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惡風寒

畏惡風寒

畏惡風寒即指怕冷的感覺,此症在外感及內傷疾病中皆較常見。歷代文獻有“惡寒”、“惡風”、“畏寒”之稱。有認為“惡風”與“惡寒”不同,“惡寒”者不受風吹即有怕冷之感,雖居於密室之中,甚至復被向火,仍全身覺冷;惡風者乃遇風吹始覺怕冷。但臨床所見,一般惡寒者皆惡風,惡風者也多兼有惡寒。惡寒、惡風、畏寒表現相似,故本篇用畏惡風寒概括之,並統稱為惡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畏惡風寒
  • 又名:惡寒”、“惡風
  • 釋義:怕冷的感覺
  • 類型:外感及內傷疾病
鑑別,常見證候,鑑別分折,文獻別錄,

鑑別

常見證候

風寒束表惡寒:惡寒發熱,無汗,頭身疼痛,口不渴,舌苔薄白,脈浮緊。
寒中少陰惡寒:惡寒無熱,身倦肢冷,精神萎靡,哎吐,下利清谷,小便清長,舌淡苔白,脈沉微。
陽虛陰盛惡寒:惡寒肢冷,倦怠無力,少氣懶言,口淡不渴,尿清便溏,面白舌淡,脈沉遲無力。
陽盛格陰惡寒:惡寒肢冷,煩渴喜冷飲,胸中煩熱,腹部捫之灼熱,咽乾口臭,溲黃便結,舌紅苔黃,脈沉伏。
痰飲內停惡寒:惡寒,肢體沉重,胸腹滿悶,納呆,口渴不欲飲,藥品膩脈滑。
瘡瘍惡寒:惡寒,甚則寒戰,發熱,瘡瘍局部腫痛發熱,小便黃赤,大便秘結,舌苔黃,脈弦數或洪數。
寒瘧惡寒:惡寒不發熱,或熱少寒多,休作有時,神疲肢倦,胸脅痞滿,舌苔白膩,脈象弦遲。

鑑別分折

風寒束表惡寒與寒中少陰惡寒:前者惡寒系風寒之邪外束,衛陽鬱閉所致。正邪交爭則發熱,衛陽不能舒展故頭身疼痛,舌苔薄白、脈浮緊均為風寒表證。治療以辛溫解表,發散風寒為原則,方選麻黃湯等加減。後者惡寒系素體心腎陽虛,寒邪乘虛直中少陰所致。心腎陽虛,陰寒內盛,正不勝邪,故見無熱惡寒、身倦肢冷、脈微細等症。治療宜扶陽抑陰,方選四逆湯為代表方。縱觀二證雖均由外寒所引起,但風寒束表惡寒其寒邪在表,惡寒必伴有發熱,且有頭身重痛等一系列表寒證;寒中少陰惡寒其寒邪深達於里,但惡寒而無發熱,且有下利清谷等陰寒內盛之症,兩者不難區別。
陽盛格陰惡寒與陽虛陰盛惡寒:兩證雖均有惡寒肢冷的症狀,但病因病機完全不同。陽盛格陰惡寒是由於邪熱深伏於里,陽氣鬱閉於內,不能透達於外所致。主要表同為熱極似寒的症狀,患者雖有惡寒肢冷、脈沉之症,但屬假宣;而以煩渴喜冷飲,胸腹部捫之灼熱感、溲赤便秘、舌紅苔黃等真熱症為主,基本質是陽盛於內而格陰於外。治宜清里瀉熱,方選白虎湯或承氣湯類化裁,俾里熱一解,外寒即和。陽虛陰盛惡寒由於勞倦內傷,或久病正氣日削,使人體臟腑機能減退,陽氣虛弱,陽不制陰,陰寒內生。故既有倦怠乏力、少氣懶言等氣虛證,又有惡寒肢冷、尿清便溏、舌淡脈遲等陽虛證。其治療原則為溫陽祛寒,如腎陽虛者宜溫補心陽,方選桂枝甘草湯加減。
痰飲內停惡寒:病由痰飲停滯體內,或胸脅,或腸胃,或四肢,痰飲為陰邪,寒飲內阻,陽氣不能宣通,故見惡寒等症。臨床根據痰飲停留部位不同,表現也不一。如飲停胸膈,則以咳唾痰涎,喘息抬肩為主症;飲停脅下,則以脅痛不能轉側為主症;飲停腸胃,則以腸鳴瀝瀝為主症;飲停四肢,則以身體疼重、腫脹為主症。治療原則是通陽化飲,方選苓桂術甘湯、甘遂半夏湯、大小青龍湯、木防已湯等等。
瘡瘍惡寒:恙由外感火熱之邪,或過食膏梁厚味,或外來損傷等,以致營衛不和,邪熱壅聚,經絡壅塞不通而發病。惡寒為邪正相爭劇烈、邪毒鴟張之象,一般比較短暫,旋即發熱,局部則紅腫灼痛。治宜清熱瀉火解毒,可用五味消毒飲、仙方活命飲之類。
寒瘧惡寒:本證為陽虛濕困之體,復感瘧邪,里寒極盛,陽氣運行受阻,故表現為但寒不熱,或寒多熱少。寒濕困脾,運化失職,故神疲肢倦,舌苔白膩;少陽之氣不行,故胸脅痞滿;脈象弦遲為瘧邪內伏之象。本證之惡寒以休作有時,一日一發,或二日一發為特點,易與他證鑑別。治療宜祛寒截瘧,方選柴胡桂枝幹薑湯加常山、草果等。
惡寒的鑑別,必須分清表里。上述七個常證中,風寒束表為表證,寒瘧為半表半里證,其它各證無均為里證。一般來說,表證惡寒多伴發熱,且其惡寒得暖不減,需汗出邪達,惡寒方罷;半表半里證之惡寒,有休作有時的特徵;瘡瘍惡寒雖與發熱同見,不能概為表證;里證惡寒多不伴發熱,得暖則減,以陽虛為多見。

文獻別錄

《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上》:“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哎逆,脈陰陽俱緊者,名為傷寒。”
“病有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
《醫宗必讀·傷寒》:“惡寒,不見風亦惡寒,身雖熱,不欲去衣被。發熱惡寒者,陽也,羌活沖和湯。無熱惡寒者,陰也,理中湯。下證悉具,微惡寒者,表未解也,先解表而後攻里,下後不解,發熱而渴,惡寒,白虎湯。惡寒而嘔,心下痞者,五苓散。汗後惡寒,虛也,芍藥附子甘草湯。背惡寒,表未解也,葛根湯。背惡寒而潮熱,柴胡加桂湯。口渴心煩,背微惡寒,白虎加人參湯。背惡寒,潮熱,腹滿,小承氣湯。少陰病口中和,背惡寒,附子湯。汗後不解,反背惡寒者虛也,芍藥甘草附子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