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法國思想五十年(上下冊)

當代法國思想五十年(上下冊)

《當代法國思想五十年(上下冊)》是2005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高宣揚。

基本介紹

  • 書名:當代法國思想五十年(上下冊)
  • 作者:高宣揚
  • ISBN:9787300068084
  • 頁數:770
  • 定價:69.00元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5
  • 裝幀:小16開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從近代文明產生起,法國思想就以其深刻的哲學基礎在世界文化寶庫中獨居特殊地位,而通觀近五十年來當代法國思想的發展歷程,同樣可以發現,它依然構建著當代整個世界文明及其理論思想發展的重要基礎。
向中國介紹法國當代思想,用法國哲學學會主席雅克·董特的話說,是“再也找不到別的任何人,可以比他更好地描繪出來”了。
如果說在近代資本主義社會和文化發展的歷史上,法國18世紀啟蒙運動曾經是整個歐洲思想革命的理論源泉和“哲學導論”的話,那么,在人類歷史進入21世紀的關鍵時刻,當代法國思想又一次光榮地成為西方文化徹底重構的主要動力來源和“哲學導論”。
發生在20世紀下半葉至世紀末的當代法國思想革命運動,不僅不是第一次啟蒙運動的簡單延續或翻版,而且,它的創造性和徹底性,簡直就是一場真正的“反啟蒙”,是對第一次啟蒙運動發展方向的“後啟蒙”。當代法國思想,幾乎成為歐洲和整個西方文化及其基本理論在當代所發生的一切重大變革的重要精神支柱和思想基礎。在這一時期,精神分析學存在主義新馬克思主義符號論詮釋學結構主義後結構主義解構主義建構主義、新女性主義和後現代主義等各種理論思潮先後湧現,形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自由創造書面。
當代法國思想,是由一批卓越的法國思想家和優秀的法國知識分子所創造,並不斷充實和發展起來的集體思想產品。列維-史特勞斯、拉康、羅蘭·巴特、福柯、德希達、利奧塔、鮑德里亞、布迪厄、里克爾、德勒茲……這些光輝名字所隱含的重大歷史意義及其對整個世界文明的貢獻不言而喻。
本書所要呈現的,是從20世紀中葉到21世紀初的五十年內法國思想的演變歷程,包括它的思考主題、思維模式、論戰過程、重構以及由此導出的各種帶啟發性的重要思想觀點的形成及其實際效果。作者在旅居法國生活、學習和研究的二十多年中,對法國思想和文化耳濡目染,與法國思想家們往來相交。向中國介紹法國當代思想,用法國哲學學會主席雅克·董特的話說,是“再也找不到別的任何人,可以比他更好地描繪出來”了。

作者簡介

高宣揚,祖籍杭州,1940年生於寮國,北京大學哲學系學士(1957—1962)、碩士(1962—1966),巴黎大學第一大學哲學系博士(1979 ——1983);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1966—1978),香港天地圖書公司主編(1978—1979),巴黎國際哲學研究院教授(1983 —1985),巴黎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1983—1989),台北東吳大學社會學系教授(1989—2003);2003—2004,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哲學系講授當代法國哲學及西方文化思想;2004年9月至今,同濟大學法國思想研究中心主任兼哲學及社會學系教授。高宣揚教授在引進介紹西方現當代文化思潮方面貢獻很大,是國內最早研究“薩特”的學者之一,1982年即在香港三聯書店出版《薩特傳》,撰寫了大量導引性和介紹性作品,先後出版《存在主義》、《結構主義》、《德國哲學的發展》、《哲學人類學》、《解釋學簡論》、《論後現代藝術的不確定性》、《利科的詮釋學》等中文著作,發表約二十篇法文論文。主編的《西方文化叢書》35本、《人文科學叢書》30本以及《研究與批判叢書》12本等,對兩岸三地尤其是台灣、香港讀書人影響巨大。高宣揚教近期中文代表著作:《後現代論》、《當代社會理論》、《魯曼社會系統理論與現代性》、《流行文化社會學》、《當代法國思想五十年》及《福柯的生存美學》、《當代國哲學導論》。

圖書目錄

目錄
賈克·董特序(中文版) 9
賈克·董特序(法文版) 11
AVANT-PROPOS 11
自序 14
導論:關於人的命運與西方文化奧秘的思想論戰 19
第一節 當代法國思想的獨創 19
第二節 在世界大戰中浴火重生和歷史的洗禮 22
第三節 當代法國現象學運動 24
(一)3H的思想威力 24
(二)黑格爾辯證法的餘音 27
(三)沙特的存在主義及其現象學基礎 29
(四)不斷超越‘他者’的列維納斯倫理現象學 33
(五)梅洛彭迪的身體生存現象學 36
(六)當代法國現象學運動的偉大意義 41
第四節 ‘三位懷疑大師’的思想啟發 42
(一)馬克思批判精神的闡揚 46
(1)法國研究馬克思歷史傳統的重生 47
(2)馬克思思想重構三部曲 50
(二)從弗羅伊德到拉康和福柯的精神分析運動 57
(三)新尼采主義的誕生及其演變 59
第五節 人的自我否定:向人文主義挑戰 62
(一) 對於‘人’的批判交響樂序曲 62
(二)對自然權利論和啟蒙時代人性論的反叛 63
(三)對人的自由的重新探索 66
(四)人的主體性的虛設及其在理論視域中的消逝 67
(五)後現代關於‘非人’的論述的新挑戰 71
第六節 返回自然和日常生活本身 73
(一)日常生活的超越性 73
(二)批判傳統本質論以提升日常生活的理論意義 75
(三)研究日常生活基本結構作為理論思想的基礎 76
(四)日常生活的反思性 79
第七節 揭開語言及其論述的奧秘 80
(一)法國當代語言學轉折的特點 81
(1)發生語言學轉折的具體歷史時空 81
(2)現代派和後現代派文學藝術創作經驗的啟發 82
(3)從多學科及多景觀的語言研究中吸取養料 85
(二)拔除西方語音中心主義的根源 89
(1)追索並顛覆語音中心主義的重要性 89
(2)批判傳統話語首先必須顛覆話語中的‘邏輯’ 89
(3)語音中心主義是傳統形上學的基礎 90
(4)語音中心主義是傳統認識論、真理論和道德論的靈魂 92
(5)語音中心主義與主體中心主義的一致性 93
(三)在生活世界中破解語音中心主義的迷思 95
(1)從人的生命的雙重性揭示語言象徵的雙重結構 95
(2)人類經驗同語言象徵雙重性的密切關係 96
(3)現代日常生活對破解語言迷思的啟示 99
(四)探索語言奧秘的典範轉換 101
第八節 對於歷史的解構 103
第九節 對‘現代性’的批判 110
(一)現代性及其自我批判力量的形成 110
(二)作為現代性的內在批判力量的當代法國思想 115
(三)對現代社會三大主軸的解構 116
(四)對現代文化及技術的集中批判 120
(1)現代性批判的焦點:現代文化與技術 120
(2)揭示現代文化的奧秘 121
(3)對於當代技術專制的批判 124
第一章 列維·史特勞斯的結構主義 126
前言 126
(1)結構主義在法國當代思想發展史上的重要意義 126
(2)李維施特勞斯的生平著作 129
第一節 以“性”和“食”兩大主軸而建構的人類文化 133
(1)神話是從自然向文化過渡時期的人類故事 133
(2)文化基本結構來源於自然 135
(3)性交換基本結構最初體現在原始親屬關係的模式上 137
第二節 親屬關係的基本結構 138
(1)親屬關係是一種最基本社會關係 138
(2)親屬關係原子結構 139
(3)親屬血緣關係的社會和自然雙重性 140
(4)襯托親屬關係的語詞系統 140
(5)鞏固親屬關係的態度系統 141
(6)亂倫禁忌的決定性意義 142
第三節 神話的結構是人類心靈運作模式的表現形式 143
(1)神話研究在結構主義人類學中的關鍵地位 143
(2)李維施特勞斯《神話學》的基本結構 144
(3)神話結構的變換性和同一性 146
(4)神話結構分析的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 147
第四節 李維施特勞斯的符號論與象徵論 149
(1)語言結構分析的重要意義 149
(2)語言結構與文化結構的關係 150
(3)語言結構的二元對立象徵性模式 151
(4)四大類型的文化基本結構 152
(5)隱喻和換喻的二元對立象徵性結構 153
(6)神話思維的象徵性結構 155
(7)人類象徵性思維模式的同一性和靈活性 156
第二章 拉康後弗羅伊德主義 158
前言:拉康在法國當代思想發展歷程中的關鍵地位 158
第一節 對弗羅伊德的超越 165
第二節 透過‘他者’對潛意識進行語言解構 166
第三節 在虛無中無限追求和超越自己的欲望 170
第四節 在語言的潛意識意向中探討主體 176
第五節 在‘俄狄帕斯情結’之外探討主體 180
第六節 現實、象徵與想像之間的三重結構 186
第七節 簡單的結論 189
第三章 羅蘭.巴特的文化符號論 190
第一節 羅蘭·巴特符號論的後結構主義性質 190
第二節 以‘零度書寫’彰顯作家的社會職責 193
第三節 在文學評論中探討語言符號的奧秘 199
第四節 對於流行文化的符號論研究 202
第五節 巴特符號論的後現代意義 206
第四章 褔柯的新尼采主義 211
第一節 叛逆細胞充滿全身的“異數” 211
第二節 研究主題及作品概述 215
第三節 作為事件的“論述” 218
第四節 知識考古學的基本意義 222
第五節 權力系譜學 225
第六節 權力的普遍性與策略性 230
(一)在力的緊張關係中運作的權力 230
(二)權力運作的不同模式 232
(三)權力系譜學的基本策略 236
第七節 監獄是當代社會的典型縮影 238
第八節 自身的技術與規訓策略 241
(一)自身的技術與主體的建構 241
(二)自身的技術的不同模式 243
(三)對於身體和性的規訓 245
第九節 自身的歷史本體論與生存美學 248
第五章 德希達反語音中心的解構論 255
第一節 海神普羅德斯式的人物 255
第二節 改造、並超越海德格的‘解構’ 263
第三節 對結構主義的批判和超越 270
第四節 對語音中心主義的批判 274
第五節 對西方種族中心主義的批判 283
第六節 在書寫「延異」中「解構」 287
第七節 差異化運動的可能性傾向 291
第八節 超語言的符號遊戲 294
第九節 差異化中實現模糊化 297
第十節 解構主義文學評論的興起 298
第十一節 德希達與克利絲蒂娃的對話 306
第十二節 從反語言到反藝術 310
第六章 李歐塔的後現代論述 314
第一節 李歐塔的思想歷程 314
第二節 顛覆傳統時空觀 317
第三節 關於後現代狀況的分析 322
第四節 對於傳統知識‘大敘述’的批判 328
第五節 後現代信息及文化的媒體化 331
第六節 私人生活領域的信息化和透明化 336
第七節 攝影取代繪畫如同新聞取代文學 338
第七章 波德里亞的消費文化批判理論 342
第一節 緊跟時代步伐的社會思想家 342
第二節 作為理論視野的日常生活 347
第三節 西方消費社會結構的轉化 353
第四節 消費的語言論述化 361
第五節 從模擬文化向擬像文化的轉化 368
(1)擬像遊戲的普遍化 373
(2)在極端化中冒險的消費文化 374
第六節 身體與性在當代擬像文化中的地位 376
(1)身體取代心靈的崇高地位 376
(2)身體的意識形態功能 378
(3)陽具中心主義的消費文化 379
第七節 對美國社會文化的批判 380
第八章 布爾迪厄的社會文化結構動力學 384
第一節 歷練社會文化劇變的思想家 386
第二節 將社會學當成‘戰場’的社會學家 392
第三節 當代社會的文化特權再生產 398
第四節 生存心態 407
(1)生存心態的基本含意 407
(2)生存心態的時空結構 410
(3)作為分類和區分化原則的生存心態 411
(4)生存心態與文化的相互轉換 413
(5)作為生活風格和美學品味的生存心態 414
第五節 場域的緊張性及其結構動力學 416
(1)社會場域是社會地位的不平等性及其象徵性的產物 416
(2)社會場域同資本之間的複雜函式關係 419
(3)場域的運作走向與資本鬥爭中的策略 421
(4)國家政權場域的特殊運作邏輯 425
(5)場域的相對性、相關係性及其閱讀的反思性 429
第六節 語言交換市場及象徵性暴力的運作邏輯 433
(1)社會就是語言交換市場 433
(2)語言交換市場的基本策略及其象徵性暴力效果 434
第九章 李克爾的反思詮釋學 438
第一節 意志的現象學 441
第二節 反思的行動詮釋學 449
(一)詮釋學同結構主義、精神分析學及現象學的關係 450
(二)對胡塞爾現象學的改造 451
(三)精神分析學與詮釋學的結合 453
(四)在論述及隱喻的多重關係中詮釋意義 454
(五)從文本到行動 461
第三節 時間、記述與自身的同一性 463
第四節 政治是特殊的合理性與特殊的惡的結合 479
(一)對於政治的一貫關懷 479
(二)從政治與經濟和倫理的關係探討政治的性質 481
(三)對於哈娜‧阿蓮政治哲學的肯定 483
(四)對於埃里克‧維政治哲學的繼承 486
(五)對政治的惡的揭露和分析 489
第五節 意識形態與烏托邦 491
第十章 德勒茲的混沌哲學 499
第一節 在混沌世界中戰鬥一生 499
第二節 混沌世界的皺褶結構 504
第三節 哲學的天真無邪性 509
第四節 關於存在和自然的哲學問題 512
第五節 ‘反俄狄帕斯’與‘欲望機器’ 515
第十一章 女性主義的新篇章 519
第一節 法國當代女性主義的歷史傳承和新出發點 519
(一)符號論的女性主義思想 523
(二)解構主義對邏輯中心主義和陽具中心主義的批判 526
(三)解構主義對父權中心主義文化體系的批判 528
第二節 德博娃的《第二性》及其影響 536
第三節 伊麗佳蕾 538
第四節 克利絲蒂娃 544
第十二章 阿蘭.杜連的社會運動理論 547
第一節 當代社會運動的探索者 547
第二節 當代社會運動與現代性 549
第三節 後工業社會、信息程式化社會與社會運動 552
(1)‘行動者’的復返及其積極社會意義 553
(2)‘歷史性’的基本含義 554
(3)社會運動的性質及其矛盾性 557
第四節 各種力量在社會運動中的不同角色 558
(1)知識分子在社會運動中的角色 558
(2)國家與權力與社會運動的關係 559
(3)媒體的角色與功能 560
附錄一: 參考文獻 562
附錄二:外文-中文索引 593
作者簡介 631
《當代法國思想五十年》內容簡介 632
· · · · ·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