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集鄉(河南省太康縣王集鄉)

王集鄉(河南省太康縣王集鄉)

王集鄉地處豫東平原,屬革命老區,位於太康縣城北15公里。106國道和漳楊公路交匯於鄉政府所在地,鄉村公路四通發達。全鄉有回、漢兩個民族,,總面積為82.4平方千米,耕地面積7.9萬畝,總人口達5.4萬人。鄉黨委下設48個黨支部,全鄉共有黨員1236名。郵政編碼為:461411。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王集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
  • 下轄地區:王東村、王西村、斧頭崗村
  • 電話區號:0394
  • 郵政區碼:461400
  • 地理位置: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城北15公里
  • 面積:82.4
  • 人口:5.4萬
  • 方言:中原官話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豫P
建制沿革,地理環境,概況,行政區劃,行政劃分,行政代碼,經濟概況,社會事業,

建制沿革

1950年設王集區,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鄉。

地理環境

王集鄉地處豫東平原,屬革命老區,位於太康縣城北15公里。106國道和漳楊公路交匯於鄉政府所在地,鄉村公路四通發達。全鄉有回、漢兩個民族,,總面積為82.4平方千米,耕地面積7.9萬畝,總人口達5.4萬人。

概況

王集鄉位於太康縣北,距縣城15千米。轄王東、王西、斧頭崗、前崗、焦堂、任莊、陳樓、徐莊、方城、城寺頭、後李、江樓、新店鋪、平崗、李占榮、趙樓、張大莊、李小橋、石山、無良閣、張帝臣、東軒、西軒、壩王、前進、田莊、琅琊崗、豐收廳、韓樓、葛崗、李莊、梅崗、姚莊、尤橋、張大夫、肖莊、朱子崗37個行政村。106國道過境。方城集先後發現商、周、秦、漢幾個時期的文化遺址,被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行政區劃

行政劃分

轄王東村、王西村、斧頭崗村、前崗村、焦堂村、任莊村、陳樓村、徐莊村、方城村、城寺頭村、後李村、江樓村、新店鋪村、平崗村、李占榮村、趙樓村、張大莊村、李小橋村、石山村、無良閣村、張帝臣村、東軒村、西軒村、小楊莊、壩王村、前進村、田莊村、琅玡崗村、豐收廳村、韓樓村、葛崗村、李莊村、梅崗村、姚莊村、尤橋村、張大夫村、肖莊村、朱子崗村37個行政村,109個自然村。

行政代碼

[代碼]411627202:~201王東村 ~202王西村 ~203斧頭崗村 ~204前崗村 ~205焦堂村 ~206任莊村 ~207陳樓村 ~208徐莊村 ~209方城村 ~210城寺頭村 ~211後李村 ~212江樓村 ~213新店鋪村 ~214平崗村 ~215李占榮村 ~216趙樓村 ~217張大莊村 ~218李小橋村 ~219石山村 ~220無良閣村 ~221張帝臣村 ~222東軒村 ~223西軒村 ~224壩王村 ~225前進村 ~226田莊村 ~227琅琊崗村 ~228豐收廳村 ~229韓樓村 ~230葛崗村 ~231李莊村 ~232梅崗村 ~233姚莊村 ~234尤橋村 ~235張大夫村 ~236肖莊村 ~237朱子崗村

經濟概況

該鄉緊緊圍繞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穩定的目標,積極引導農民和調整農業結構,發展高效農業和精品林業,切實抓好了小麥、棉花、蔬菜、瓜果、食用菌菸葉等產業,全鄉年產小麥6657萬斤,棉花660萬斤(全部優質化)。為提高複種指數,全鄉7.9萬畝耕地全部實行了間作套種,實現了一年多熟,形成了一村一品個多村一品的生產格局。農業基礎地位不斷加強,生產條件得到改善,實現了50畝地一眼井,全鄉7.9畝耕地達到了旱能澆、澇能排的目的。林網改造“更新老齡樹,栽上優質林”的辦法,全鄉種植銀杏25萬棵,形成銀杏林網2.5萬畝,小雜果面積達300畝,精品林業的快速發展,使林網改造工作順利通過省林廳的驗收。王集鄉把發展畜牧養殖業作為發展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農業結構調整的重頭戲來抓,以鄉黃牛育肥總場和太澳種羊場為龍頭,走“公司+農戶”的路子,鼓勵廣大民眾植草養畜。目前,全鄉黃牛存欄達1.7萬頭,山羊4.5萬隻,豬4萬頭,規模養殖場217個,養殖大戶1986戶,形成了4個養牛專業村,5個養羊專業村,3個養雞專業村,7個養豬專業村,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42%,成為該鄉農民增收的主要途徑。今後該鄉將充分利用世行貸款,引導農民發展奶牛業,建立擠奶站,全鄉已建成50頭以上的奶牛場3個,300頭奶牛不久將在王集落戶,使全鄉出現了普念“牛”經,大唱“養”戲的熱潮。
該鄉把發展民營經濟作為整個經濟發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王西的王成興辦的華成汽車車輪設備製造有限公司,總投資600多萬元,擁有高級工程師2名和94名員工,產品遠銷上海北京廣州武漢等大中城市,產品供不應求,該公司年產值千萬元,入庫稅金達50萬元。河南省寶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該鄉原畜產品加工廠投資近500萬元,建成了獸藥加工廠,引進高科技人才8名,成為該鄉外商投資最多的企業。全鄉有民辦予制廠4個,木板廠3個,麵粉加工廠24家,個體工商戶達1325戶。該鄉第三產業發展迅速,前進村的豆製品加工,李莊的小磨香油,斧頭崗的木工家具,梅崗的藤條編織等享譽省內外,鄉政府所在地的風味小吃招來八方來客,從事飲食服務業的店鋪42家。

社會事業

該鄉不斷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在王集大街修建了長達1000米的隔離帶,全鄉共有集貿大市場5個,五分之四的村進行了村鎮規劃,文化、衛生、通訊、電力等事業蓬勃發展,鄉文化站被命名為省級先進文化站,衛生院被評為省級衛生工作先進單位。全鄉電網改造全部結束,通電話率達到100%,60%的村通了有線電視,豐富了全鄉廣大民眾的文化生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