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環境社會學建構

當代中國環境社會學建構

《當代中國環境社會學建構》是2010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董小林。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當代中國環境社會學建構》內容簡介: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環境問題日趨嚴重。環境社會學是環境科學與社會學的交叉學科,研究正確協調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係,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當代中國環境社會學建構》緊密聯繫我國的實際.提出當代中國環境社會學的學科體系.系統研究了14個方面的主要內容,包括:環境問題與社會問題、環境保護與社會組織,環境保護與社會保障、人口資源與環境,環境保護與科學技術.環境意識與環境教育.環境文化、環境保護與城鎮化、環境保護與農村建設、環境保護與新型工業化.建設項目與環境保護,環境保護與公眾參與,環境指標體系,環境友好型社會等。
《當代中國環境社會學建構》特別重視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交叉融合.重視社會科學的實際套用.重視把社會科學與科技有機結合起來,緊扣我國的國情以及環境社會學實際研究狀況.建構了當代中國環境社會學的框架體系.以實現環境社會學理論與實踐的貫通。

作者簡介

董小林,生乾1956年,長安大學環境經濟與管理研究所所長,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國公路學會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分會副理事長。長期從事建設項目經濟與管理、環境經濟與管理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主持的研究項目獲陝西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兩項,三等獎一項。出版專著《公路建設項目社會環境評價》、《公路建設項目環境後評價》、《公路建設項目全程環境管理》;主編《環境經濟學》國家級規劃教材;公開發表論文70餘篇。近年來,對環境管理、區域環境經濟協調發展、建設項目社會環境評價、環境社會學套用研究等進行了深入探索。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環境概述
第二節 環境科學概述
第三節 全國環境保護會議綜述
第二章 環境社會學總論
第一節 環境社會學的產生與發展
第二節 環境社會學的學科體系
第三節 環境社會學的研究方法
第四節 環境社會學的研究內容
第五節 環境社會學的地位及與其他學科的關係
第三章 環境問題與社會問題
第一節 環境問題
第二節 社會問題
第三節 環境問題與社會問題的辯證關係
第四章 環境保護與社會組織
第一節 社會組織
第二節 非政府組織
第三節 環境保護與政府和企業
第四節 環境保護與非政府組織
第五章 環境問題與社會保障
第一節 社會保障概述
第二節 環境社會保障
第三節 建立環境社會保障制度
第四節 環境保護與人體健康
第六章 人口、資源與環境
第一節 人口與人口問題
第二節 資源與資源問題
第三節 人口、資源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第七章 環境保護與科學技術
第一節 科學技術與人類社會發展
第二節 科學技術與環境保護的相互作用
第三節 科學技術與環境保護的和諧發展
第八章 環境意識和環境教育
第一節 環境意識
第二節 環境教育概述
第三節 環境教育的分類與內容
第四節 環境教育的實施與評價
第九章 環境文化
第一節 文化與環境文化
第二節 環境文化建設
第三節 環境文化與生態文明
第十章 環境保護與城鎮化
第一節 城鎮化概述
第二節 城鎮化產生的環境問題
第三節 城鎮化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
第十一章 環境保護與新農村建設
第一節 新農村建設與農村環境
第二節 新農村建設與環境保護
第十二章 環境保護與新型工業化
第一節 工業化與新型工業化
第二節 工業發展對環境的影響
第三節 新型工業化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統
第十三章 建設項目與環境保護
第一節 建設項目概述
第二節 環境評價概述
第三節 建設項目社會環境評價
第十四章 環境保護與公眾參與
第一節 公眾參與概述
第二節 環境保護公眾參與機制
第三節 環境保護公眾參與機制要素
第四節 環境保護公眾參與運行機制
第五節 環境保護公眾參與保障機制
第十五章 環境承載力與環境指標體系
第一節 環境承載力
第二節 環境指標體系概述
第三節 環境指標綜合體系
第四節 綜合指標體系中的環境指標
第十六章 環境友好型社會
第一節 環境友好型社會概述
第二節 環境友好型社會構建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