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超素有大志

范曄(公元398年—公元445年),字蔚宗,南朝宋史學家,順陽(今河南淅川東)人。官至左衛將軍,太子詹事。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范曄因為“左遷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刪眾家《後漢書》為一家之作”,開始撰寫《後漢書》,至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謀反罪被殺止,寫成了十紀,八十列傳。原計畫作的十志,未及完成。今本《後漢書》中的八志三十卷,是南朝梁劉昭從司馬彪的《續漢書》中抽出來補進去的。其中《楊震暮夜卻金》已編入國小教材,《強項令》選入中學教材。

基本介紹

  • 本名范曄
  • 字號:字蔚宗
  • 所處時代:南朝
  • 主要作品:《後漢書》
人物簡介,原文,注釋,翻譯,閱讀導航,

人物簡介

班超,字仲升,漢族,漢扶風平陵(今陝西鹹陽東北)人。是東漢著名的軍事家和外交家。班超是著名史學家班彪的幼子,其長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的史學家。班超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但內心孝敬恭謹,審察事理。他曾出使西域,為平定西域,促進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貢獻。
張騫(約公元前164~前114年),漢族,字子文,漢中城固(今陝西省城固縣)人,中國漢代卓越的探險家、旅行家與外交家,對絲綢之路的開拓有重大的貢獻。開拓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並從西域諸國引進了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麻等等。

原文

班超①字仲升,扶風②平陵③人,徐令彪④之少子也。為人素有大志,不修⑤細節。然內孝謹⑥,居家常執勤苦,不恥⑦勞辱。有口辯⑧,而涉獵書傳。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詣校書郎⑨,超與母隨至洛陽。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⑩,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⑾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⑿間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⒀安知壯士志哉?”(《後漢書·班超列傳》)!

注釋

①班超:漢朝傑出將領。他以非凡的政治和軍事才能,治理西域三十一年,為維護國家安全作出了卓越貢獻。
②扶風:漢朝郡名。
③平陵:漢朝縣名。
④徐令彪:徐令,徐縣(在今江蘇泗洪南)的縣令。彪:班彪,班超的父親。
⑤修:修飾,計較
⑥孝謹:孝順謹慎。
⑦恥:以······為恥
⑧有口辯:能言善辯;口才好。
⑨兄固被召詣校書郎:哥哥班固受朝廷徵召擔任校書郎的官職。
⑩供養:謀生餬口。
⑾傅介子、張騫:傅介子是西漢人,以計斬樓蘭王而著名。張騫是西漢人,開拓了漢朝與西域交往的絲綢之路。
⑿筆硯:寫字磨墨。
⒀小子:目光短淺的人。對男性表示輕蔑的稱呼。

翻譯

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人,是徐縣縣令班彪的小兒子。班超為人有遠大的志向,不計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順勤謹,過日子常常辛苦操勞,不以勞動為恥辱。他能言善辯,粗覽了許多歷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徵召做校書郎,班超和母親也隨同班固到了洛陽。因為家庭貧窮,班超常為官府抄書掙錢來養家。他長期抄寫,勞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手中的活,扔了筆感嘆道:“大丈夫如果沒有其他的志向謀略,也應像昭帝時期的傅介子、武帝時期的張騫那樣,在異地他鄉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長期地在筆、硯之間忙忙碌碌呢?”旁邊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說:“目光短淺的人怎么能了解壯士的志向呢!”

閱讀導航

選文中的班超在出使西域之前,曾經是靠給官府抄寫公文維持生活的抄寫員。他曾投筆嘆息:大丈夫應當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哪能老在筆硯之間討生活呢?他立下這個大志,就奔向遙遠的西域,在異國他鄉建功立業,報效國家。他的事跡令後人鼓舞。
班超作為東漢一代名將,他所建立的功業可謂彪炳史冊,他不僅抗擊了外族的入侵,而且開疆擴土。維護“絲綢之路”。本文敘述的是他身處困窮之境的故事,他儘管身份卑微卻壯志凌雲,即使面對冷嘲熱諷,也毫不動搖,堅持理想,豪情滿懷。
班超的故事告訴我們,敢為天下先的成功者必須具有堅守理想的品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