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冀超

班冀超

班冀超,男,原名班顯祖,1915年5月生於遼寧省蓋平縣(現蓋州市)團甸鄉。通信和自動化技術專家、資深教授。一直致力於通信和自動化學科的教學和套用推廣工作。首次將國外《無線電工程原理》、《無線電技術》等著作譯為中文教材,組織完成“大型鋁真空釺焊爐微機測控系統”、“工業控制計算機彩色/圖形監控系統”等科研課題。培養出一批通信和自動化專業技術骨幹,為教學和科研做出重要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班冀超
  • 出生地:遼寧省蓋平縣(現蓋州市)團甸
  • 出生日期:1915年5月生
  • 代表作品:《無線電工程原理》
  • 性別:男
  • 原名:班顯祖
人物經歷,科學成就,發展科技,科研教學,獻身科技,主要論著,

人物經歷

幼年啟蒙於蓋平縣第一國小。1928年至1931年在瀋陽第一中學上國中,“九·一八”事變後,流亡到北平,就讀於北平弘達中學。1935年高中畢業,考入武漢大學電機系,師承趙師梅教授。1931年9月18日,班冀超被迫流亡關內,在瀋陽他親眼目睹了日本侵略軍火焚北大營,東北淪陷。“七·七”事變的爆發,更使他深切感到日本侵略者企圖亡我的野心,在中華民族面臨亡國的危險時刻,他毅然投筆從戎,投身到抗擊日本侵略軍的洪流中。從事軍事無線電通信工作。經過幾年的軍旅實踐,班冀超深感知識不足,1942年秋,他又返回已遷至四川樂山的武漢大學電機系,完成學業。班冀超非常珍惜這次復學機會,渴望多學一些基礎理論。為此,他額外選修了部分研究生的課程,在無線電通信理論上進一步夯實了基礎。攻讀之餘,他利用電機系的教學實驗器材,設計、安裝了一台15瓦無線電發射—接收機,與國內外業餘無線電台通話,並常為武大師生與重慶、上海、昆明等地的親友傳遞信息,為當時信息閉塞的樂山架起了一條快速的空中信息通道,受到學校師生的廣泛讚譽,也很好地鍛練了自己的實踐能力。
1944年7月,班冀超從武漢大學畢業,獲得了工學學士學位。此時,中國人民抗擊日本侵略的鬥爭已經進入關鍵時刻,為了徹底把侵略者趕出祖國的領土,班冀超深明大義,以自己的專業為武器,再度直接參與反法西斯的鬥爭。應中國航空公司(CNAC)之聘,他來到位於孟加拉灣的印度海港城市加爾各答,擔任達姆機場導航站無線電發射台的電氣技術員。這個機場的任務是把由海洋運輸運到加爾各答海港用以支持中國人民抗擊日本侵略戰爭的軍需物資,越過世界屋脊,空運到國內的抗日戰場。他在這裡負責無線電設備的運用和維修工作。這些設備技術先進,自動化水平高,6台4千瓦的發射機除了能進行遠程無線通信,還承擔飛機的導航任務。班冀超對這些技術先進的無線通信設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邊工作,邊學習,分析研究這些設備的主要原理、結構和設計機理,較好地掌握了無線電導航設備的運用。他在這裡工作了一年,通過系統艱苦的學習,吸收與借鑑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無線電通信技術。豐富了無線電理論知識並積累了紮實的實踐經驗。
1945年8月,世界反法西斯鬥爭與中國人民偉大的抗日戰爭贏得了徹底勝利,日本侵略軍被趕出了中國。班冀超滿懷勝利的喜悅回到了祖國。1946年回到闊別已久的北平,在北平軍調處執行部任通信工程師班冀超富有正義感,對於國民黨反動派與人民為敵,殘酷鎮壓進步人士和地下共產黨員的罪惡行為,十分痛恨。他經常主動幫助地下共產黨員和仁人志士逃離險境或幫助他們秘藏進步書刊。1948年10月中國人民解放大軍兵臨北平城下,城內一時間謠言四起,特務和別有用心的壞人乘機蠱惑人心。班冀超武漢大學北平校友會負責人的身份,勸阻武漢大學校友不要盲目跟著國民黨南逃,要堅守崗位,保護所在單位財產和設備,迎接解放。為此,引起國民黨特務的懷疑與忌恨,1948年11 月他身陷囹圄,受盡了折磨。1949年1月北平解放前夕,他才獲得自由,迎來了新中國。班冀超認為教育可以擺脫愚昧,可以強國,所以他抱定以教育救國,以教育報國的決心,於1947年投身於他熱愛的教育事業。最先執教於北平師範大學,後來又被聘到國立北平高級工業學校(該校幾經變遷,遷至西安,與原陝西工業大學合併,現改名西安理工大學)並擔任電信主任。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班冀超應聘到北京鐵道學院(現北京交通大學),任電信系副教授,講授“無線電技術”、“電工基礎”等課。同時兼課於北京大學工學院。由於他實踐經驗豐富,基礎理論紮實,講課長於啟發,深入淺出,因材施教,因此,深受同學們的歡迎。20 世紀50年代初,北京鐵道學院電信系培養出了一批優秀科技人才,他們後來都成為國家科技發展的棟樑之材,簡水生(中國科學院院士)、袁保宗、汪希時李承恕、張林昌5位教授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他們都曾受業於班冀超

科學成就

發展科技

從20世紀40年代起,班冀超即注意到我國無線電通信科學與套用的落後現狀,他認識到推廣與套用這項能造福於中國人民的科學技術是非常重要而艱巨的工作。早在1941年,班冀超就翻譯了《無線電工程原理》,此書原著者為美國學者Glasgow(1936 年出版)。該書內容豐富,條理清楚,無線電方面的主要內容如真空管、高頻電路、電磁波、天線等都包括在內。當時國內高校採用原文,作為專業課教材。班冀超以其深厚的中文基礎和豐富的無線電專業知識,採用流行的“文白體”,將原書翻譯成中文,第一次將其介紹到中國。譯文文筆流暢、詞意正確、讀之上口,毫無翻譯痕跡。書稿送交當時國立編譯館審查時(當時高校教材都須經此處審定),該館送請國民政府下設的國際廣播電台(在重慶)台長、前東北大學教授馮簡審查,馮氏認為:譯文正確,質量較高,建議出版。國立編譯館還付了稿費。然而,在當時的中國,一個無名後生想出書,談何容易,書稿被壓了下來。1945年班冀超總結了自己多年學習、工作和實踐中積累的經驗編著了一本專著 《實用無線電信》 。該書在重慶一經出版,很快被許多中等專業學校確定為教材和教學參考書。直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人民出版社發現了上述的《無線電工程原理》書稿,幾經周折,找到了班冀超,並將書稿送交他本人重新整理後,於1952年出版發行,出版後馬上被國內各高校作為專業課教材使用。由於該書的內容豐富,質量高,在教育界影響較大,以至幾十年以後,當時的讀者遇到班冀超(原來不相識)都稱讚這本教材是一部翻譯水平高的好書。
班冀超認為:科學技術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將國外的先進技術以較快的速度引進或介紹到國內,可以推動國內科學技術的進步與國家經濟的發展。班冀超自己身體力行,為了國家的進步、民族的振興,努力實踐著自己的願望與抱負。1952年院系調整,班冀超所在的北京鐵道學院電信系合併到哈爾濱鐵道學院。是年冬,在哈爾濱鐵道學院孟華院長的倡導下,全體教師集中3周,不回家、不外出,突擊學習俄語,於是全體教師夜以繼日,苦讀硬記,背誦語法辭彙,打下了初步的基礎。3周以後,班冀超仍鍥而不捨,繼續堅持學習。經過刻苦努力,他在完成教學工作之餘,半年內就譯出了前蘇聯學者拉姆拉烏著的俄文版的《無線電技術》一書,1954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由於該書內容符合我國鐵路通信的實際,鐵道部屬各鐵道學院都用來作為專業課教材。一年內再版了兩次,受到了廣泛的歡迎。針對專業教學的需要,班冀超以後又相繼譯出俄文版的《長途電信》、《電子管與離子管》等專業課教材。20世紀50年代,國內熱衷於學習前蘇聯,教育界也不例外,這些譯著在介紹前蘇聯的先進科學技術,彌補高等學校教材、參考書之不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1955年,班冀超針對當時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根據自己的切身經驗及體會,編著了 《現代電信》 (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這本書回顧過去,展望未來,系統地介紹和闡述了現代通信技術及其發展過程和套用前景,為當時電子科學技術領域內的廣大青年讀者所歡迎。同年,班冀超被高等教育出版社聘為特約編審。在兩年的時間裡,他共審定了電子學和無線電方面的書稿二三十部之多。1957年班冀超在原書著者之一成眾志先生組織下與他人共同譯出《電晶體電子學》(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當時半導體器件問世不久,此書是國內第一部介紹半導體原理與套用的書,內容豐富,系統地介紹了半導體原理與電路及其在通信、電子科技、自動化、廣播等領域的套用,在國內掀起了一個推廣和套用半導體技術的高潮,對推動國內半導體科學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班冀超卻被劃為“右派”,遭受到了錯誤的打擊與批判。與此同時,由於國家經濟布局和戰略的需要,鐵道部決定,在地處西北的蘭州建立我國另一所鐵路高等學校——蘭州鐵道學院。為加強新建學院的師資力量班冀超來到蘭州,成為蘭州鐵道學院電機系的學術帶頭人。在新的環境中,班冀超不怕條件艱苦,不計個人得失,仍默默耕耘,努力工作。在艱難的歲月里,他克服了很大的困難,擠出時間校閱了一部《俄英漢電子字典》(符其珣編,工業出版社出版),為無線電、電子學科的俄、英、漢語翻譯者和學者們提供了一本很實用的工具書。從1964年開始,班冀超(時任蘭州鐵道學院電子電路教研室主任),為了滿足教學的需要,他不顧嚴冬酷暑,夜以繼日,編寫出了 《電晶體電路》 這本教材,剛印出不久,即開始了“文化大革命”,該書被學校封存。但是,少量已流出的此教材,仍受到學生的歡迎。

科研教學

他重視學科學位的建設與發展,1982年他率先在蘭州鐵道學院創立了通信與自動控制碩士點,1982年至1992年的10 年間,班冀超培養出電子計算機套用、控制理論及控制工程等研究方向的碩士研究生18名,現大多數已在各自的領域和崗位上做出了貢獻。1982年至1988年班冀超被鐵道部聘為科學技術顧問委員會委員。他為把電子計算機套用在鐵道通信與信號系統中,提出了“在鐵路運輸中廣泛採用移動無線通信”的建議,在鐵道部制定《鐵路主要技術政策》時被接受。1985年,班冀超被鐵道部授予“優秀教師”的光榮稱號,1982年到1988年,班冀超任甘肅省高校教師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兼電子計算機學科組組長。在評審過程中他不搞論資排輩,肯為有才華的青年仗義執言。在教學、科研和各項工作中出於公心,無私奉獻,寬厚待人,他的風範與品行深為廣大師生所稱道。
班冀超在致力於教學的同時,積極引導中青年教師參加科研工作。1984年以來他領導了以自動化教研室的中青年教師為主的,“真空釺焊爐”課題組,先後完成了三項重大科研項目
1.“超大型系列鋁真空釺接爐計算機測控系統”,該項目研製完成的兩套測控系統是我國首台和第二台超大型真空釺接成套裝置的關鍵設備。投產兩年,新增利稅2千萬元,由於替代進口,為國家節約外匯300餘萬美元。該項目不僅對換熱鋁釺接行業的科技進步和經濟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而且標誌著我國在該領域已跨入國際先進行列。該項目在1996年獲得甘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998年採用該項目成果的“ZR-1416-8大型鋁板翅式換熱器真空釺接設備”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並被甘肅省科委推薦參加了“95全國十大科技成就”評選,受到了國家科委的高度評價;1996年經國家科委評審,列入“國家級科技成果重點推廣計畫”。
2.“大型鋁真空釺焊爐微機測控系統”,該項目為我國第一套鋁真空釺焊爐研製的測控系統,1990年在蘇州通過了機械部與甘肅省聯合成果鑑定。該項目在1991年獲得了甘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3.“LCSTR工業控制計算機彩色/圖形監控系統”,該項目的完成解決了當時STD匯流排控制機組成控制系統的技術難題,榮獲1989年甘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986年班冀超、王維漢組建信息與控制研究室,班冀超擔任研究室主任,成功研製出了“程控調度電話系統”,現已廣泛套用於我國鐵路運輸系統中,1988年獲鐵道部科技進步二等獎。此外,“通用數字IC線上測試軟體包”亦通過鑑定並獲獎。

獻身科技

班冀超是一位把智慧和精力全部奉獻給科學與教育事業的資深教授,他以傑出的科學成就和高尚的品德贏得了我們的愛戴和尊敬。班冀超的老同學、摯友中國工程院院士俞大光教授回顧與班老幾十年的友好交往,以肺腑之言稱道班冀超先生:“尊師重道,誠懇待人。嚴謹治學,潛心譯文。科研教學,碩果頻頻。淡泊名利,境界超群。”

主要論著

[1] 班冀超.實用無線電信.重慶:重慶出版社,1945.
[2] Glasgow.無線電工程原理.班冀超,潘恂如,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52.
[3] 拉姆拉烏.無線電技術.班冀超,潘恂如,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4.
[4] 班冀超.現代電信.北京:北京青年出版社,1955.
[5] 班冀超,等譯.長途通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5.
[6] 班冀超,等譯.電子管與離子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6.
[7] 班冀超,等譯.電晶體電子學.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1957.
[9] 班冀超.數字電子學.蘭州:蘭州鐵道學院,197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