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蟲繭蜂

瓢蟲繭蜂

瓢蟲繭蜂Perilitus coccinellae (Schrank)是繭蜂科優繭蜂亞科緣繭蜂屬的一個物種。瓢蟲繭蜂幼蟲操控瓢蟲保護蜂繭的時間長度存在差異。有時候瓢蟲會一直保持警惕,直到幼蟲破繭而出,蛻變成黃蜂。以幼蟲在瓢蟲體內和一部分以繭在田間越冬,春季3-4月羽化為成蟲。寄主有七星瓤蟲、稻紅瓢蟲。成蟲寄生,單寄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瓢蟲繭蜂
  • 拉丁學名:Perilitus coccinellae (Schrank)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膜翅目
  • 亞目:細腰亞目
  • :繭蜂科
  • 亞科:優繭蜂亞科
  • :緣繭蜂屬
  • :瓢蟲繭蜂
  • 總科:姬蜂總科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發生情況,

形態特徵

雌蜂體長約4毫米。頭頂黃褐色,顏面黃色,複眼單眼座及後頭黑色,觸角由基部至端部深褐色至黑色;部及並胸腹節黑色;足暗褐色,企永趨前足稍淡;翅透明,略帶煙褐色,翅痣翅脈暗褐色;腹部,第1背板端部變寬具刻紋及皺狀刻點,第2節及其後各節背板平滑,具光澤。產卵管突出,直,產卵管鞘長約為腹長之半,被均勻白毛。
頭光滑具白色柔毛,顏面中央略隆起,與唇基間分界明顯,唇基窩深,有後頭脊;觸角與體約等長,22節。中胸盾片中葉前半部及側葉後半部光滑具光澤,稍隆起,盾縱溝寬而淺,有網狀皺紋,至盾片中葉前半部連成一片,似“U”字形;小盾片具網紋;並胸腹節具粗網紋,自基部1/3以後向下傾斜,後半部有細中脊。前翅徑室上緣短於徑脈端部距翅端的距離,徑脈第1段很短,約與基徑基段等長,無第2肘間脈,回脈自肘室伸出,小脈後叉式。腹部第1節有柄,具網狀皺紋,第2節以後各節背板光滑,具光澤。產卵管鞘黑色,約為腹長之半,被有白色細毛。幼蟲長橢圓形,黃白毛,頭部較粗,後端較細,無,腹末有水泡狀突起。老熟時體長約5.5毫米。繭長約5毫米,紡錘形,黃褐色,繭外有一層疏鬆的深灰黃色薄絲。單繭。

生活習性

寄主有七星瓤蟲、稻紅瓢蟲。成蟲寄生,單寄生。蜂幼蟲老熟時鑽出寄主體外,在備悼局其腹下吐絲結繭,繭白色,並有一絲與瓤蟲相連,此時蟲已進人垂死狀態,俯在蜂繭之上,尤如孵蛋一樣,觸之能微動,不食不動維持十天左右,寄生蜂才咬破繭的一端(切口整齊)羽化出來。貴定地區四月底在麥田可見七星瓢蟲被寄生;9月間可見稻田稻紅艦蟲被寄生。另發現有一種金小蜂作重寄生,從蟲繭蜂繭內羽化出來。

分布範圍

北京(海淀,延慶,懷柔),山西(花塔,榆次,臨汾),內蒙古(賀蘭棗察套山),浙江(西天目山,東陽),福建(福州,漳州,龍溪),河南(安陽),四川(西昌),雲南(昆明,開遠),新疆(烏魯木齊)。
全世界(包括夏威夷和紐西蘭)。

繁殖方式

黃蜂家族的瓢蟲繭蜂將瓢蟲變成殭屍的全過程。瓢蟲繭蜂鎖定目標,準備將一枚卵注入瓢蟲體內。在蜂毒的侵襲下,瓢蟲將陷入癱瘓狀態。在瓢蟲體內,卵孵化成幼蟲,發育幾天之後便在瓢蟲腹部抓出一個小洞。隨後,幼蟲在瓢蟲腿之間織出一個繭,幼蟲蛻變期間,瓢蟲的屍體一直安息在繭頂部。盼坑精格
研究指出絕大多數寄生蟲最終都殺死宿主,一些瓢蟲經受住可怕的考驗,倖存下來。30%到40%的瓢蟲宿主在黃蜂幼蟲孵化之後仍然存活,其中一些個體還能繼續產卵。這些瓢蟲之所以能夠倖存的原因在於,黃蜂幼蟲只以並不對瓢蟲構成致命威脅的組織為食,例如脂肪。
仍然活著宙妹戰的瓢蟲站在蜂繭上面,此時的瓢蟲具有攻擊性,攻擊入侵者。這種行為與黃蜂幼蟲鑽出並結繭後留在瓢蟲體內的毒諒驗液有關。研究小組將捕食性草蜻蛉放入培養皿,蜂繭有的上面站著活瓢蟲,有的站著死蜂繭,有的則沒有這個保鏢。實驗結果顯示,草蜻蛉在攻擊受到殭屍保鏢保護的蜂繭時成功率較低。
瓢蟲繭蜂幼蟲操控瓢蟲保護蜂繭的時間長度存在差異。有時候瓢蟲會一直保持警惕,直到幼蟲破繭而出,蛻變成黃蜂。其他情況下,瓢蟲被控制的時間只有幾天。研究發現,如果投入更多時間和能量控制它們的瓢蟲保鏢,黃蜂幼蟲成年後產卵較少。這是科學家第一次發現控制宿主與自身繁殖之間的取捨關係。
最終,一隻新黃蜂從受到保護的繭中鑽出。布羅德表示這項研究揭開了加拿大的一個謎團滲設催檔。他說:“在森林中散步時,我們經常看到瓢蟲站在一個繭上面,這讓我們大為迷惑。現在,我們終於找到答案。”
瓢蟲繭蜂

發生情況

以幼蟲在瓢蟲體內和一部分以繭在田間越冬,春季3-4月羽化為成蟲,產卵於瓢蟲腹末或腹側的節間膜內,單寄生,幼蟲老熟後在寄主腹部背面第4-5節間咬圓孔外出,在瓢蟲體下吐絲作繭。成蟲壽命平均7天,期平均14天,和幼蟲期共43天,第1代幼蟲期在4月上旬至4月底,第2代在6月。
生境: 農田、果園、森林
地理分布: 河北山東河南陝西上海四川台灣福建廣東廣西雲南
瓢蟲繭蜂幼蟲操控瓢蟲保護蜂繭的時間長度存在差異。有時候瓢蟲會一直保持警惕,直到幼蟲破繭而出,蛻變成黃蜂。其他情況下,瓢蟲被控制的時間只有幾天。研究發現,如果投入更多時間和能量控制它們的瓢蟲保鏢,黃蜂幼蟲成年後產卵較少。這是科學家第一次發現控制宿主與自身繁殖之間的取捨關係。
最終,一隻新黃蜂從受到保護的繭中鑽出。布羅德表示這項研究揭開了加拿大的一個謎團。他說:“在森林中散步時,我們經常看到瓢蟲站在一個繭上面,這讓我們大為迷惑。現在,我們終於找到答案。”
瓢蟲繭蜂
以幼蟲在瓢蟲體內和一部分以繭在田間越冬,春季3-4月羽化為成蟲,產卵於瓢蟲腹末或腹側的節間膜內,單寄生,幼蟲老熟後在寄主腹部背面第4-5節間咬圓孔外出,在瓢蟲體下吐絲作繭。成蟲壽命平均7天,期平均14天,和幼蟲期共43天,第1代幼蟲期在4月上旬至4月底,第2代在6月。
生境: 農田、果園、森林
地理分布: 河北山東河南陝西上海四川台灣福建廣東廣西雲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