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看中醫

現代人看中醫

鳳凰衛視中的開卷八分鐘對 《現代人看中醫》點評。

基本介紹

  • 書名:現代人看中醫
  • 作者曹軍馮清  等編著
  • ISBN:9787506768153
  • 頁數:289
  • 定價:52元
  • 出版社: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06-0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編輯推薦,內容推薦,目錄,

編輯推薦

為中醫仗義直言,讓更多人看清科學真相
古老的中醫學,第一次如此平等的與尖端科學對話
頂夸克發現者、美國費米實驗室學科帶頭人葉恭平博士參與校稿
近百種簡單實用的中成藥、按摩手法 幫你充實家庭中醫藥箱

內容推薦

本書是一本科學嚴謹,觀點獨特的中醫理論書。在傳統中醫幾千年的理論基礎之上,以現代人視角,打破地域及學科界限,發掘傳統醫學寶庫,探索中醫發展之路,兼具理論與實用價值。書稿經四位國醫大師審讀,世界頂級高能物理學家、頂夸克的發現者、美國費米實驗室的學科帶頭人葉恭平博士參與校稿。極具權威性。

目錄

上篇 學術篇
第一章 正本清源談中醫
第一節: 中醫科學嗎
導讀:中醫基礎理論不是科學,它更像哲學,是生命哲學。哲學由本體論和方法論構成。中醫的本體論就是整體觀。中醫的方法論就是辨證論治。以致哲學“辯證法”一詞的中文翻譯,都是從中醫的“辨證”中得到啟發。
1.中醫基礎是哲學而不是科學
2.哲學與科學的區別
3.科學原教旨主義的危害
第二節: 中醫與西醫是兩種不同的理論體系
導讀:人有兩套生命系統。一套歸西醫管,另一套歸中醫管。宇宙萬物與人的生命都非常複雜,我們所看到的和所知道的都非常有限,還有許多是我們看不到的和還沒有認識的。打個比方說,宇宙有兩種物質,明物質,如星球;暗物質,如灰洞。人類也有明、暗兩套生命系統。
1.中西醫的比較
2.人有兩套生命系統
3.中、西醫治未病的分別
4.中醫的經絡系統
第三節: 中醫與西醫各有所長,兩者都能治病
導讀:西醫不服氣,有人嘲弄,“中醫是糊裡糊塗治好病 ”。中醫不服,有人反駁“西醫是明明白白治死人 ”。不信你去看太平間的掛牌,個個的死因都寫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惜就是沒法治。
1.什麼病該看西醫,什麼病該看中醫
2.如何對待體檢指標
3.中醫治病的正規軍和游擊隊
4.中醫見森林,西醫見樹木
5.中醫的“病證”與西醫“病症”的區別
6.中醫的虛證與實證
7.中、西醫是如何看待病症的
8.疾病與免疫系統
9.人體經絡與疾病
第二章 人體全息反射學說
第一節: 全息學概論
導讀:“面由心生 ”。人的眼睛會說話,人的面孔也會傳神。常人在四十歲左右會變一次面相,記錄前半生的善、惡、悲、喜和所作所為,使得小時候的玩伴見面突感陌生。之後的臉譜會固定下來。通常,菩薩都是慈眉善目,小偷必然賊眉鼠眼,罪犯肯定凶神惡煞,病人總會無精打采。不誇張地講,中醫的整體論其實就是天然的全息觀、最早的全息觀。不論髒象、面相、脈象還是天象,其中的“象”或“相”字,寫法多么迥異,音同字不同,裡面都含有全息的意味。
1.生物全息學
2.人體全息學
3.人體全息學的演變過程
4.人體全息學的定義
5.細胞學是人體存在全息的證明
6.統計學使人體全息學變成科學
第二節: 人體全息反射學
導讀:疼痛反射很少帶有欺騙性。疼痛是上帝賦予人類去求醫的報警信號。疼痛也是全息的,有不同的疼法以示分類,並且已經形成獨立的疼痛學說。這是西醫探討疼痛的內容。然而西醫探討的疼痛是局部的,沒有臟腑疾病的指征。
1.全息反射=全息+反射
2.反射是全息的信號傳遞
3.人體全息反射與自然療法
第三節: 人有第三套生命系統——全息系統
導讀:手機的移動網際網路,平時看不見摸不著,但它們卻時時刻刻地圍繞在我們身邊,發揮著傳遞信號的作用。網際網路是按指定號碼接通的。人的五臟六腑也有固定號碼,或許其尾號連線著許許多多肢體上相關的細胞或細胞群。借用人體全息學的術語,臟腑的全息尾號連線著肢體上許多全息元與全息胚。所以一個臟器有問題,渾身都會感到不適。
1.全息系統存在的理由
2.全息網與全息場
3.來自物理學對全息的解釋
(1)生物電磁波及場效應
(2)基本粒子
(3)氣是基本粒子也具備波的特性
(4)可感知的全息學氣場
第四節: 特異功能存在嗎
導讀:有許多人都在研究“意念場 ”,認為人之所求,或人之所怕都是意念,都具有能量,很可能都會成為現實。它符合普通人求財的得財,求愛的得愛,求權的得權,怕鬼的見鬼的心理。正所謂“千夫所指,不病而死”。
第五節: 總結——有待發展的全息醫學
導讀:西醫不承認人體有氣,自然不依靠調氣治療疾病。西醫更多地是依靠藥物和手術治療疾病。因此,人體全息反射學所表述的內容,對西醫們誘惑不大,與西醫無緣。中醫依靠氣和經絡為人治病,與全息學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密切相關。
下篇 實用篇
第三章 趣談中醫學
第一節:中醫基礎理論淺述
導讀:一般人感覺到天氣影響心情。動、植物感覺到地氣影響冬眠和播種。西醫大夫們開始意識到,患有某些疾病的垂危的病人有在特定季節大面積死亡的統計規律。有時產房產子按時辰走,一撥全是女嬰。過了一個時辰,一撥全是男嬰。
1.中醫的本體論——整體觀
2.中醫的方法論:辨證論治
3.中醫的一論:氣的一元論
(1)氣的一元論
(2)中醫氣的功能
(3)中醫氣的物理意義
(4)氣體的夸克是比細胞還小的物質
(5)細胞也會吸收和釋放氣體
(6)細胞內正氣與邪氣的鬥爭
4.中醫的二說: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
5.中醫的三寶:精、氣、神
6.中醫四態:氣、血、津、液
7.中醫五臟:肝、心、脾、肺、腎
(1)中醫的臟腑與西醫的臟器
(2)中醫的脾是西醫的胰
(3)中醫教材中的“脾”應該改名為“脾胰”
(4)中、西醫的五臟有什麼不同
(5)中醫的五臟的臟器功能
(6)中醫怎樣看待腎
1)腎是供水和供氣的鍋爐
2)右腎還管生殖
3)藥能證明左、右腎的功能不同
8.中醫的第六腑三焦及對應的臟器心包
9.三焦還是中醫的系統工程代名詞
(1)中醫的臟腑的功能
(2)中醫臟腑的固定搭配
(3)中醫的子午流注
第二節:中醫的形成與演變
導讀:說古中醫最早是巫醫,並不誇張。後來才出現了道醫。人們熟知的扁鵲、華佗、張仲景、葛洪、陶弘景、孫思邈等著名中醫都是道醫。相傳他們有透視功能,能看到病灶的位置,並能以正氣驅逐邪氣。氣功是道醫的功夫,一般儒醫和佛醫沒有。道醫的運氣針灸比其他醫的針灸,見效快。道醫使得中華醫學有了長足的發展。
第三節:西醫中的中醫影子——順勢療法
導讀:很多人感到順勢療法有中醫的影子。其實中醫學比順勢療法更少對抗的鋒芒,更接近自然。中醫治病主要依靠調氣治療。中醫認為,病有虛證和實證兩種形態。虛證是體內的氣血不平衡所致。實證是外部的邪氣因為體虛,乘虛而入所致。“正氣存內邪不可乾”的意思是,只要體內正氣足,病灶、瘟疫等歪風邪氣都進不到體內。
第四節:中醫的優勢
導讀:中醫的天然優勢,是不依賴西醫的醫療設備和特製藥品,就能診病治病。特別是在荒郊野外,孤立無援,遇到突發事件,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此時中醫的手法治療最能派上用場。中醫是文化,中醫是哲學,中醫博大精深。
第四章 趣談中藥學
第一節:中藥治病的機理
導讀:吃中藥就是接地氣,藥食同源,它們都是地氣的果實和化身,分別因它們本身包含著寒、涼、平、溫、熱五性,以及酸、苦、甘、辛、鹹五味,按性味歸經,進入到肝、心、脾、肺、腎五臟之中,實現補虛或瀉邪。
1.人體所需的營養要素
2.毒害細胞的致病元素
3.食物中的治病要素
4.藥食同源的含義與套用
5.中藥與西藥的靶向治病機理
6.中藥與西藥的特異性
7.關於中藥的科學性
8.怎樣看待中藥的毒副作用
9.關於中藥西制
10.保健食品也是藥
第二節:中藥的個性化與大眾化
導讀:中藥方秘不傳人的 “Knowhow”,即中藥方的訣竅,不僅在於方中的藥名,而且在於每味藥的劑量,以及各味藥之間的比例。劑量可增減,比例不宜變。中藥與中餐相似,同樣的一些佐料,劑量不同,搭配比例不同,“炮製”的火候不同,生成的藥效或菜餚的差別會很大。
1.“大眾化”的辨證論治
2.中藥方的秘訣
第三節:中醫的虛證和實證
導讀:一般來說“正氣存內,邪不可乾 ”。邪氣之所以能作怪,一定有正氣不足的原因。這時體外的病氣、毒氣,統稱邪氣,都會趁虛跑進了體內。這才有了中文“乘虛而入”的成語。虛證往往在疾病的後期,“久病必虛 ”。內傷的病也多以虛證為多,或是本虛標實,如中風。肝腎陰虛而肝陽上亢等。
1.虛證的類型與適用的補藥
(1).虛證的共性
(2).虛證的深入辨識和具體用藥
(3).氣虛辨證及用藥
(4).血虛辨證及用藥
(5).陽虛辨證及用藥
(6).陰虛辨證及用藥
(7).腎虛之我見——腎的虧虛、補腎與壯陽
2.中醫對實證的認識和用藥
(1).中醫對實證的治療原則
(2).實證的致病因素和用藥
第四節:常見病及適用的中成藥
導讀:如果人們吃藥時能順便知道些治病機理,收穫會更大。人世間的病,用人世間的藥,應當都能治好。上天生來就是這么搭配的。心善之人必有善終。因此對於多數善良的老百姓而言,他們沒有必死的劫數。有時只要選對一味中藥,或者中成藥中有一味藥對路,病情也會減緩。
1.感冒類
(1).風寒感冒
(2).風熱感冒
(3).暑濕感冒
(4).時疫感冒
2.上火類
3.咳嗽、痰飲、痰濕、水腫類
(1).咳嗽
(2).痰飲
(3).痰濕
(4).水腫
4.失眠類
5.腹瀉類
6.便秘類
7.頭痛、頭暈類
第五節:中藥的劑型及服用方法
導讀:中藥常見的有“湯、丸、散、膏、丹,針、酒、沖、膠、片”十種類型。中藥以湯劑見效最快(自己煮的比藥房煮的還好)。其次是沖劑、膏劑、散劑、片劑、膠囊劑,最後是丸劑。酒劑比較特殊,泡酒的一般用於補藥和祛風濕藥。丹劑起源於道家的煉丹,求長壽不老。
1.中藥的劑型
2.服藥的時間與劑量
3.中藥與西藥同時服用的注意事項
4.中藥療效的判斷
5.虛不受補怎么辦
第五章 趣談穴位與全息反射區
第一節:穴位與經絡
導讀:經絡的經,表示縱向排列的主氣道,如同高速公路;絡,表示橫向排列的輔助氣道,如同國道、省道、鄉間公路等。由於經絡是氣道,那么穴位就更像高速公路上的加油站。其目的就是保證公路暢通。
1.穴位與經絡的由來
2.十二正經與任督二脈
3.《傷寒論》與六經辨證
4.重要穴位
(1).八總穴
(2).五輸穴
(3).原穴、下合穴、交會穴、八會穴
5.穴位療法
(1).取穴方法
(2).推拿與按摩
第二節:全息反射區
導讀:不論何門何派,不論反射區如何標註,手掌的全面按摩,會促進血液循環,帶動五臟六腑反射區的全面回響,互相拉動,能形成正能量。但是由於人平時用手最多,敏感性差,按摩需用力。相比手部,足部和耳部由於平時很少觸碰,敏感性強於手部,按摩時不需用力,便可起到調理的作用。
1.手部反射區
(1).頭部反射區
(2).胃部反射區
(3).喉嚨反射區
(4).牙齒反射區
(5).腰痛點
(6).萬能反射區
2.足部反射區
(1).頭部反射區
(2).胸部反射區
(3).踝部反射區
(4).萬能反射區
(5).生殖反射區
3.耳部反射區
(1)頭面部反射區
(2)心肺反射區(三窩之一)
(3)腹部反射區 (三窩之一 )
(4)生殖反射區(三窩之一)
(5).脊椎與下肢反射區
(6).上肢反射區
(7).降壓溝
第三節:其他家庭常用調理方法
導讀:鹽包又稱溫灸包,由海鹽(大粒的醃製鹽)和花椒組成。中醫認為鹹入腎,有溫補之功。利用鹽的滲透作用,可深入人體皮膚內部,消除疲勞,恢復體力。花椒又名蜀椒,有溫中散寒、行氣的作用,傷寒方劑烏梅丸中就用到了花椒。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花椒中的揮發精油可提高體內巨噬細胞的吞噬活性,進而可增強機體的免疫能力。
1.膠布療法
2.鹽包療法
3.艾灸療法
4.刮痧療法
附 錄
i疾病索引
1.頭痛
2.感冒
3.失眠
4.上火
5.咳嗽、痰
6.腹痛、腹瀉
7.痛經
8.便秘
9.水腫
10.昏迷、休克、中暑
ii家庭常備中藥
1.中醫常備急救藥
2.中藥常用補藥
3.中藥常用治病藥
iii常用家庭驗方
1.發汗散寒的生薑
2.利水排石的玉米
3.補氣養血的大棗
4.枸杞子
5.陰陽雙補的靈芝
6.治療腳氣的兩個方子
7.茶飲的驗方
iv中藥湯劑組成
1.五皮飲
2.五苓散
3.小柴胡湯
4.白頭翁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