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資本融資理論

現代資本結構理論
以MM 定理為代表的現代資本結構理論的出現, 則將資本結構理論的研究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1. MM 定理。1956年, Modigliani & Miller在美國計量經濟學會年會上發表了論文《資本成本、公司財務和投資理論》, 後經修改, 該論文又在《美國經濟評論》上發表, 論文中所提出的理論被稱為MM 定理, 這是現代企業資本結構理論的奠基石。Modigliani& Miller (1963) 對該理論進行了修正, 把公司所得稅的影響納入了原來的分析之中, 並得出與先前相反的結論: 負債會因利息的減稅作用而增加企業的價值, 因此, 企業的負債率是越高越好。修正後的MM 定理認為, 負債對企業價值和融資成本是有影響的, 如果企業負債率達到100%時, 企業的價值就會實現最大化, 即企業的最佳資本結構是債權融資。
2. 權衡理論。MM 定理只考慮了負債帶來的稅收優惠, 而忽視了負債帶來的風險和額外費用。權衡理論將財務危機成本和代理成本等因素納入到研究之中, 並在MM 定理的基礎上建立了權衡模型。該理論產生於20世紀70年代, 主要是以羅比切克(Robichek)、梅耶斯(Myers )、考斯(Kraus)、魯賓斯坦(Rubinm stein)、斯科特(Scott) 等為代表。該理論認為負債的增加可以使企業獲得無形中稅收優惠的好處, 但這並非是無限的。隨著負債率的增加, 企業陷入財務危機甚至破產的可能性將會增加, 企業的各種費用和風險累計成額外成本, 進而降低了企業的市場價值。  
Modigliani,F. and Millier, M. H. , The Cost of Capital Corporation Finance 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 [ J] .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58, 48(3): 261- 29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