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脾益營湯《不居集》

理脾益營湯,中醫方劑名。出自《不居集》上集卷十。具有理脾益營之功效。主治脾虛血少,陰虛發熱,不任歸、地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理脾益營湯《不居集》
  • 組成:制首烏、海參、蓮肉
  • 出處:《不居集》上集卷十
  • 功用:理脾益營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加減化裁,附註,文獻摘要,各家論述,

組成

制首烏三錢(9g),海參、蓮肉、黑料豆各二錢(各6g),山藥、扁豆各一錢(各3g)。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功用

理脾益營。

主治

脾虛血少,陰虛發熱,不任歸、地者。

方義

今虛勞之人,血少而不能補血,脾虛而不能健脾,故用海參以有氣血之屬,補陰而養血;二豆以五穀之屬,養睥而健睥;用蓮肉補心,則心有所主,而血運化;制首烏補肝,則肝有所藏,而血不妄行;以山藥佐扁豆扶脾,則脾有所統,而為胃行其津液,灌溉四旁,而五臟均受其益矣。

加減化裁

1、古代加減:陰陽兩虛者,加中和理陰湯;血分熱者,加丹皮、地骨皮各八分;痰多者,加橘紅、貝母各六分;咳嗽者,加紫菀、砒把葉各一錢;汗多者,加浮麥一錢;失血者,加金墨藕節;食少者,加谷芽、苡仁各一二錢。
2、現代加減:陰陽兩虛者,加中和理陰湯;血分熱者,加丹皮、地骨皮各2.5克;痰多者,加橘紅、貝母各1.8克;咳嗽,加紫菀、砒把;汗多者,加浮麥3克;失血者,加金墨、藕節;食少者,加谷芽、苡仁各3-6克。

附註

本方補養脾腎之陰,適用於治療脫髮、腎虛尿頻、貧血等病症屬於脾腎陰虛者。(《中國古今奇效良方》)

文獻摘要

《汗證》:“理脾益營湯治脾虛血少,陰虛發熱,不任歸地者,制首烏三錢,海參、蓮肉、黑料豆各二錢,山藥、扁豆各一錢。”

各家論述

吳澄曰:虛勞日久,諸藥不效,而所賴以無恐者,胃氣也。蓋人之一身以胃氣為主,胃氣旺則五臟受蔭,水精四布,機運流通,飲食漸增,津液漸旺,以至充血生精。而復其真陰之不足,古人多以參、苓、術、草培補中宮。而虛勞脾薄胃弱,力不能勝,即平淡如四君子,皆不能用,舍此別無良法也。然立法貴於無過之地,寧但脾家不用參、芪,即肺腎兩家亦有難用二冬、二地者,所以新定補脾陰一法也。不然,甘溫補土又不可恃,更將何所恃哉?惟選忠厚和平之品,補土生金,燥潤合宜,兩不相礙也。蓋解托、補托二法,寓疏散於補托之中,借補托於疏散之內。理脾陰一法,扶脾即所以保肺,保肺即所以扶脾。此皆自製經驗之良方,以補前人末盡之餘蘊也。中氣虛弱,咳嗽吐痰,食少泄瀉者,中和理陰湯。脾虛不任參、芪,痰嗽失血,泄瀉者,宜理脾陰正方。遺精,盜汗,自汗,血不歸經,怔忡驚悸者,宜資成湯。清陽不升,氣虛下陷,而力不勝升、柴者,宜升補中和湯。血虛有火,肝木侮土者,宜暢郁湯。脾虛不統血,而難用四物者,宜理脾益營湯。陰分不足,虛火上泛,食少泄瀉者,宜培土養陰湯。痰嗽喘急者,宜生脈保金湯。(《不居集·上集·卷之十·理脾陰總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