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網路系統原理與技術

現代網路系統原理與技術

《現代網路系統原理與技術》是2007年07月清華大學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劉玉軍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編輯推薦,

內容簡介

本書按照分層的方法系統地闡述了經典計算機網路領域中的基本技術,並全面地介紹了當前研究討論中的熱點問題。全書分4個部分,共13章。第一部分包括第1章、第2章和第3章,按照ISO分層理論介紹了傳統網路的基本原理;第二部分包括第4章、第5章和第6章,基於分層的思想闡述了交換技術、負載均衡技術。然後從網路整體的角度介紹了網路服務質量策略和網路管理方法;第三部分包括第7章、第8章和第9章,較全面地介紹了無線網路技術;第四部分包括最後的四章,介紹了目前網路研究中的活躍課題:新一代網際網路、感測器網路、P2P技術、格線技術。
本書可作為計算機及相關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供相關專業人員參考。

圖書目錄

目錄第一部分經典網路體系結構
第1章計算機網路概述(2)
1.1計算機網路的發展歷史(2)
1.1.1第一代:面向終端分布的計算機系統(2)
1.1.2第二代:分組交換數據網(4)
1.1.3第三代:網際互連(4)
1.1.4第四代:現代高速網路(5)
1.1.5下一代網路(6)
1.2計算機網路的類型(7)
1.3計算機網路定義和組成(9)
1.3.1計算機網路的定義(9)
1.3.2計算機網路的組成(10)
1.3.3網路協定體系結構(11)
1.4網路標準化組織(12)
1.5ISO/OSI模型(13)
1.6網路體系結構的基本屬性(16)
1.7網路實例——Internet(25)
1.7.1Internet組成(25)
1.7.2ISO/OSI與Internet參考模型的比較(27)
習題1(28)
第2章OSI參考模型的下三層(30)
2.1物理層(30)
2.1.1基本概念(30)
2.1.2數據通信技術(30)
2.1.3傳輸介質(35)
2.1.4信道復用技術(38)
2.1.5數據編碼(40)
2.1.6物理層的設備(41)
2.2數據鏈路層(42)
2.2.1基本概念(42)
2.2.2基本服務(42)
2.2.3檢錯與糾錯技術(46)
2.2.4流量控制技術(48)
2.2.5數據鏈路層協定示例(51)
2.2.6介質訪問控制協定(55)
2.2.7數據鏈路層的互聯(63)
2.3網路層(67)
2.3.1網路層的功能(67)
2.3.2路由選擇算法(68)
2.3.3Internet網路層的主要協定(72)
習題2(85)
第3章OSI參考模型的高四層(86)
3.1傳輸層(86)
3.1.1傳輸層協定基本概念(86)
3.1.2傳輸控制協定(89)
3.1.3用戶數據報協定(93)
3.2會話層(95)
3.2.1會話層主要功能(95)
3.2.2會話層模型(97)
3.2.3會話層協定(97)
3.2.4遠程過程調用(98)
3.3表示層(99)
3.3.1表示層的功能與模型(99)
3.3.2表示層服務(100)
3.4套用層(101)
3.4.1域名系統(101)
3.4.2全球資訊網(105)
3.4.3檔案傳輸協定(107)
3.4.4電子郵件協定(108)
3.4.5Telnet協定(110)
3.4.6DHCP協定(110)
習題3(111)
第二部分網路服務質量與管理
第4章網路交換(114)
4.1網路多層交換(114)
4.2數據鏈路層交換(115)
4.2.1交換機(115)
4.2.2虛擬區域網路(116)
4.3網路層交換(118)
4.3.1網路層交換的分類(118)
4.3.2網路層交換機(119)
4.3.3路由器(120)
4.3.4多協定標籤交換(122)
4.4高層交換技術(125)
4.4.1負載均衡技術(125)
4.4.2內容交換技術(129)
習題4(137)
第5章網路性能與服務質量(138)
5.1網路服務質量問題(138)
5.2網路性能的評價方法(139)
5.2.1評價網路性能的參數(139)
5.2.2網路性能的現狀(140)
5.2.3網路性能建模和估計方法簡介(142)
5.3分層的擁塞控制(143)
5.3.1擁塞問題(143)
5.3.2擁塞控制的分類(143)
5.3.3擁塞控制的策略(144)
5.3.4數據鏈路層上的擁塞控制(145)
5.3.5網路層上的擁塞控制(145)
5.3.6傳輸層上的擁塞控制(148)
5.4分層的服務質量(150)
5.4.1物理層對服務質量的支持(151)
5.4.2數據鏈路層的802.1P(151)
5.4.3網路層以上的服務質量支撐技術(151)
習題5(165)
第6章網路管理(166)
6.1網路管理概述(166)
6.2網路管理標準分類(167)
6.2.1ISO網路管理標準(167)
6.2.2ITU網路管理標準(168)
6.2.3IETF網路管理標準(169)
6.2.4三個網路管理標準的比較(169)
6.3網路管理體系結構(169)
6.3.1網路管理設計結構框架(169)
6.3.2網路管理模式(171)
6.4TCP/IP網路管理協定(173)
6.5SNMP管理信息庫(174)
6.6網路管理系統(176)
6.6.1故障管理(177)
6.6.2配置管理(178)
6.6.3性能管理(180)
6.6.4計費管理(180)
6.6.5安全管理(181)
6.7網路安全管理(182)
6.7.1網路安全的威脅和目標(182)
6.7.2網路安全的級別(183)
6.8網路管理髮展趨勢(185)
6.8.1綜合化(185)
6.8.2層次化(185)
6.8.3分布化(186)
6.8.4集成化(186)
6.8.5Web化(186)
6.8.6智慧型化(186)
習題6(186)
第三部分無線網與移動IP
第7章無線網路技術(190)
7.1無線網路技術需求(190)
7.2無線接入技術(191)
7.2.1接入網的概念(191)
7.2.2無線接入網的概念(191)
7.2.3無線接入網的拓撲結構(192)
7.2.4無線接入網的接口(193)
7.2.5多址技術(194)
7.2.6兩類無線接入技術(196)
7.3802無線網路標準(198)
7.3.1802.11(198)
7.3.2802.15.1(204)
7.3.3802.15.4(208)
7.3.4802.16(209)
7.4當前活躍的無線技術(214)
7.4.1802.20標準簡介(214)
7.4.2第四代移動技術(214)
習題7(216)
第8章移動IP技術(217)
8.1移動IP技術概述(217)
8.1.1移動IP的功能實體(217)
8.1.2移動IP的工作機制(219)
8.2代理髮現(221)
8.2.1代理髮現的訊息(221)
8.2.2代理髮現的任務(221)
8.3註冊(222)
8.3.1註冊訊息(222)
8.3.2註冊過程(223)
8.4數據報的路由機制(225)
8.4.1單播數據報的路由(225)
8.4.2廣播數據報的路由(227)
8.4.3組播數據報的路由(227)
8.5隧道技術(228)
8.5.1解決節點移動性的方案(228)
8.5.2移動IP中使用的隧道技術(230)
8.6移動IP的切換技術(233)
8.7移動IP網路中的服務質量技術(234)
8.7.1移動IP服務質量概述(234)
8.7.2移動IP網路服務質量框架結構(235)
8.7.3移動RSVP(237)
8.8移動IP的組播技術(238)
習題8(240)
第9章移動自組網(242)
9.1AdHoc網路簡介(242)
9.1.1AdHoc網路概念(242)
9.1.2AdHoc網路的特點(243)
9.1.3AdHoc網路的結構(244)
9.2AdHoc技術的OSI模型分層(245)
9.2.1AdHoc物理層(246)
9.2.2AdHoc的MAC層(246)
9.2.3AdHoc網路層(246)
9.2.4AdHoc傳輸層(247)
9.2.5AdHoc套用層(247)
9.3AdHoc網路中的路由實現(247)
9.3.1AdHoc網路路由協定分類(248)
9.3.2主動路由協定(249)
9.3.3按需路由協定(250)
9.3.4基於位置的路由協定(251)
9.4AdHoc網路中的傳輸層協定(252)
9.4.1傳統傳輸層協定在AdHoc網路中存在的問題(252)
9.4.2TCP在無線網中的改進(252)
9.4.3TCP在AdHoc網路中的改進(253)
9.5AdHoc網路的安全(253)
9.6AdHoc網路的套用前景(254)
習題9(255)
第四部分新型網路技術與套用
第10章新一代網際網路(258)
10.1當今網路面臨的問題(258)
10.1.1現有網際網路存在的問題(258)
10.1.2新一代網際網路的研究目標(259)
10.1.3新一代網際網路的研究項目(259)
10.2IPv6(260)
10.2.1IPv6的特點(260)
10.2.2IPv6數據包的結構(261)
10.2.3IPv6報頭(262)
10.2.4IPv6擴展報頭(263)
10.2.5ICMPv6協定(265)
10.2.6IPv6的地址語法(265)
10.2.7IPv6的地址類型(265)
10.2.8IP協定的過渡(266)
10.3移動IPv6(267)
10.3.1移動IPv6的工作原理(267)
10.3.2移動IPv6的報文(268)
10.3.3移動IPv6的數據結構(269)
10.3.4移動IPv6的通信(270)
10.3.5移動IPv6的處理過程(274)
10.3.6移動IPv6的切換技術(277)
習題10(278)
第11章感測器網路(280)
11.1感測器網路的結構(280)
11.2與移動自組網路的區別(281)
11.3感測器網路的套用(281)
11.4感測器網路中的關鍵技術(282)
11.4.1MAC層技術(283)
11.4.2路由技術(284)
11.4.3數據融合技術(285)
11.4.4感測器網路中的安全問題(286)
11.4.5定位技術(287)
習題11(288)
第12章P2P套用(289)
12.1P2P簡介(289)
12.1.1什麼是P2P(289)
12.1.2P2P發展歷史(290)
12.1.3P2P的優勢(290)
12.1.4P2P的套用領域(291)
12.2P2P系統分類與原理(291)
12.2.1P2P系統分類(291)
12.2.2P2P系統結構(292)
12.2.3P2P系統的模型與算法(293)
12.3P2P面臨的問題(295)
習題12(297)
第13章格線技術(298)
13.1格線的出現(298)
13.1.1格線的套用需求(298)
13.1.2格線的目標(298)
13.1.3格線的定義(299)
13.1.4格線的特徵(300)
13.2格線體系結構(300)
13.2.1五層沙漏體系結構(301)
13.2.2OGSA(302)
13.3格線關鍵技術(303)
13.3.1格線套用技術(304)
13.3.2格線編程技術(304)
13.3.3格線核心管理技術(305)
13.3.4格線底層支撐技術(305)
習題13(306)
參考文獻(307)

編輯推薦

本書按照分層的方法系統地闡述了經典計算機網路領域中的基本技術,並全面地介紹了當前研究討論中的熱點問題。全書分4個部分,共13章。第一部分包括第1章、第2章和第3章,按照ISO分層理論介紹了傳統網路的基本原理;第二部分包括第4章、第5章和第6章,基於分層的思想闡述了交換技術、負載均衡技術。然後從網路整體的角度介紹了網路服務質量策略和網路管理方法;第三部分包括第7章、第8章和第9章,較全面地介紹了無線網路技術;第四部分包括最後的四章,介紹了目前網路研究中的活躍課題:新一代網際網路、感測器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