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東亞經濟論

現代東亞經濟論

《現代東亞經濟論》,安忠榮著,田景等翻譯,該書2004年由V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本書的日文版是2000年2月由日本岩波書店出版的。 2000年11月獲得NIRA頒發的第一屆大來政策研究獎。 2001年8月,在日文版的基礎上略加修改補充,在韓國出版了韓文版。

基本介紹

  • 書名:現代東亞經濟論
  • 作者:(韓)安忠榮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4年2月1日
  • 頁數:215 頁
  • 裝幀:平裝
  • ISBN:9787301068359
  • 版次:1
  • 字數:215000
  • 印刷時間:2004-2-1
  • 紙張:膠版紙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首先分析了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認為全球化是一個金融、貿易和直接投資跨越國境、地區間和國家間相互依存逐步深化的過程,接著從全球發展的角度分析了開發中國家的經濟發展。為此,本書分析了韓國、台灣地區、馬來西亞等東亞先行開發中國家(地區)的發展模式的優缺點,提出這些國家(地區)應當與發展條件和收入水平相當的其他國家(地區)進行相互學習。同時,本書強調,21世紀韓國經濟的發展戰略必須遵循多邊主義理念,在與中國、日本、東協國家等的自由貿易和經濟合作進一步深化的框架下進行探索。

作者簡介

安忠榮 韓國慶北大學經濟學畢業,美國夏威夷大學碩士,俄亥俄州立大學經濟學博士,韓國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院長(2002—至今),曾擔任韓國中央大學政經學院經濟教授(1974-2001),世界銀行及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顧問(1978-1996),馬來西亞總理府經濟企劃廳工業化綜合開發計畫研究團團長(1991-1992),日本京都大學經濟研究所客座教授(文省部邀請1994),韓國經濟發展學會會長(1995),韓國中央大學國際研究生院長(1997-2000),韓國國際通商學會會長(1998),韓國國民經濟諮詢委員會委員(1999-2002),韓國朝興銀行理事會議長(1998-2002)。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東亞經濟:從奇蹟到沉沒
第一節 東亞的多樣性和先行新興工業國
第二節 Gerschenkron的“後發優勢”理論
第三節 世界銀行的“奇蹟論”
第四節 克魯格曼的要素投入論
第五節 日本經濟的高增長模式
第二章 外向型發展戰略的成果和局限性
第一節 亞洲新興工業國的實用主義
第二節 東亞的雁行經濟發展
第三節 出口主導型工業化
第四節 貿易、投資、金融的全球化
第五節 產業優先、金融從屬型體制
第三章 韓國型壓縮成長的功過:政府和財閥主導模式
第一節 出口主導型工業機制的圖式
第二節 出口鼓勵體系
第三節 政府主導的工業化與財閥的登場
第四節 重化工業的良化與貿易逆差的擴大
第五節 金融的落後與韓國型公司治理結構
第六節 壓縮成長模式的局限性與IMF監管體制的建立
第四章 台灣地區的中小企業主導模式
第一節 出口主導型工業化
第二節 中小企業主導型工業化
第三節 金融制度的效率
第四節 收益性和彈性為中心的經濟
第五章 馬來西亞的外國直接投資主導模式
第一節 製造業主導的高速成長及結構轉換
第二節 外國直接投資主導的結構轉換
第三節 高速增長和經濟的泡沫化
第四節 國際投機資本責任認
第六章 東亞先行新興工業國(地區)產業關聯效應
第七章 東亞金融危機和結構改革
第八章 東亞經濟:日本和中國
第九章 東亞經濟的未來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