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旺死絕表

生旺死絕表

生旺死絕表是指“十天干生旺死絕表”,屬陰陽五行範疇,是古人研究命理中判斷日乾狀態的主要工具。古人認為:從表中長生至帝旺,天干依次增旺。當今易學界對於十天干生旺死絕表用法觀點不一。從最早考古記載的戰國時期的天水放馬灘秦簡來看,當時已經是人們研究命理的依據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生旺死絕表
  • 外文名:shengwangsijuebiao
  • 解釋:十天干生旺死絕表
  • 用處:古人判斷日乾狀態的主要工具
  • 歷史戰國時期
  • 記載:《天水放馬灘秦簡綜述》
簡介,起源,含義,

簡介

十天干生旺死絕表是以十天干的時令旺衰來說明事物由生長、興旺到衰亡,再孕育、生長這樣一個循環不已,生生不息的發展變化過程,這一過程是世間萬物發展的必然規律。
生旺死絕表
該表用長生、沐浴、冠帶臨官帝旺、衰、病、死、墓、絕、胎、養這樣一個十二種狀態發展變化的全過程,反映人事的發展變化的規律。十天干生旺死絕表的具體內容如下表:
天干 長生 沐浴 冠帶 臨官 帝旺 衰 病 死 墓 絕 胎 養
甲 亥 子 醜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丙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子 醜
戊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子 醜
庚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子 醜 寅 卯 辰
壬 申 酉 戌 亥 子 醜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乙 午 巳 辰 卯 寅 醜 子 亥 戌 酉 申 未
丁 酉 申 未 午 巳 辰 卯 寅 醜 子 亥 戌
己 酉 申 未 午 巳 辰 卯 寅 醜 子 亥 戌
辛 子 亥 戌 酉 申 未 午 巳 辰 卯 寅 醜
癸 卯 寅 醜 子 亥 戌 酉 申 未 午 巳 辰

起源

  • 天水放馬灘秦簡記載
目前據考古文獻記載,五行寄生十二宮最早的源頭是戰國時期的天水放馬灘秦簡。天水放馬灘秦簡的時期:戰國秦昭王38 年(公元前267年)。
《天水放馬灘秦簡綜述》提到《日書》乙種第七類為《五行書》,原文如下:
木生亥,牡卯者未。乙63
火生寅,牡午者戌。乙229
金生巳,牡酉者醜。乙230
水生申,牡子者長。乙231
這是關於五行與地支關係的一段重要材料。可惜由於照片不清晰和釋文有誤,未能引起研究者的注意。現將此文與《淮南子·天文訓》所載五行地支關係對照:
生旺死絕表
木生於亥,壯於卯,死於未,三辰皆木也。
火生於寅,壯於午,死於戌,三辰皆火也。
土生於午,壯於戌,死於寅,三辰皆土也。
金生於巳,牡於酉,死於醜,三辰皆金也。
水生於申,壯於子,死於辰,三辰皆水也。
放馬灘秦簡《日書》除了缺“土”一行以外,其餘各行的地支排列與《淮南子》相同。區別較大的是,放馬灘秦簡的生、牡、者,在《淮南子》中作生、壯、死。其“牡”字,是“壯”字的誤釋或通假。其“者”字,則是“老”字的誤釋或通假。這樣,根據《淮南子·天文訓》的正文,我們可以將放馬灘秦簡《日書》的“五行書”改釋如下:
木生亥,壯卯,老未。
火生寅,壯午,老戌。
金生巳,壯酉,老醜。
水生申,壯子,老辰。
放馬灘《日書》明文區分生、壯、老三個階段,並且以代表生的亥、寅、巳、申居前,代表旺(壯)的卯、午、酉、子居中,代表墓(老)的未、戌、醜、辰列後。這與後代五行家所使用的三合局完全一致。由此證明先秦時代的確已有完整的三合局存在。
淮南子》:此書撰著於景帝一朝的後期(公元前143年),而於漢武帝劉徹即位之初的建元二年(公元前141年)進獻於朝廷。《淮南子.天文訓》所載五行地支“生、壯、死”關係是先秦的繼續。
直到隋朝《五行大義》,對五行與地支的關係則有全面敘述,此即五行寄生十二宮理論的首次出現。
五行大義》:共五卷。隋蕭吉撰。傳稱蕭吉出身齊梁宗室,祖父是梁武帝蕭衍之兄、長沙宣武蕭懿
《五行大義》一書在中國術數史上極有價值,因為它傳承了漢晉南北朝幾百年的術數成果。據專家考證,《五行大義》資料的積累和初稿的編撰,很可能開始於584年~594年。
《五行大義.論生死所》引文:
生旺死絕表
五行體別,生死之處不同,遍有十二月,十二辰,而出沒。
木,受氣於申,胎於酉,養於戌,生於亥,沐浴於子,冠帶於醜,臨官於寅,王於卯,衰於辰,病於巳,死於午,葬於未。
火,受氣於亥,胎於子,養於醜,生於寅,沐浴於卯,冠帶於辰,臨官於巳,王於午,衰於未,病於申,死於酉,葬於戌。
金,受氣於寅,胎於卯,養於辰,生於巳,沐浴於午,冠帶於未,臨官於申,王於酉,衰於戌,病於亥,死於子,葬於醜。
水,受氣於巳,胎於午,養於未,生於申,沐浴於酉,冠帶於戌,臨官於亥,王於子,衰於醜,病於寅,死於卯,葬於辰。
土,受氣於亥,胎於子,養於醜,寄行於寅,生於卯,沐浴於辰,冠帶於巳,臨官於午,王於未,衰病於申,死於酉,葬於戌。
戌是火墓,火是其母,母子不同葬,進行於醜,醜是金墓,金是其子,義又不合,欲還於未,未是木墓,木為土鬼,畏不敢入,進休就辰,辰是水墓,水為其妻,於義為合,遂葬於辰。昔舜葬蒼梧,二妃不從,故知合葬非古。然季武子云:“自周公已來,未之有改。詩云:谷則異室,死則同穴。蓋以敦其義合,骨肉同歸,水土共墓,正取此也。”又以四季釋所理歸於斯。
高堂隆以土生於未,盛於戌,壯於醜,終於辰,長【辰】為水土墓,故辰日不哭,以辰日重喪故也。袒踴之哀,豈待移日。高堂所說,蓋為浮淺。其生王意,又別是一家
《五行書》云:“土雖有寄王於火鄉,生於巳,葬於辰,然土分王四季,各有生死之所。
辰土,受氣於申酉,胎於戌,養於亥,生於子,沐浴於醜,冠帶於寅,臨官於卯,王於辰,衰病於巳,死於午,葬於未。
未土,受氣於亥子,胎於醜,養於寅,生於卯,沐浴於辰,冠帶於巳,臨官於午,王於未,衰病於申,死於酉,葬於戌。
戌土,受氣於寅卯,胎於辰,養於巳,生於午,沐浴於未,冠帶於申,臨官於酉,王於戌,衰病於亥,死於子,葬於醜。
醜土,受氣於巳午,胎於未,養於申,生於酉,沐浴於戌,冠帶於亥,臨官於子,王於醜,衰病於寅,死於卯,葬於辰。”
《孝經援神契》云:“五行,土出利以給天下。”
《龜經》云:“土,木動為辰土,火動為未土,金動為戌土,水動為醜土。”又云:“甲乙寅卯為辰土,丙丁巳午為未土,庚辛申酉為戌土,壬癸亥子為醜土。”
凡五行之王,各七十二日。土居四季,季十八日,並七十二日,以明土有四方,生死不同,此蓋卜筮所用。
若論定位王相,及生死之處,皆以季夏六月為土王之時。《禮記》云:“中央土在季夏之後。”此則歲之半,處四時之中央,天社,地神,人鬼,又並在未,坤亦在未卦,主於土,故云:“土德於未,終於醜。”
易曰:“西南得朋,東北喪朋。”此則明土王定在於未,墓定在辰也。
五行皆以父母臨官中生者,取其盛壯能生養義。唯金在火中生者,巳中有方壯之土,能生金也,金非火不革其形,故金在火位中生。又雲“金生鬼中”者,金父土戊己,寄治丙丁,父不能獨養,要須母也,金在南方值己火,金得火方化,金化而水生,戊己土有化生之水,則金不畏火,己含水氣,則金之繼母也。
五行皆以葬後之月而受氣者,以其死還復生,神氣不絕故也。
以上《五行大義.論生死所》引文。
據《五行大義.論生死所》受氣,今作絕;生,今作長生;王,今作帝旺;葬,今作墓。
《五行大義》有一句重要的話,也就是《論生死所》的最後一句:“ 五行皆以葬後之月而受氣者,以其死還復生,神氣不絕故也”。“死還復生”,即生死輪迴,先秦陰陽家與道家並無輪迴轉世理論,所以《五行大義》五行寄生十二宮顯然受到佛法影響。我們知道,佛法在中國自漢明帝始興,至南北朝為高峰,隋唐持續。《五行大義》正是醞釀於南北朝時期,不可能不受到佛法的影響,況且蕭吉祖父之弟就是歷史上對佛教貢獻最大的梁武帝
佛法有十二因緣:“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無明,行,識,相當於受氣階段,名色相當於胎,六入相當於養,觸相當於生,受,愛相當於沐浴,取近冠帶,有近臨官,生近帝旺,老近衰病,死近死葬。
《五行大義》敘述習慣與今不同:《五行大義》敘述起於受氣,胎,養,終於病,死,葬。這更符合人生歷程。今之五行寄生十二宮敘述起於長生,沐浴,冠帶,終於絕,胎,養。
五行中的四象木火金水與地支十二宮關係完全形成,但是對於中央土,出現寄行於寅,而且衰病合併為一項都是在申,理論上仍不圓滿。
當時仍然對此存在其他的說法,如有“高堂隆以土生於未,盛於戌,壯於醜,終於辰,長(辰)為水土墓”之說,蕭吉認為“高堂所說,蓋為浮淺”。
蕭吉又引《五行書》云:“土雖有寄王於火鄉,生於巳,葬於辰,然土分王四季,各有生死之所。列表如下:
這個四季土的生旺死葬表以後並沒有流傳。因為受氣一項是兩個地支,理論也不圓滿。

含義

"長生"就像人出生於世, 或降生階段,是指萬物萌發之際。
"沐浴"為嬰兒降生後洗浴以去除污垢,是指萬物出生,承受大自然沐浴。
"冠帶"為小兒可以穿衣戴帽了,是指萬物漸榮。
"臨官"像人長成強壯,可以做官, 化育,領導人民, 是指萬物長成。
"帝旺"象徵人壯盛到極點,可輔助帝王大有作為, 是指萬物成熟。
"衰"指盛極而衰,是指萬物開始發生衰變。
"病"如人患病,是指萬物困頓。
"死"如人氣已盡,形體已死, 是指萬物死滅。
"墓"也稱"庫",如人死後歸入於墓,是指萬物成功後歸庫。
"絕"如人形體絕滅化歸為土,是指萬物前氣已絕, 後繼之氣還未到來,在地中未有其象。
"胎"如人受父母之氣結聚成胎,是指天地氣交之際,後繼之氣來臨, 並且受胎。
"養"像人養胎於母腹之中, 之後又出生, 是指萬物在地中成形,繼而又萌發,又得經歷一個生生滅滅永不停止的天道循環過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