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漢長城遺址

甘肅漢長城遺址

甘肅漢長城遺址始建於漢武帝元狩二年(前 121年),止於太初四年(前101年)。西起今敦煌市西端的灣窯墩,沿疏勒河經後坑子、玉門關、大月牙湖,由三個墩人安西,過西湖、望火堡、布隆吉、橋灣,穿玉門市北石河沿岸,進金塔後沿弱水北通居延。另一路從金塔順黑河經高台、臨澤、張掖、山丹,過永昌、民勤、武威、古浪、永登等地,渡黃河入寧夏。在甘肅境內全長1 000餘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甘肅漢長城遺址
  • 全長:1 000餘公里
  • 始建漢武帝元狩二年(前 121年)
  • 地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遺址特點,遺址現狀,地圖信息,

遺址特點

因軍事防禦之需要而分段建造,故其制不一。大體上是先設亭障,再視地勢之需要而築牆垣,故有些地方有亭障而無牆垣,時斷時續,但總體上仍能連成一線,形成一個整體的軍事防禦報警系統。建造時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起沙土夯牆,並夾雜紅柳胡楊蘆葦羅布麻等物,以粘接固絡,堅固異常。外側取土處即成護壕,壕內平鋪細沙,以檢查過境者足跡,稱作“天田”。內側高峻處,燧、墩、堡、城連屬相望,所謂“五里一燧,十里一墩、卅里一堡,百里一城”。烽燧有夯土板築,蘆葦胡楊紅柳等夾砂土夯築,夯土外包土坯構築,土坯壘砌等多種形式,高者達10米。

遺址現狀

雖歷兩千年風沙雪雨,有些地段仍堅固如磐,屹立於戈壁沙漠之中,如矯龍蜿蜒,氣勢不凡。保存較好的有玉門關段、西湖段、弱水段和民勤段。沿線遺存烽燧,殘垣底寬3~8米不等,高3米以上,有達10米者。遇大敵烽燧遞傳,日達千里而至長安。長城不僅為古絲綢之路的暢通提供了安全保障,而且也是關內外各民族進行經濟、文化交流的紐帶。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地圖信息

地址:玉門關遺址小方盤側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