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納斯縣第四國小

瑪納斯縣第四國小是2005年8月,原維吾爾中學的國小部和廣東地鄉繁 育場國小合併成立的一所民漢合校,學校前身是瑪納斯縣維吾爾中學 (成立於1982年)。學校位於瑪納斯縣鳳凰路118號,學校占地面積45785平方米,其中綠化面積5800平方米,校舍面積4687平方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瑪納斯縣第四國小
  • 創辦時間:2005年8月
  • 地理位置:瑪納斯縣鳳凰路118號
  • 占地面積:45785平方米
辦學規模,辦學資源,辦學特色,學校設施建設,主要成績,地圖信息,

辦學規模

學校位於瑪納斯縣鳳凰路118號,學校占地面積45785平方米,其中綠化面積5800平方米,校舍面積4687平方米。
學校現在有教學班13個(其中漢語教學班7個、雙語教學班6個);雙語學前班1個。學校有在校學生 381人(其中維吾爾學生221人,占學生總數的58%,漢族學生160人,占學生總數的42%,其他民族學生22人,占學生總數的5.8%);學校機構健全,有書記、工會主席1名:李曉紅;校長2名(校長:阿赫買提、副校長:張曉敏)校長助理1名:瓦里斯江,中層領導3名(教務主任:閆輝、政教主任:王茜、總務主任:買買提江);學校在職教職工48人,男9人,女39人,50歲以上教師7人,35-50歲教師21人,35歲以下教師20人,其中(少數民族教職工25人,漢族教職工人23人),學校在職教師學歷全部達標,大專以上學歷40人,國小高級職稱41 人,國小初級職稱4人,有縣級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2人,目前學校已經形成一支業務素質精湛、經驗豐富、教學水平過硬的教師隊伍。

辦學資源

辦學特色

多年來,縣四小為使民漢合校工作管理不斷走向科學化、規範化,學校在民漢合校初依據教育局指導意見結合學校實際就對學校整體工作做了統籌布置,按照統一要求,在校園內營造了濃厚的學漢語,講漢語,用漢語的學習氛圍。校內師生參加各種活動、教師教育教學工作均使用漢語,各種文書、標語、民族教師的工作計畫、教案全部使用漢語,同時學校把學維吾爾日常用語作為校本課程來開發,一項項的活動開展使學校民漢合校工作改革一步步深入。
學校始終堅持突出學校特色,把民族團結教育落實到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學校實行一套制度統一管理;一個計畫統一進度;辦公室分配採取按年級學科混合編排的辦法,同年級、同學科、民漢教師同室辦公,以方便交流探討教育教學中的問題。教學上學校對各科教學統一目標,對各族學生統一評價,各類教研活動中各民族的老師同堂聽課同步教研。現在無論是辦公室、班級里還是校園中隨處都能看到民漢師生相互切磋、其樂融融的喜人景象。
學校始終堅持對民族團結教育工作常抓不懈。始終把對各民族師生的團結教育擺在學校工作的首位。平日結合《小學生守則十條》,《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二十條,依據學校實際,教育學生不分民族,相互尊重,不隨便挑釁事端,校領導、班主任及時宣傳教育,發現苗頭就地解決,所以民漢學生之間沒有發生過爭吵,打架鬥毆現象。同時,我們還針對我校實際情況,制定了一系列促進民族團結的長效機制,確保學校民族團結之花常開不懈。長期的民族團結教育,培養了學校各族師生的團結意識。不利於民族團結的話不說,不利於民族團結的事不做,學校通過紅領巾“手拉手”開展共讀一本好書、同唱一首紅歌、同跳維吾爾舞蹈、講故事、演講、黑板報、手抄小報、編民族團結童謠等一系列文化娛樂活動,了解不同民族的風俗習慣。在這個民族團結的大氛圍中,孩子們之間的關係也越來越融洽了,都用實際行動唱響民族團結的友愛之歌。

學校設施建設

學校有較為完備的設施設備,學生教室全部朝陽,保證孩子享有充足的陽光;設有音樂、舞蹈、美術、科學、計算機、勞技等專用教室,設有能容納200人的階梯教室,可供學校開展大型的教育教學活動;圖書閱覽室藏書達到生均30冊;標準的400米跑道操場,保障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鍛鍊。

主要成績

近年來,學校先後獲州級文明單位稱號,州級衛生紅旗單位稱號,州級青少年民族團結十佳模範集體稱號,縣級綠色學校稱號,縣級依法治理先進單位稱號,縣級教育管理先進單位,縣級“三八”紅旗集體等稱號。如今,學校整體辦學水平已走逐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也漸漸好轉。今後,我們將繼續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工作重點,不斷提高學校的辦學層次和水平,全力打造全縣“雙語示範校”。
我們深信:機遇與挑戰並存,成功與艱辛相伴。在今後的歲月里,我們將以海納百川的胸懷、鷹擊長空的氣勢,迎接新的挑戰。我們相信,在上級部門的正確領導下,依靠我們四小人集體的智慧,一定能創造瑪納斯縣第四國小美好的明天!

地圖信息

地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瑪納斯縣鳳凰路東路25號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