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香花(中藥)

瑞香花(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瑞香花,中藥名。為瑞香科植物瑞香Daphne odora Thunb.的花。原產我國,現多栽培於庭園。具有活血止痛,解毒散結之功效。常用於頭痛,牙痛,咽喉腫痛,風濕痛,乳癰,乳房腫硬,風濕疼痛。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瑞香花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桃金孃目
  • :瑞香科
  • :瑞香屬
  • :瑞香
  • 分布區域:遍及全國
  • 採收時間:冬末春初
  • 用量:內服:煎湯,3-6g
別名,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藥材性狀,藥理作用,相關論述,

別名

麝囊、蓬萊花、雪花、奪香花、野夢花、山夢花、雪地開花、紅總管、雪凍花、雪裡開花、蔓花草。

入藥部位

花。

性味

味甘、辛,性平。

歸經

歸肺、肝、胃經。

功效

活血止痛,解毒散結。

主治

用於頭痛,牙痛,咽喉腫痛,風濕痛,乳癰,乳房腫硬,風濕疼痛。

相關配伍

1、治咽喉腫痛:鮮白瑞香花及根12g。放碗中搗爛,加開水擂汁服。
2、治齒痛:白瑞香花或根皮6g。水煎,打入雞蛋2個(去殼整煮),俟蛋熟,食蛋及湯。或用鮮瑞香花杵爛,含痛處。
3、治乳岩初起:鮮瑞香花搗爛,加少許雞蛋白同搗勻敷,每日換1次。(1-3方出自《江西民間草藥》)
4、治風濕痛:瑞香花6g,桂枝9g。水煎服。並用瑞香樹皮及葉120-240g,煎水洗患處。(江西《草藥手冊》)
5、治眼痛:野夢花30g。煎水服,並熏洗患處。(《貴州草藥》)
6、治吹乳:瑞香花二十朵,如無,用葉二十一片,同陳灶糖搗敷。(《瘍醫大全》)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外用:搗敷;或煎水含漱。

使用注意

有麻醉性,內服宜慎。

採集加工

冬末春初採收,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瑞祥又名睡香、蓬萊紫、風流樹、露甲。常綠灌木,高約2m。枝細長,淡褐色,光滑無毛。葉互生;橢圓狀長圓形,長5-8cm,寬1.5-2cm,全緣,先端鈍或短尖,基部近楔形,上面深綠,下面淡綠,均平滑無毛。花富有香氣,白色或淡紅色,無毛,長約1.2cm,成頭狀花序,生於枝端;苞片6-10,披針形,宿存;萼筒外部具柔毛,4裂,長約8mm;無花冠;雄蕊8;雌蕊1,子房光滑。果實為漿果狀,圓球形,紅色。花期3-5月。

生長環境

原產我國,現多栽培於庭園。

藥材性狀

花黃褐色,為頂生頭狀花序,無總花梗,基部具數枚早落苞片;花被筒狀,外側被灰黃色絹狀毛,裂片4,卵形,花盤環狀,邊緣波狀,外被淡黃色短柔毛。氣微,味甘、鹹。

藥理作用

1、降低血液凝固性;
2、促進體內尿酸排泄。

相關論述

1、《藥性考》:“清利頭目,齒痛宜含。”
2、《綱目拾遺》:“稀痘,治乳岩初起。”
3、《全國中草藥彙編》:“味辛、甘,性溫。”
4、《花鏡》:“瑞香一名蓬萊花。有紫、白、紅三色。本不甚高,而枝幹及婆娑,隔年發蕊,蓓蕾於葉頂,立春後即開花。紫如丁香者,其香更濃。葉邊有黃暈者,名金邊瑞香。又有似楊梅葉者,或球子者,攣枝者。其性喜陰耐寒,然又惡濕。”
5、《群芳譜》:“瑞香,高者三四尺許,枝幹婆娑,柔條厚葉,四時長青,葉深綠色,有楊梅葉、枇杷葉、荷葉攀枝,冬春之交,開花成簇,長三四分,如丁香狀,共數種,有黃花、紫花、白花、粉紅花、三色花、梅子花、串子花,皆有香,惟攣枝花紫者香更烈,枇杷葉者結予。其始生於廬山,宋時人家種之始著。名攣枝者,其枝攣曲,如斷折之狀,其根綿軟,而香葉光潤。似橘葉邊有黃色者,名金邊瑞香,枝頭甚繁,體乾柔韌,性畏寒,冬月須收暖室或窖內,夏月置之陰處,勿見日,此花名麝囊,能損花,宜另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