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

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

《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面對中國小教師、高等師範學校非資源環境專業的大學生。從內容上突出全球環境問題、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理論及實踐兩大重點,通過對兩個問題的討論,對中國小教師、高等師範學校非資源環境專業的大學生進行環境教育。考慮到學生、基層教師蒐集資料比較困難的實際,《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具有代表性的國內外環境教育和可持續發展知識、案例集錦。《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可作為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公共課、在校大學生環境教育公共課教材,也可用於其他環境教育的參考用書。90年代以來,國際社會開始從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高度來認識環境教育問題,認識到教育對於促進可持續發展和提高人們解決環境與發展問題能力的重要性,逐步地將環境與發展教育納入到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正規教育到非正規教育等各種形式的教育體系之中的一系列實踐。我們希望通過這本教材,探討如何將資源環境專業學生的教學與非資源環境專業的環境教育相結合;將中國小教師的繼續教育與未來教師的目標教育相結合,將學校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師範大學生、在職教師樹立正確的自然觀、消費觀、發展觀。更有深遠意義的是,希望這些具有良好環境意識和知識的青年學生、在職教師,走上講壇、走向社會時,以他們對環境的熱情關心、對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自覺追求,向全社會播散關愛環境、科學發展的綠色種子,耕種出人類可持續發展的美好春天。這正是編者的心愿。

基本介紹

  • 書名: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
  • 出版社:內蒙古教育出版社
  • 頁數:245頁
  • 開本:32
  • 品牌:內蒙古維力斯教育出版社發行有限責任公司發行分公司
  • 作者:陳鳳臻 於顯雙
  • 出版日期:2004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1158301, 7531158302
圖書目錄,文摘,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環境
第一節 環境與環境問題
一、環境的定義
二、環境問題
第二節 環境保護
第二章 當代全球環境問題與對策
第一節 全球氣候變化
一、氣候變化的趨勢
二、氣候變暖的原因
三、氣候變暖的主要危害
四、控制氣候變化的國際行動和對策
第二節 臭氧層破壞和損耗
一、臭氧層
二、臭氧層的損耗
三、臭氧層損耗的原因
四、臭氧層損耗的危害
五、控制臭氧層損耗的途徑和對策
第三節 生物多樣性減少
一、生物多樣性及其價值
二、生物多樣性減少的原因及危害
三、世界保護生物多樣性行動
第四節 淡水資源危機和海洋資源破壞
一、淡水資源危機
二、海洋資源破壞與環境污染
第五節 土地荒漠化
一、土地荒漠化的現狀
二、土壤荒漠化的成因及危害
三、防治途徑
第六節 森林植被破壞
一、森林的特殊作用
二、森林減少的原因
三、森林減少的危害
四、保護森林的國際行動
第七節 酸雨污染
一、酸雨的成因及分布
二、酸雨的危害
三、控制酸雨的國際行動與戰略
第三章 可持續發展
第一節 可持續發展的由來
一、《寂靜的春天》對傳統行為和觀念的早期反思
二、《增長的極限》引發世界“嚴肅的憂慮”
三、聯合國人類與環境會議——人類對環境問題的正式挑戰
四、《我們共同的未來》環境與發展思想的重要飛越
五、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環境與發展的里程碑
六、傳統發展觀向可持續發展觀的轉變
第二節 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概念與核心思想
一、可持續發展的定義
二、可持續發展能力
三、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思想
四、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理論研究
第三節 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途徑
一、可持續發展的最終目標
二、可持續發展必須跨越的三大“零增長”台階
三、具有代表性的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
四、全球《21世紀議程》
第四節 中國與可持續發展
一、中國可持續發展實踐是對人類的巨大貢獻
二、中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任務和目標
……
第四章 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知識集錦

文摘

第一章 環境
第一節 環境與環境問題
一、環境的定義
何謂環境?環者圍繞也,境者疆界也,環境就是事物周圍的境況。因此,環境是相對於中心事物而言的,是作為某一中心事物的對立面而存在的。它因中心事物的不同而不同,隨中心事物的變化而變化,它和中心事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存的關係。
環境分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
社會環境是指人類的社會經濟制度等上層建築條件,即包括社會的經濟基礎、城鄉結構以及同社會制度相適應的政治、經濟、法律、宗教、藝術、哲學的觀念與機構等。
自然環境是指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各種自然環境的總和,即通常所稱的自然界。
事實上,人類對自然環境的依存關係以及人類對自然環境的理解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而有所發展。遠古時期人類的自然環境是一個狹隘的範疇,當代人們所理解的自然環境則要廣泛得多。現在人們把自然環境理解為一個由近及遠和由小到大的有層次的系統。
(1)生存環境:由人類賴以生存的空氣、水、土壤、陽光和食物等基本環境要素組成的環境,也是人類文明初期人類所了解和利用的自然環境。
(2)地理環境:由地球表層的大氣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組成。上達對流層大氣圈頂部,下至岩石圈底部,這是現代文明認識的自然環境,也是環境科學和地理科學研究的對象。
(3)地質環境:包括地表以下直至地核的各地質圈層,它與地理環境有著物質和能量的交換。它是地質學和地球物理學的研究對象。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