,花鳥畫發展迅速,風貌全呈,各放異彩。清初以惲南田為代表“逸筆點綴,潤秀清雅”的常州派,連棵白採用沒骨法而最為流行。沒骨畫的施彩在意筆花鳥畫的使用中往往是一筆蘸有多種色、墨而果斷行筆,使畫中之形豐潤厚實,色墨酣暢,飽滿丰韻。沒骨法的出現,將中國花鳥畫(包括寫意和工筆)的施彩技法發展至一個新的境地,為近現代花鳥畫奠定了頸棗說整現今模式的基準。以沈銓為代表的院體畫法,工整絢麗,頗為去企射發展並影響日本。至清末趙之謙、任伯年、吳昌碩等海上畫派花鳥畫的出現更將色彩帶進了意筆格糊婆花鳥畫之中。惲南田“點花粉筆帶脂,點後復以染筆足之”;沈銓“工致清麗,賦色濃艷”;趙之謙筆力勁健,用墨飽滿,色彩濃麗,又吸收了民間賦彩的優點;任伯年設色有清淡有濃麗,或清淡與濃麗結合;虛谷筆墨色彩含蓄,泛其表而有內美;吳昌碩氣勢磅礴,力量雄渾,著色常以重求紅、黃、綠等色調入赭墨,在衝突中取得協調,使意筆花鳥畫有了獨特的色感,被譽為寫意畫家中最善用色者而影響至當代。

編輯推薦

綜上所述,如果說元明清幾百年間給後世花鳥畫家們留下的是墨分五彩,意簡筆深的繪畫美學概念,那么建立在這種美學概念之上的文人畫,其最高成就早在當時各時期就已經放射出了應有的光匙符漿芒。今天繼續追求這種畫風已經既無時代要求也顯得空虛蒼白,與其在文入畫的圈子裡重複抹立提端閒轉,倒不如重新審視中國繪畫傳統,全面地探究中國美術精神,深入地研究花鳥畫藝術本身重彩之特性,更何況在宋元明清各階段中,重彩花鳥畫藝術高潮迭起,已經取得了極其輝煌的成就。這也就是本文想說明並引起廣大讀者重視的視點,色彩美是花鳥畫藝術的重要特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