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狀結構理論

環狀結構理論

環狀結構理論,全稱學習過程的“環狀結構”理論,它對學習的過程進行了基本的解釋,認為活動和學習的結構都是環狀的且分別由三個不同的環節組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環狀結構理論
  • 外文名:Ring structure theory
  • 全稱:學習過程的“環狀結構”理論
  • 構成:三個不同的環節
簡介,分類,活動“環狀結構”理論,學習“環狀結構”理論,

簡介

學習是人和動物在生活中通過實踐訓練而由經驗引起的相對持久的心理變化過程。對於這個過程是怎樣進行的,不同的學者提出了不同的模型,如加涅的學習記憶模型、梅耶的學習過程模型,而學習過程的“環狀結構”理論也是其中一種,它認為人類的活動和學習過程的結構是環狀的。

分類

學習過程的“環狀結構”理論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活動“環狀結構”理論,另一種是學習“環狀結構”理論。

活動“環狀結構”理論

蘇聯心理學家列昂節夫依據活動理論,對活動的結構進行分析,認為一切活動的結構都是環狀,是由以下三個環節組成的:內導作用;同對象環節實際接觸的效應過程;藉助於返回聯繫修正和充實起初傳入的映象

學習“環狀結構”理論

學習過程的結構就其一般意義上說,也是一種環狀結構。它由以下三個環節組成:定向環節(感受環節或輸入系統);行動環節(運動環節或輸出系統);反饋環節(返回系統或回歸式內導系統)。
定向環節的活動開始於外界環境的刺激作用,其中包括主體的感覺器官中樞的一系列反映動作。這些動作的結果起到揭示刺激本身的特性及其意義和作用,達到認知新的環境,建立調節行為定向映象,解決活動的定向問題。這一環節對於刺激和行為之間的聯繫來說,起著中介作用,它在學習過程中占有主導地位。
行動環節是緊接定向環節的動作而來的,他是在定向映象的調節支配下發生的。行動環節的作用主要是把新環境的定向付諸實施,對動作的對象施加影響。因此,塔雷金娜(1975)稱他為動作的“工作部分”。
反饋環節指的是執行環節動作結果的回歸式內導系統,作用在於對行動的結果進行檢驗、調節和認可。所以,反饋環節的功能主要是矯正行動。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往往有兩種反饋信息:一種來自於有機體的效應器官活動所發生的動覺刺激,這可以成為內反饋信息;另一種來自效應器官活動所引起的種種現實變化,這稱為外反饋信息。無論是內還是外反饋信息,對行動都可以起檢驗、核對和調節的作用。研究學習不能忽視這種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