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刻字

現代刻字

現代刻字也稱書刻藝術,它是一門集多種藝術元素於一體的新興藝術門類。 以書法為主體,融傳統刻字、篆刻、繪畫、版畫等相近藝術總類於一體,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具有平面構成、立體構成、色彩構成三大特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現代刻字
  • 別稱:書刻藝術
  • 風格:以書法為主體,融傳統刻字於一體
  • 特點:平面構成、立體構成、色彩構成
概述,溯源,基礎工具,創作過程,流程,原則,禁忌,技法步驟,藝術鑑賞,

概述

現代刻字藝術是個綜合性藝術的反映。它以書法為母體,集傳統刻字、篆刻、繪畫、版畫等於一件作品中,信息量大,創作過程較其它藝術門類更為複雜。它需要相關藝術種類的支撐,同時還涉及到設計構成藝術,融合色彩構成、平面構成、立體構成於一體。

溯源

刻字藝術在我國藝術史上源遠流長。遠在八千六百多年前,河南舞陽賈湖裴李崗文化遺址就存在龜甲、石器上的刻畫符號,之後的甲骨文、青銅器銘文、摩崖、瓦當、碑刻、漢畫像石等又使刻字在不同材質上得以發展,刻字在具有實用性的同時,獨立成為一種藝術門類。而今天的現代刻字藝術,從色彩、刀法、字法上都是對古代刻字的一種繼承和發揚,正因為它從傳統刻字中汲取養料,才能在藝術之林中大放異彩,具有生命力。
現代刻字

基礎工具

1、木刻刀(大號)
多選用鋼材質、單斜面刀具,刀刃寬度需集中不同規格,一般需要4種規格以上,最好配備一把5cm以上寬度的鏟刀,用來處理大型肌理和筆觸,避免畫面筆觸過於瑣碎。
2、木刻刀(小號)
可選擇普通的小盒裝木刻刀,一般至少4-6把,不同的刀型及刀口寬度,用來處理細小的文字和小的肌理紋路。
3、選擇合適的木料材質,初學者一般已乾燥後的椴木為主,椴木的材質軟硬、密度適中,這裡多建議選擇使用過的老舊料和所謂的廢料,一方面是環保的意義,另一方面是退卻了新材料的火氣,具有難道的歷史感。
4、 著色所需要的顏料一般選用丙烯,也有個別需要單一古樸色調的作品直接選擇棕色鞋油浸入木質後用乾抹布拋光,其實著色的方法和材料很多,視作者所創造的設計題材和內容而靈活選用,也可以自己實踐創造出很多新方法來。
5、 輔助工具的準備:
3秒膠(用來及時粘接刻錯或不小心崩壞的筆畫)
膠皮錘(用來敲擊刻刀,多選用大小適中、黑色、較硬質的膠皮錘)
板刷(需要不同大小的幾把,用來塗顏色)
筆墨紙硯(用來書寫創造文字內容)、複寫紙(用來將設計稿或創作者所寫書法文字透印到木料上)。

創作過程

流程

1、確立創作主題;
(立意深刻、內容積極、以弘揚傳統文化為主)
2、確定創作內容及文字;
(以文字或輔以簡單的圖形為內容主題,文字書寫以大篆體為主,也可根據內容創作出自己的設計寫法及其他字型)
3、確定設計形式及風格;
(畫面設計形式及風格要配合內容的表達,做到設計風格和內容相結合)
4、畫出設計草稿;
(如有條件也可使用電腦軟體模擬出寫實藍圖)
5、書法創作;
(根據設計稿書寫文字內容)
6、文字上板;
(根據設計稿將書寫好的文字用複寫紙描摹上板,在描摹過程中完善書寫效果並直接用曲折的硬直線把書寫效果描摹改造為刀刻效果,如有飛白效果也不要忽略)
7、刻板;
(用刻刀直刃的一面對著保留的筆畫部分或保留的底面積來刻鑿,以保證保留面側立面的垂直,並在保留筆畫或底的外沿預留出一定寬度,以便後期修正)
8、 收尾工作;
(在完成了基礎刻鑿後,無論陰陽的文字都已經達到了自己想要的深度,此時我們要進行收尾工作,一般會做筆畫與筆畫的疊加效果,即分出每個書寫筆畫的上下層次,並將過於完整的筆畫有計畫的做出一些局部殘破效果,以便模擬出古拙、粗礦的金石味和厚重的滄桑感)
9、著色;
(一般先將完成後的木板浸濕,用較稀釋的重色丙烯顏料布塗底色,注意塗滿所有細微的筆劃間隙和作品四邊,待底色乾燥後,如覺底色不夠厚重、發飄或發灰,可以再次布塗,但不要塗的太厚,以免破壞了作品本質的材料機理,底色乾燥並滿意後,開始根據自己的創作草稿將陽刻部分適度提亮,或根據自己的創作風格塗染其他顏色,注意此環節一般將丙烯色乾調,不要加水,保證板刷蘸取顏料時量少,乾掃在畫面上,這樣出來的顏色效果即通透又能保持原木料的細節肌理變化)

原則

1、對比的原則;(粗細對比、大小對比、疏密對比等)
2、處理好空間疏朗與布白效果;
3、書法創作高度:作者必須有自己獨立的書法創作高度,對古文字有較好的理解,避免錯誤的寫法和使用錯誤的文字;
4、創作內容與設計形式相貼合;

禁忌

1、忌畫面擁堵;
2、忌過於均衡無錯落變化;
3、忌筆畫癱軟無力;
4、忌筆畫疊加錯誤;
5、忌內容過於流俗或過於晦澀難懂;
6、忌顏色過於飽和、艷麗;

技法步驟

木材刻字技法主要有陰刻、陽刻、陰陽兼刻三種。鏤雕、圓雕等是以上三種技法的變化。木板上運刀刻字,是將書法的點、線、麵塑造成立體形象,最基本的是刻點的立體,由點的體積延加便成為線或塊面的立體。用刀如用筆,木材最能表現“書刻”或“刻字”,書法是刻技之源。“奏刀之先,意征落墨”。不明字法,不得刻法;明書法之理,方取刻藝之妙。基於這種前提,一切複雜的技法,都是為塑造立體書法目的服務,論刀則大可不必繁複。簡而言之,用刀主要有“鑿法”和“刻法”兩種。
(一)鑿的方法
鑿刀是中國遠古時代就用作鑿刻的工具,它的功能和使用方法,與刻刀有一定的區別。鑿刀的使用為:左手執刀,右手持槌(木槌或槌棒),敲擊刀柄,以暴發力,促使鑿刀楔入木板進行雕刻。鑿法適用於陽刻的大面積鏟地,陰刻的粗線條的挖底,硬木材的深刻等技法。雕鑿的步驟大體有鑿邊、鑿粗型、精鑿、修整。
1.鑿邊:用稍小的鑿子沿筆畫邊緣,開切出一條線溝。陽刻的切邊,鑿刀向外稍離線緣,刀頭向外方向進刀;陰刻的鑿邊,鑿刀要向內稍離線緣,刀刃向內即點畫中心進刀。切邊開線溝要準確,防止線條邊緣木紋崩裂。
2。鑿粗型:用稍寬的平鑿或圓鑿刀(鑿子楔角度20一30,大刀闊斧地鑿切大面積的木屑。進刀要斜切順紋,不得逆鑿木紋,更不能用鑿子逆挑木紋,否則會導致順紋翹裂。
3.精鑿:用鋒利的鑿刀(楔角小於20),或圓口刀,準確地鑿切點畫邊緣。精細鑿切線條橫豎交叉處的底腳,筆畫重心線,按作品的章法、字法、筆法、統調線條的厚度。
4.修整:再次對用筆的字勢、方圓、粗細、輕重、飛白等協調修整,剷除殘留木屑、木毛、斑痕,用砂紙或鋼玉砂布作最後打磨,光潔處理。雕鑿的線條要流暢而雄健,方圓轉折靈動,與書
跡不爽毫,章法、字法、刀法,燦然俱在。
(二)刻的方法和步驟
漢許慎《說文·刀部》曰:“刻,鏤也”。《說文·金部》:“鏤,剛鐵可以刻鏤”。《爾雅·釋器》說:“金謂之鏤,木謂之刻”。段玉裁註:“統言之刻則亦鏤”。這些論述指出刻法最適合於木材,刻法與鑿法有區別。其執刀之法,右手握刀(正反手執刀均可),全身之力,由臂、腕、指傳遞於刀刃,左手作輔助刀頭運動,與用筆書寫類似,執筆有中鋒、側鋒,用刀也有正鋒、側鋒。此法運轉自如,能充分表現筆趣風格。刻法適用於木材硬度適中、字形稍小的線條,刻精細作品更見所長。根據刻刀在木材上的運動情況,主要有四種進刀法。
1.沖刻法:刻刀依靠右手的促動衝力,左手拇指輔助刀頭運轉,刀刃向木板內推進契削,這
種用刀稱之為沖刻。運刀靈活流暢,但不熟煉者易失刀,沖刻法受木材抗剪力、韌性的阻抗,一
般刻不太深。
2.切刻法:五指拳握刻刀,用暴發力直切木板,切削深度較大,但各刀之間有切痕,有不連貫點出現。
3.沖切法:將上述兩法兼而用之,沖切配合運動,純熟之至,必得用刀之真諦。
4.運刀的變法:
挑刀法:右手反握刻刀(用三棱刀或斜口刀或尖形刀),在木板上由內向外挑刻於刻飛白或極細的筆畫。
旋切法:用圓口刀,作小弧形旋轉擺動沖切,旋切適用高硬度木材的切刻。
鏟刀法:鏟刀(刀刃寬而鋒利)用作清地(或清底)。常用的有乎口鏟刀,並裝上長柄,藉助右胸上部頂力,平鏟大面積效果最佳。
刮刀法:刮刀的刀頭向內彎曲,右手正握刀,左手輔刀頭,向刻者方向回拉切、清底,刮溝很
省力。
執刀之法無定法,上述鑿刻方法,向初刻者提供的一般規律,熟知刻技者,只要會其意,而變化於手。如陰刻線條,則可以不必先鑿邊,有的可以從點畫中心,向邊緣鐫刻,也是可行的。姚
士慎說得好:“鐫法亦變化多端,不主常故。”以求自然運刀為上,“刀法元妙,然胸中先有書法,乃能迎刃而解也。”

藝術鑑賞

藝術家追求自然率真是一種美,大自然的殘缺,也存在自然率真之美。歷代碑碣刻石,經過長期的風化雨蝕,宇口出現了自然殘蝕,碑面斑駁,“石花”殘蝕部分書法線條。這種殘破如果不傷其主要部分,不破壞字型的主要形質,僅是一定程度內的殘缺,則使碑碣有一種特殊的欣賞效果,它使書法的神采、情態、韻律、虛實、疏密、輕重、粗細、厚薄、方圓發生了富於情趣的變化。殘缺使得明確清晰、光潔直露的書法線條變得有些含混,似斷若連,若隱若現。那種美麗、細巧、工致、圓轉流動的點畫,顯得含蓄、蒼古、樸拙自然,“殘”進一步豐富了作品的感染力。它引起欣賞者的美感,有以下兩個因素:
一是具有自然率真之美。刻字對書法的“再創造”,由原作意象變成立體的實象。在鐫刻中,點畫常常有峻利圭角、斧鑿之痕,但經較長時間的自然駁蝕,雕琢的刻石平面,逐漸變成了類似自然之石的肌理,人工雕飾之形遺去,自然清真,獷率深遠的意境即出。如果有人將碑拓的殘缺部分,用墨勾填,書法的神采即失,這是不可取的做法。由此也證實了殘缺的存在意義。古代一些碑碣刻石別具天然之妙,其中包含了殘缺的因素。大自然的加工,增添了斑斕的石花,強化了書法線條的變化,使人感到點畫中有“屋漏痕”,“顯得含蓄、蘊藉,避免露筋突骨的流弊,而臻於剛柔相濟的境界”。恰到好處的自然殘蝕,顯示丁物質本來的素樸之美,給人以任情、率真的審美情感。
其二具有含蓄之意境。一定程度的殘蝕,使精雕細刻的點畫增加模糊感,眉目朦朧,線條也就活了起來。這種自然殘缺的模糊性,不會影響欣賞情趣,適當殘缺造成了含混的懸念,線條富於變化,進一步調動欣賞者的智慧和豐富的想像力,並甘心情願地接受殘剝部分深沉地品味殘缺的可貴之處。欣賞者在若隱若現、撲朔迷離中玩味、聯想,有意無意地補充和再創造新的線條形象。老子所說:“道之為物,惟恍惟惚。”妙在含蓄無垠,引人於冥漠恍惚之境。
色彩構成,可以根據作品文字內容需要而施以某種相應色系,如“大海”這一文字內容可用藍色系來表達,使人聯想到廣闊無垠、海天一色的畫面感。我刻的“旭日東升”作品,則用了藍色系作為海天一色、波濤景象作為聯想;“東升”的太陽“日”字,則在暗紅色的朝霞映襯中顯出快要放亮的、柔和的金黃色來。色彩的漸變美是繪畫手法中常用的,適當的處理運用到現代刻字藝術作品中,自然也彰顯其畫面感,增強可看性以及視覺衝擊力。
平面構成,是要顯示疏密對比關係,密處當密,疏處當疏,使原先規整的篆書字型進行結構重組、誇張變形,甚至借用偏旁部首,使人產生浪漫想像。
立體構成,在運用上則可將字與字按需要可以疊加,或字的本身筆畫的疊加、參差,如此也擴大了讀者更大的空間想像的美感,以及觸發其再創造的愉悅思維。
美好想像是產生美好心境的種子,而這種子一旦在其心田播下,那么藝術家傳播美的目的算是實現了。現代刻字是運用了諸多藝術種類的藝術方法,匯成了它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
多樣藝術門類統合,在其藝術作品中的多樣統一奠定了現代刻字藝術語言的豐富性。現代刻字藝術具有畫面感、色彩感,刀刻印痕的刀味感,給人以健康向上的力量感,甚至可以透過刀法見筆法的耐人尋味感,和抽象美感中的字形結構之大小誇張感,疊加參差、浪漫變形的美感,更加拉近讀者與作者的距離——讀者與作者的作品直接對話,從形成完整的藝術作品角度來說,藝術家創造的一件藝術作品,有讀者才是真正意義上完整的藝術作品,現代刻字藝術,可謂當代藝術之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