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刻畫

玻璃刻畫是潮州民間獨具風采的工藝品。它是在平面玻璃上雕刻、彩畫上各種美麗的圖案,以增添其裝飾美的實用手工藝品。品種如屏風、掛屏、花邊照鏡、相鏡、門窗、廣告牌等等。是經濟、美觀、實用的工藝美術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玻璃刻畫
  • 分類:潮州民間獨具風采的工藝品
  • 地點:潮州
  • 特點:經濟、美觀、實用
發展歷程,玻璃刻畫分類,

發展歷程

潮州有玻璃刻畫鏡器始於十九世紀八十年代。起初人們為了美化玻璃鏡器,把書畫、花邊鑲貼在其下面,但是不耐久易受潮腐掉。直到1930年前後,由紀茂號玻璃鏡器作坊主人曾炳光、曾炳炎兄弟對上海的玻璃刻畫技術探索,獲得成功。從此,玻璃刻畫作為一門新工藝品種在潮州產生了。最盛時期全潮州城共有玻璃鏡器作坊八家。從業人員近百人。產品行銷粵東贛南及閩西南等地,還有些銷到南洋。成為最時尚的送禮佳品。諸如婚嫁、開張、新居落成,壽誕等都少不了它。潮州淪陷時期,玻璃鏡品刻畫行業全部陷於絕境,從業人員死、走,改行殆盡,直到抗日勝利後,才恢復一點生機,但境況已大不如前。新中國成立後,在黨和政府的扶植下,才逐漸發展起來。1958年,潮州玻璃刻畫技術人員發揮創造精神,新花式品種不斷湧現,生產技藝和生產率步步提高。月產量近萬件,創造歷史最高水平,暢銷兩廣、閩、湘贛五省。是年末在汕頭舉行的有十幾個縣市參加的鏡器玻璃刻畫展覽會上,無論品種、花式、產量、質量,潮州產品都名列前茅,聲價甚高。

玻璃刻畫分類

潮州玻璃刻畫分純刻、純畫和刻畫結合三種,以後者為最美好。其操作過程有十幾道工序。最先是在玻璃底面按要表現的圖稿,塗上瀝青、蠟等防腐劑後,將要蝕刻部分用小刀剔除,塗上氫氟酸腐蝕後再反覆洗、刻加工。繼而把瀝青或蠟等防腐劑洗除掉。最後填色作畫,鍍上水銀(硝酸銀)就成為美觀實用的玻璃刻畫。如單腐蝕,鍍上水銀而不填色的,則稱為玻璃刻畫。如完全沒有藥劑蝕洗刻的,僅直接在玻璃底面作畫,然後鍍水銀或塗上墨地的,則稱為玻璃畫。通常製作的以刻畫為最多。凡詩書稿的則都以刻而不畫。一幅好的玻璃刻畫可歷數十載而不變質。刻畫的表現題材內容很廣泛,舉凡花卉蟲魚、珍禽瑞獸、山水人物,古今名人詩詞聯句,書法等等,幾乎應有盡有,諸如“白頭牡丹”(白頭富貴)、“仙翁鹿鶴”、“孔雀開屏”、“麒麟到此”、“百年花好合、五世慶其昌”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