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娃娃病

瓷娃娃病

主要有以下四種改變:①部分患者因骨軟化可引起髖臼股骨頭骨盆內凹陷;②骨幹的膜內成骨發生障礙可致骨幹變細,但由於軟骨鈣化和軟骨內成骨依然正常,而使組成關節的骨端相對粗大;③部分病人骨骺內有多數鈣化點。可能由於軟骨內成骨過程中軟骨內鈣質未吸收所致。

瓷娃娃病患者的軀幹會發育異常,某些患者的器官也會被擠壓成細條狀。

基本介紹

  • 西醫學名成骨不全症
  • 中醫學名軟骨症
  • 英文名稱:Porcelain doll disease
  • 其他名稱:瓷娃娃病
  • 所屬科室:外科 - 骨科
  • 發病部位全身
  • 主要症狀:容易骨折
    耳聾
    皮下出血
    呼吸困難
  • 主要病因:未知
  • 多發群體:自出生時帶有
  • 傳染性:無傳染性
  • 傳播途徑:無
  • 是否進入醫保:否
瓷娃娃病簡介,臨床表現,症狀和體徵,X線表現,其他特殊檢查,生化檢查,

瓷娃娃病簡介

又稱成骨不全症或脆骨症,原發性骨脆症及骨膜發育不良等。其特徵為骨質脆弱、藍鞏膜耳聾、關節鬆弛,是一種由於間充質組織發育不全,膠原形成障礙而造成的先天性遺傳性疼痛,是一種先天性骨胳病。其特徵為骨質脆弱,容易骨折。病因不明,15%以上有陽性家族史。 按病情輕重,可分為產前型和產後型。產前型最嚴重,出生時即有癒合的或剛發生的骨折,易引起死胎或出生不久死亡。產後型較輕,有的到兒童期才發生第一次骨折。

臨床表現

症狀和體徵

患兒出生時90%以上有藍色鞏膜,雖身材無明顯矮小,但多次骨折可致使肢體較短而呈不同程度的矮小畸形,可有牙齒異常,關節鬆弛,多汗和體溫異常,皮下出血,瘢痕體質以及便秘和呼吸困難等。40歲後可發生眩暈、耳鳴甚至耳聾。尚可有中樞神經受累和早發關節退變症狀。
骨質疏鬆和骨質軟化等因素可致長骨彎曲、扁平椎和脊柱後突、三葉形骨盆、扁顱底;約1/3病人有脊柱側彎、胸廓畸形、頭大、兩側顳骨外突和三角臉等。
檢查一組(86例)成骨不全患者的發育指標,全部病例的身高降低(Ⅲ/Ⅳ型更明顯),軀幹長度也下降,頭圍增大,以Ⅲ/Ⅳ型為更明顯。小部分病人的血IGF-1和IGFBP-3下降,多數在正常範圍內。這些發育指標的改變主要與OI類型和膠原缺陷的類型有關[11]。在妊娠的第一個三月期,可經陰道超聲檢查胎兒形態,有助於早期發現重症OI[12],但對輕型OI的診斷似無幫助。出現骨骼縮短、BMD下降和多發性骨折(三聯征)常提示為OI(IIA型),而IIB僅有股骨縮短、超聲回聲正常和長骨的單發性骨折。趙蕊等報導用B型超聲診斷胎兒成骨不全[13,14]。此外,BMD檢查和測定羊水中的I型前膠原(明顯降低)有助於發現輕型OI患者[15,16]。Ⅳ型OI易發生神經症狀,多為顱底神經壓迫表現,當病人(Ⅳ型)出現咳嗽、頭痛或三叉神經痛等症狀時要想到這一可能。臨床確診有賴於MRI或CT檢查。成年OI患者常伴有駝背和胸廓畸形,可影響肺功能,增加肺部併發症的發生率。其他少見的表現有失聽、主動脈功能不全、骨肉瘤和肺發育不全等。但不管屬哪種類型患者智力均正常。

X線表現

(一)關節
主要有以下四種改變:①部分患者因骨軟化可引起髖臼股骨頭骨盆內凹陷;②骨幹的膜內成骨發生障礙可致骨幹變細,但由於軟骨鈣化和軟骨內成骨依然正常,而使組成關節的骨端相對粗大;③部分病人骨骺內有多數鈣化點。可能由於軟骨內成骨過程中軟骨內鈣質未吸收所致;④假關節形成,由於多發骨折,骨折處形成軟骨痂,X線片上看上去很像假關節形成。
(二)骨骼
骨幹過細或骨幹過粗,骨呈囊狀或蜂窩樣改變;長骨皮質缺損毛糙;肋骨變細、下緣不規則或彎曲粗細不一;手指呈花生樣改變(見第3篇圖3-1-50);牙槽板吸收;脊椎側凸,椎體變扁,或椎體上、下徑增高,也可表現為小椎體、椎弓根增長;顱骨菲薄,縫間骨存在,前後凸出,枕部下垂;四肢長骨的乾骺端有多數橫行緻密線;乾骺端近骺軟骨盤處密度增高而不均勻。早髮型與晚髮型成骨不全的骨損害表現有所不同。早髮型者多表現為全身長骨的多發性骨折,伴骨痂形成和骨骼變形(見第3篇圖3-1-49);晚髮型者有明顯OP、多發性骨折、長骨彎曲或股骨短而粗呈“手風琴”樣改變。MRI和CT檢查可發現晚髮型成骨不全(osteogenesis imperfecta tarda)病灶處有增生性骨痂形成,有時酷似骨腫瘤[17]。凡有成骨不全病史者均有兒童期多次、多處骨折和肢骨局部緩慢增大畸形並有觸痛,X線和CT均可顯示一囊樣膨脹性骨塊,並經CT測定低密度區為脂肪組織(CT值為–40~–90Hu)。腫瘤樣骨痂是成骨不全少見而又很重要的臨床和放射學表現,大量骨痂增生可能與骨膜的附著鬆弛而易剝離,同時伴有脂髓組織大量浸潤增生有關。成骨不全的特殊表現多而複雜,與其病因有關,也是致殘的主要因素。
Ⅰ型的主要X線表現有(圖3-1-49):Tan O’Shanter顱骨,表現為顱的上下徑變短、橫徑增寬,顱板變薄、多發縫間骨,額竇和乳突竇擴大;全身骨骼較廣泛OP,長骨骨皮質變薄,並可因多發性骨折而致骨骼畸形變;椎體因多發壓縮骨折而變扁平。
Ⅱ型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伴基因突變性疾病,發病率約1/60,000。該型為宮內型,所有患兒均有宮內骨折,多於圍產期夭折,少有生命大於一歲者。患者軀幹短、全身結締組織脆性增加、有牙齒髮育不全、小鼻小頜畸形、可能有藍色鞏膜、聽力下降多不明顯。
Ⅱ型的X線表現有(圖3-1-50):串珠狀肋骨,長骨粗短、增寬並因多發骨折而有各種畸形,廣泛骨質疏鬆,椎體因多發壓縮骨折而變扁平。
Ⅲ型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伴基因突變疾病,罕見情況下亦有隱性遺傳的形式,發病率為1/70,000。該型一半於宮內發生多發骨折,另一半於新生兒期出現多發骨折。臨床上有牙齒髮育不全,藍色鞏膜隨年齡增大而變淺,肢體變短呈侏儒狀並有進行性畸形,臉呈三角形伴前額突出,有肺動脈高壓。Ⅲ型患者常因呼吸道感染及顱骨骨折而使壽命明顯縮短,如患兒生命超過10歲,愈後會有明顯改善。
Ⅲ型的X線表現有長骨乾骺端呈囊樣變並有爆玉米花樣改變(圖3-1-51)。廣泛骨質疏鬆徵象,早期長骨正常或粗短增寬,後期長骨變細、皮質變薄,多發骨折並畸形癒合。
Ⅳ型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罕見。常於幼年期發生多發骨折。其鞏膜顏色正常,聽力正常,長骨因骨折而有成角及短縮,無出血傾向。該型又分為A、B兩個亞型,A型無牙齒髮育異常,B型有牙齒髮育異常。
Ⅳ型的Ⅹ線表現有瀰漫OP,長骨變細、皮質變薄,多發骨折並因骨折畸形癒合而形成畸形。

其他特殊檢查

OI病人的BMD有泛發性明顯下降,一般以脊椎松質骨為主的骨骼更明顯。I型前膠原C端前肽(PICP)排出量明顯降低,其他生化指標如ALP、骨鈣素、尿羥脯氨酸等稍升高。這表明,OI病人的主要改變是I型膠原合成障礙,同時也伴有繼發性礦化不良和骨微結構失常。PICP是了解I型膠原合成的較好指標[18]。
超聲檢查胎兒的骨骼系統可早期發現先天性骨發育障礙性疾病。Garjian等的經驗顯示,三維超聲可得到立體解剖定位,故優於二維超聲檢查,較後者更易發現頭、面部和肋骨的畸形[19]。
Sarathchandra等測量OI患者骨組織的鈣/磷比值,並用電子探針(electron probe)和透射電鏡X線微分析(X-ray microanalysis)發現OI患者的骨組織中的鈣/磷比值下降(下降程度可反映病情的嚴重性),其中II型OI患者的鈣/磷比值(1.49)下降最明顯(正常人為1.69),這可能是骨脆性增加的原因之一[20]。用光鏡、偏振光鏡、微放射照片和掃描電鏡等檢查病人的牙組織有助於OI的診斷及分型。現已發現,150多種I型原膠原基因的突變類型,可用I型膠原cDNA的PCR產物對前α1和前α2鏈進行自動測序篩選OI[21]。

生化檢查

患者血鈣、磷和ALP一般正常,少數病人ALP也可增高,尿羥脯氨酸增高,部分伴胺基酸尿和粘多糖尿。有2/3的患者血清T4升高。由於甲狀腺素增高,白細胞氧化代謝亢進,可有血小板聚集障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