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形

反映生物生活方式的形態稱為生活形。無論是整個個體外形,還是個體外形的局部,均可適用,但通常多指論述特定環境條件下的密切適應的形態,另外也常作為生活類型來對待。與生物的分類系統位置,大體上無多大關係,即使同一個種,也往往表現出不同的生活型,視環境條件而定。相反,即使分類系統上完全為不同的種,卻有著相似的生活形。生活形的最初分類,是始於Aristoteles,到了近代,A.vonHumboldt(1805)對於植物,最初曾劃分為柳樹形、仙人掌形、禾本科形、蕨類形等19種Pflanzenformen(植物種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生活形
  • 外文名:life form 
  • 辭彙:生物
  • 植物:文化
  • 形態:特定環境條件
  • 套用:植物地理學
定義,起源,注意事項,

定義

反映生物生活方式的形態稱為生活形。

起源

A.H.R.Griesebach(1838),A.Kerner(1863),R.Pound和F.E.Clements(1898),E.Warming(1908),G.E.du Riety(1921),H.G.Lundegrdh(1925)等也均先後提出各種見解,但最為普遍的是C.Raunk-iaer(1905)提出的生活形,這種生活形是以能夠耐受不良生活條件(寒冷季節和乾旱季節)的抗性幼芽對地表面的高度為基礎。

注意事項

關於動物的生活形,K.Fr-iederichs(1930),W.Kühnelt(1948),A.Re-mane(1952),W.Tischler(1952)等曾對有關動物的運動、攝食、驅體保持等均進行了類型化的研究。另外,不管動物或植物,也有與生活形同義的用法,但這是屬於誤用。再有在各地植物相中,對生活形比例與生活形標準表進行比較,這可能會成為了解該地區氣候條件的手段,同時也有可能套用於植物地理學。例如高緯度或高山地區,地上植物減少,地表植物增加。Raunkiaer對全部隱花植物均予以除外,但J.Braun-Blarjuet等則認為應包括在內,並且提出浮游植物和地下植物的新區系,但是對於群落生態學來說,這些生活形有過大區分的傾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