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板

亦稱“瓷板畫”、“瓷象”。是一種直接在瓷板上繪畫的瓷製藝術品。烘燒後,畫面永不褪色。產於江西。清末源於景德鎮。是在中國的傳統畫法、陶瓷彩繪和西方照相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採用特製的瓷用顏料,以乳香油和雲香油調色。初期只能描繪黑白瓷板畫,後發展能畫彩色瓷象,也能移植國畫、油畫、粉畫和水彩畫等美術作品。內容以人物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瓷板
  • 亦稱:瓷板畫
  • 產於:江西
  • 特點:以人物為主
發展歷史,明清時期,民國初年,五六十年代,八九十年代,傳承,珠山八友,由來,特點,評價,代表作品,作品一,作品二,吉尼斯紀錄,

發展歷史

以板面形式出現的瓷品是陶瓷生產工藝不斷完美的結果,瓷板的出現使瓷板畫有了物質條件,從相關資料來看,具有平整而光潔的瓷板形狀,又有繪畫藝術形式的瓷板畫是從明代中期開始出現的。瓷板畫既是瓷、又是畫,它是陶瓷藝術擺脫純工藝裝飾、融入文人繪畫而形成的陶瓷新門類。
幾百年來,瓷板畫在陶瓷藝術與繪畫藝術的邊緣獲得了發展空間,呈現出旺盛的生命力,並將陶瓷藝術推向了更高的境界,使他們具備更純的文化品格。瓷板畫藝術的發展,是整個景德鎮陶瓷發展的一個部分,它既具有不同的時代性,又具有個性藝術的獨特性。“景藝軒”能薈萃各時期名家如此之多的作品實屬不易。

明清時期

明清時期囿於製作工藝水平,瓷板畫面積較小,雖有青花、青花釉里紅、鬥彩、五彩、粉彩幾種,但作品遠沒有器皿類陶瓷多。晚清時期,一種與粉彩工藝風格相近的淺絳彩悄然出現。淺絳彩藝術摒棄了當時粉彩分工細、工藝強,以發樣照描的工藝過程,從鹹豐年間興盛以來,一度成為景德鎮釉上彩的主要品種,它是由較高素養的文人親力親為,以繪畫形式表現的陶瓷藝術新門類。早期淺絳彩瓷畫名家都是善在紙絹上揮毫潑墨的畫家,以程門、金品卿、王少維為代表的新安派畫家加入景德鎮瓷藝界。他們把文人畫的藝術特色、表現技法及審美旨趣帶進瓷上彩繪,作品也多以瓷板畫形式出現。因此,淺絳彩瓷板畫一度成為景德鎮瓷板畫發展中的一個高潮。

民國初年

然而,淺絳彩瓷畫乃文人畫家初入瓷苑之階段,由於他們對陶瓷工藝的淺嘗輒止,瓷藝與畫藝的結合尚有不足。民國初年,淺絳彩已漸衰微,隨之而起的民國粉彩承接了淺絳彩藝術所創的先河,將中國畫韻致與粉彩工藝的結合推向了一個新的境界。早期名家潘宇、汪曉棠等人融畫理筆墨於工藝技巧之中,用筆靈活而工謹,設色雅致而俊秀,瓷畫結合,別具懷抱。繼之而起的“珠山八友”結社圖新,在繼承粉彩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力圖在瓷藝與畫藝上有所突破。雖然他們“翎毛山水梅兼竹,花卉魚蟲獸與人。畫法惟宗南北派,作風不讓東西鄰”,但創新宗旨是相同的,即以淺絳彩發展以來的中國畫藝術形式,力證傳統粉彩同樣具有在瓷上表現文人畫的藝術魅力。同時期的瓷畫名家還有張志湯、方雲峰、余翰青等,他們對粉彩工藝能駕馭自如,作品寫人物之品貌,圖峰巒之氣勢,描花草之秀美,題材內容豐富,表現形式活潑,其中也以瓷板畫作品居多。這種張揚藝術家主體意識,強調個人藝術風格的瓷畫藝術是景德鎮陶瓷發展過程中的重要變化,它融入了五千年傳統文化的精神,展現了瓷畫藝術的精湛魅力,體現了文以載道的文化品格,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

五六十年代

至20世紀五六十年代,景德鎮製作瓷板的技術有了很大提高,當時東風瓷廠所生產的六尺四瓷板是解放前所望塵莫及的。這為瓷板畫創作提供了物質條件。五六十年代景德鎮瓷畫家在新時代的感召下,走入現實生活,以造化為師,融合古今,用飽滿的激情,創作了一批主題明確、寓意深刻、謳歌新社會的瓷板畫作品。如汪以俊的瓷板畫《六鶴迎春圖》,畫面松翠花艷,鶴鳴陽春;王步的瓷板畫《潑水群魚爭上游》,畫面浪花翻飛,力爭上遊;畢淵明的瓷板畫《雄視群峰》,畫面虎展雄風,氣宇軒昂,表現出彩筆高歌、勃勃生機的精神面貌。

八九十年代

20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社會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隨著藝術觀念和審美情趣的變化,概念化、圖說式的傳統題材內容去蕪存精,從而引起藝術的內容與形式、媒質與風格的變化。瓷畫家們情真意切,熱血沸騰,為花鳥寫照,為人物傳神,寫高山氣質,展麗水風情。如王錫良的瓷板畫《黃山西》,張松茂的瓷板畫《群山滴翠》等就是瓷畫家用彩筆構築的精神家園。而今日,瓷板畫形式多樣,博採眾長,不斷出新,各種藝術觀念與風格並存,乃時代之新面貌。

傳承

第一代:鄧壁珊(宗師)
第二代:王琦(師從鄧壁珊)
第三代:梁兌石(師從王琦)、梁燮亭(師從梁兌石)
第四代:吳月山(師從梁兌石)、鄒崑崙(師承梁兌石)、楊知行(師承梁兌石)
第五代:楊厚興(師承吳月山)、徐細奎(師承楊厚興)、蔣根水(師承楊厚興)
第六代:馮傑(師承楊厚興)、梁少石(師承梁兌石)、王躍林(師承陳信高、馮傑)、李春敏(師承馮傑)、鄒武(師承鄒崑崙、陳信高)、王躍祖(師承陳信高、馮傑)、吳江華(師承徐細奎)、武育侖(師承徐細奎、楊厚興)、楊平(師承楊厚興)

珠山八友

由來

20世紀初,景德鎮在淺絳彩的發展和推動下,一些瓷畫家努力將宋元以來的中國畫形式借鑑和移植到瓷畫中來,將傳統瓷畫加以創新,使景德鎮彩繪出現了新的面貌。1928年秋,由王琦王大凡等人組織成立“月圓會”,相約每月望日,月圓雅集珠山,以畫會友,以會聚友,切磋畫藝,稱為“珠山八友”。關於珠山八友的成員一直爭論不休,眾說紛紜,其中王琦、王大凡、汪野亭、程意亭鄧碧珊劉雨岑六人是沒有爭議的,一說補徐仲南、田鶴仙而為八友,另一說補畢伯濤、何許人而為八友。珠山八友是一個民間藝術結社,徐仲南、田鶴仙、畢伯濤、何許人都參與過月圓會的結社活動,這都有史料依據,只是先後有別而已,徐仲南和田鶴仙在鄧碧珊、王琦辭世之後參與月圓會藝術活動較多。傳聞不一的問題並不影響研究珠山八友的瓷板畫藝術,珠山八友成員目前一般認定為十人。

特點

珠山八友的瓷板畫藝術在繼承粉彩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力圖在瓷藝與畫藝上有所突破,以王琦為首的這批瓷畫家是一個創立了“新粉彩”瓷藝的畫派。王大凡在他的作品《珠山八友雅集圖》上題詩云:“道義相交信有因,珠山結社志圖新。翎毛山水梅兼竹,花卉魚蟲獸與人。畫法唯宗南北派,作風不讓東西鄰。聊得此幅留鴻爪,只當吾儕自寫真。”鮮明地表白了他們結社志在求變創新的宗旨。

評價

珠山八友瓷板畫作品來看,他們的創新精神,首先表現在繼承了淺絳彩文人瓷畫家的審美旨趣,雖然他們對傳統繪畫的選擇各不相同,但藝術基調是相同的,即以淺絳彩發展以來涵容的中國畫藝術形式,通過粉彩加以弘揚和發展,著力在彩繪藝術上的突破。他們 的作品 沒有淺絳彩畫那種純粹的書卷氣和超凡脫俗的風骨,在“寫”的意趣中還有“描”和“彩”的工藝性,具有陶瓷美術精湛的感染力。但他們又不是景德鎮紅店藝人,他們並不因襲守舊,較之傳統工藝瓷以圖描樣,難以突出個人藝術面貌和風格的特性;珠山八友的瓷板畫作品卻能凸現個人主體意識,顯現個人藝術風格。如王琦瓷畫題款中常常寫到摹黃慎筆意,而他後來的人物畫卻能在黃慎的基礎上自成一格,做到運筆疏鬆卻又結構緊湊,線條恣縱卻 有抑揚頓挫。王大凡參酌吳友如、錢慧安的畫法,卻能自出機杼。劉雨岑到晚年仍孜孜不倦地研究任伯年的筆墨技巧。他們嫻熟地運用粉彩彩料,掌握油性特點。能在堅硬光滑的瓷胎釉面上,表現出繪畫藝術的韻致。另一方面,他們又努力繼承和發展傳統粉彩的填色技藝,保持粉彩料色鮮麗瑩亮的風采,使之能和諧地與繪畫結合起來。高雅的繪畫風骨配合獨特的粉彩填色工藝,形成珠山八友瓷板畫藝術的新樣式。

代表作品

作品一

《牡丹珍郵瓷板畫》
為隆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紀念中國2009世界集郵展覽,經國家郵政局批准,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和7501瓷鑑定委員會監製,中國2009世界集郵展覽委員會、江西陶瓷工業公司國家用瓷辦公室、景德鎮陶瓷文化研究所和景德鎮牡丹亭陶瓷藝術中心出品,發行了世界第一套巨幅瓷板畫郵票——《牡丹珍郵瓷板畫》,瓷板畫郵票主題為牡丹,以聞名海內外的花王郵票特61牡丹小型張為藍本,原創為當代最著名的工筆畫畫家田世光,陶瓷藝術創作由著名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張松茂監製,由著名工藝美術大師範敏琪擔綱製作。
《牡丹珍郵瓷板畫》是第一次將國花、國家名片(郵票)、國瓷藝術和大師的藝術創作相結合的藝術收藏品,正如中國陶瓷藝術“三巨匠”王錫良、張松茂和秦錫麟大師聯袂題詞所寫的一樣,是一件難得的“國花、國郵、國瓷”藝術品。《牡丹珍郵瓷板畫》填補了我國陶瓷藝術郵票的空白,同時也使牡丹珍郵第一次以聞名世界的景德鎮陶瓷藝術的形式與收藏者見面。

作品二

《紅軍不怕遠征難》
說起長征,人們會自然而然地想起毛澤東的長征詩。他的詩不但記下了長征中的重要事件,也讓我們感受到一個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風采。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面對敵人數十萬大軍的圍追堵截,面對千裏白茫茫的雪山和荒無人煙的草地,毛澤東看作“萬水千山只等閒。”而逶迤的五嶺不過是“細浪”,踏過氣勢磅礴的烏蒙山就像“走泥丸”。“更喜岷山千里雪”,一個“喜”字,更是表現出了一種高度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讀了毛澤東的長征詩,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景德鎮市陶瓷研究所所長賴德全和上海著名畫家楊秋寶決定攜手創作一件大型瓷板畫《紅軍不怕遠征難》。他們挑選了一塊4米長、高1.6米的瓷板白坯,在今年7月開始了創作。 熟悉瓷器的人都知道,4米長的瓷板白坯本身的製作工藝就很難,而且成功率低,光一塊白坯的價格就要10萬元。4米長的瓷板沒有辦法放入景德鎮市陶瓷研究所的畫室,只能放在走廊中。此時,江西景德鎮正好遭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和洪水,流經景德鎮市的贛江水位已經超過了防汛牆,整個景德鎮市幾乎被水淹沒。當7月16日大雨停後,景德鎮的氣溫躥上了35℃以上,幾乎全市停電。然而,高溫、停電沒有影響楊秋寶、賴德全的創作熱情,他們每天上午從8點畫到晚上8點,經過了3天的努力,一幅巨型瓷板畫創作成功,這幅瓷板畫是景德鎮市第一塊潑彩巨型瓷板畫,也是第一塊革命題材瓷板畫,尺寸平了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的紀錄。當時在場所有人看到這塊瓷板畫時興奮不已,被作品的非凡氣勢所震撼。

吉尼斯紀錄

廣東館以傳統“騎樓”為造型、土洋結合的風格呈現濃郁的粵味。館內一幅名為“南粵風情”的大型陶瓷釉下雕花水晶玲瓏瓷板畫吸引了眾多遊客的眼球。永豐源集團企劃部經理吳良清告訴商報記者,這幅瓷板畫集聚了多個“世界第一”,目前正在申請金氏世界紀錄。  這幅“南粵風情”是鎮館之寶。它安裝在廣東館進館處的右側牆壁上,寬3米、高2.8米、厚度僅5毫米,面積8平方米左右,由25塊瓷板精確拼接而成,上有祖廟、龍舟、粵劇、醒獅、木棉樹、荔枝樹、白玉蘭、芭蕉樹、珠江等具有廣東地域特色的畫面。通過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結合,加上特殊設計的LED配套魔幻燈光對水晶玲瓏和骨瓷瓷板的透光作用,整個瓷板晶瑩剔透,極為鮮活,仿佛有潺潺的水聲、粵劇唱段以及醒獅當中讓人警醒的鑼缽聲,各種聲效有條不紊地呈現,給人以身臨其境的震撼和享受。
行情危險!散戶應該儘快離場? 哪些股票值得滿倉買入? 某些股很可能還要漲50%! 機構資金目前已發生大變化
“南粵風情”多項工藝為世界首創:大面積的陶瓷釉下雕花技術;大面積採用釉下彩技術;2000多顆水晶玲瓏鑲嵌在骨瓷上,形成“玉中鑲水晶”的精美絕倫景象;骨瓷瓷板厚度僅5毫米、“薄如紙、明如鏡”,猶如夢幻的民間剪紙藝術躍然瓷上;無縫拼接技術使得25塊瓷板渾然一體,在瓷板畫領域獨占鰲頭。
“許多遊客都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其實瓷畫中的鐘聲、鑼鼓聲都是由公司員工在現場錄音製作。”吳良清透露,“南粵風情”由國瓷永豐源上百人的團隊歷時半年設計製作完成,其工藝流程十分複雜,“瓷板畫是在平板素瓷上手工繪畫後再經高溫燒制所成,製作過程中縮水率很高,我們首次試驗時一共燒制了500多塊瓷板,僅有幾十塊符合要求。最後當‘南粵風情’在廣東館展出時,許多國內外同行都感到不可思議。”
吳良清說:“現在我們在紐約也開設了分公司,通過世博會讓更多人知道了永豐源,提高了客戶對公司的信賴度,公司今後的目標是要做成國內陶瓷業第一。”
據了解,永豐源是一家集高檔陶瓷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實業公司,瓷器品種非常豐富,如家居瓷、禮品瓷、婚慶瓷、酒店瓷、佛教瓷等。2007年永豐源精品餐具成功走進了北京釣魚台國賓館;2009年永豐源的精品牛系列瓷器成為馬來西亞皇室的生肖收藏瓷。在上海世博會上,永豐源還為世博局提供了一批花瓶、茶具、裝飾盤等作為饋贈各國政要貴賓的禮品。 瓷板畫是當代藝術陶瓷中最受追捧的繪畫樣式之一。
從古至今,瓷板畫之所以綿延不衰,似陳酒越久越香,究其原因,主要有六:
其一,瓷板畫具有瓷板平整光潔之美,便於陶藝家以瓷當紙,隨意揮毫,充分發揮作者的繪畫天才,充分展示瓷畫的審美意境。
其二,瓷板畫便於表現中國畫的神韻和意味,符合中國人傳統的審美習慣和審美趣味。筆者在創作山水瓷板畫《山水有情》(左圖)和《輕舟已過萬重山》(右圖)時,其構圖、線條、色彩、意境,均吸收了傳統國畫的畫風,又烙上現代山水畫的印記。
其三,瓷板畫是陶瓷藝術家汲取中國傳統繪畫精髓,表達東方審美理想的重要載體之一,而且這種表達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因為瓷板畫與紙絹畫相比,它的材料物理和化學性能穩定,不怕潮濕,不怕霉變,只要不撞擊便不會損壞。此外,瓷板畫的色彩,無論是釉下青花、釉里紅、高溫顏色釉,還是釉上粉彩、古彩、墨彩,色彩永遠鮮艷,不會因日曬水浸而變色,便於收藏。
其四,瓷板畫樣式多樣,除了常見的長方形、正方形外,還有圓形、橢圓形、扇形、雞心形、葉形等等,便於家居裝飾,既可獨立成體掛於客廳、書房,又可作家具的鑲嵌之飾,或製成插屏或圍屏等。
其五,瓷板畫迎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當代瓷板畫風格的多樣性和包容性,既可滿足人們崇尚古典美的需要,又可適合人們追求現代時尚的口味。
其六,瓷板畫是現代環境設計的重要樣式,可根據建築物的裝飾需要,面積可大可小,大則如山迎立,小則俯首細賞。當今社會,現代瓷板畫已成為家庭環境布置首選的藝術品之一。
鑑賞瓷板畫時要注意“六看”:一看瓷板是否平整,凡瓷板中間拱起或歪斜者,均屬次品。二看瓷板表面是否光潔,凡表面有縮釉、黑斑者,均屬次品。三看瓷板是否完整,凡輕敲聲音悶啞有裂縫者,均屬次品。四看瓷板畫面是否整潔,凡畫面有釉色脫落或被抹擦痕跡者,均屬次品。五看瓷板畫意是否精美,凡粗製濫造者,均屬次品。六看瓷板畫燒制工藝是否到位,凡窯變不佳、發色暗灰者,均屬次品。
王金海(選自王金海著《中國當代陶瓷藝術大系·鑑賞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