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林書院

瓊林書院

瓊林書院,,俗稱“艾軒書院”,位於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東嶠鎮珠江村境內,創建於明萬曆年間,是緬懷莆籍南宋理學名臣林光朝的聖地。 書院分前後兩殿,與“臨江亭”和“芸文堂”並排。前殿供奉萬世師表孔子牌位、朱熹和艾軒坐像。殿中有兩副楹聯:“蒲弄金山鄉里猶傳講學志,考亭雲興文章遍澤讀書人”、“傳私淑衍洛學稱南夫子,集大成開閩派惟徽國公”聯句,表達族人對一代文聖林光朝講學傳教的讚譽;殿中還懸掛“萬世師表”、“執中一貫”等匾額。後殿是“文司天閣”,奉祀文昌帝君、魁星夫子等金身塑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瓊林書院
  • 地理位置: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
  • 別稱:艾軒書院
  • 類別:古建築
簡介,風格,源流,林光朝,

簡介

瓊林書院位於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東嶠鎮珠江村(珠墩),是莆田沿海地區較為影響、歷史悠久的一座鄉村家族書院。據該村《林氏宗譜》記載,書院始建於宋末,學風興盛。明代遭到倭寇毀壞,之後重建。清光緒年間,由本村林恆捐資重修。上世紀50年代,遭到破壞,80年代末,再次重修,成為現今的前後兩殿加外埕圍牆,與臨江亭並排矗立於珠江村中心位置。廟宇附近有金印堂(俗稱張公宮)、林氏宗祠和林家三座厝等文物古蹟,構成一個古建築群落。
瓊林書院瓊林書院
莆田詩詞學會會長、莆田楹聯學會會長林祖韓曾為瓊林書院提聯:“南閩宋世兩儒宗,典型宛存;東嶠瓊林重鼎建,勝跡長存。”

風格

宮殿式建築風格的瓊林書院,充滿著古香古色格局,充溢著濃郁的文化歷史底蘊。書院的後殿是“文司天閣”,奉祀文昌帝君、魁星夫子及保兒母等金身塑像,石柱上鐫刻著:“后座帝星文章蓋世傳現代,玄壇書院滿門桃李領先師。”書院秉乘傳統尊崇的“文章先師”及祈盼子民聰穎得志的智慧化身之神。從聯語“瓊閣擁經書百家諸子該佐讀,林園范兆民萬象崇道任瞻依”中可解釋出里人崇文重學的思想觀念。

源流

珠江村林氏,屬於莆陽大姓林氏源流中的“金紫林”之一脈,由於歷宗歷代注重讀書求功名風尚,勉勵子孫“讀聖賢書,行萬里路”的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前殿神龕上,供奉孔子、朱子和南夫子(即林光朝)坐像。“潼水文星魁獨占,珠江書院記先生”。原來林氏出有南宋淳熙皇帝謚“文節”之稱和“南夫子”之美譽的一代文聖林光朝。無怪乎書院柱聯上主鏤刻有:“傳淑衍洛學稱南夫子,集大成開閩派惟徽國公。”林光朝(字謙之,號艾軒),平生致力於聖賢踐履學問的研究,通六經、百家。在黃石東井紅泉宮創辦“紅泉義學”,招來四方學子研讀儒學經典詩文。各地從教於他的每年不下數百人,可謂桃李遍天下。他曾經到谷城山“松隱精舍”、珠江“蒲弄書堂”和福清海口“龍山書院”講學,收徒課業時間長達二、三十年之久。後來考取進士,被召回朝廷任國子監祭酒兼太子左諭德……孝宗皇帝在國子監聽取林光朝講解《中庸》,讚不絕口,面賜金紫,升任中書舍人兼侍講。

林光朝

林光朝(1114~1178),字謙之,號艾軒,興化翠莆田(今屬福建)人。曾再試禮部不第,往從尹焞游。通六經百氏,從學者數百人,伊洛之學倡於東南自光朝始。孝宗興元年(1163)及進士第,調袁州司戶參車,知永福縣。召試館職。乾道五年(1169)為秘書省正字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歷著作佐郎、著作郎、國子司業兼太子侍讀。九年,出為廣南西路提點刑獄。淳熙元年(1174),改廣南東路。二年,因督捕茶寇有勞,召拜國子祭酒兼太子左諭德。四年,為孝宗講解《中庸》稱善,除中書舍人。因封還謝廓然遷殿中侍御史詞頭,出知婺州,引疾奉祠。五年卒,年六十五。有《艾軒集》二十卷(本集宋劉克莊序),已佚。明正德十六年鄭岳據傳錄本選刊為十卷。事見《周文忠集》卷六三《林公神道碑》,《宋史》卷四三三有傳。
林光朝詩,以明鄭岳刊《艾軒集》(藏北京圖書館,其中詩一卷)為底本。參校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新輯集外詩附於卷末。
“蒲弄金山鄉里猶傳講學跡,考亭雲興文章遍澤讀書人”。林光朝的教學成果及學術研究,深深地影響了宋元明清諸代,被人飲譽為“紅泉學派”。珠江村人氏出於對這位鄉賢的無限敬仰與尊崇,特別在瓊林書院裡供奉林光朝塑像,一則紀念他的偉大貢獻,二則激勵後代效法這位文化聖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