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連三

王連三

王連三(1926~1986年),男,清流縣城關人。自幼酷愛音樂,民國30年(1941年)考入福建省國立音專,先攻理論和作曲,後在德國籍大提琴教授曼哲克的指導下,用3年時間修完5年課程,成為大提琴主修班優秀畢業生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連三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26年
  • 逝世日期:1986年
  • 畢業院校:福建省國立音專
  • 代表作品:《大提琴教學曲集》
  • 性別:男
人物經歷,人物著作,

人物經歷

40年代,任國立福建音專助教、台灣師範大學講師、台灣交響樂團大提琴首奏、香港電影製片廠音樂師、香港電台大提琴獨奏家,常在台、港、江、浙、閩等地巡迴演出,博得好評。1950年,他放棄優厚待遇,以赤子之心,毅然回到北京,先在中央戲劇學院任演奏員,作曲並教學。1954年調入中央音樂學院任教。王連三30多年來潛心大提琴的教學和作曲,培養大批樂隊演奏員和教師,編寫大量教材和樂曲,是中國大提琴民族化最熱誠的開拓者和新中國大提琴教學事業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50年代初,在北京舉行的全國盛大的文藝晚會上,他擔任大提琴獨奏,與蔣鳳之郭蘭英等藝術家同台演出。目睹一些劇團演奏的都是外國名曲,他深感不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使他終於創作出有福建鮮明地方色彩和濃郁生活氣息的《採茶謠》,這是中國第一首以大提琴主奏、管弦樂隊助奏的樂曲。這首樂曲於1952年在北京劇場演出,受到熱烈歡迎,得到周恩來總理的高度評價。日本丹羽正明先生在《讀賣新聞》上評論:中國王連三先生的《採茶謠》的題材是以福建採茶歌為素材,在民謠的旋律反覆出現之後,急速地出現華采樂段而結束,使人強烈地感受到使用亞洲的素材而以歐洲風格的曲式創作的這一傾向,是非常優秀的作品。此曲隨即傳播到美國、德國、瑞士、日本、比利時等許多國家,被列為中國音樂院校的必習曲譜。後來,他根據港台生活中的見聞,創作《風雨童年》組曲,寫出終日奔波於街頭的“賣報童”、“擦皮鞋的孩子”以及因工傷失明而被趕出工廠的“盲女”和覺醒中的“童工行列”等十分感人的形象。他的15首大提琴練習曲在民族化表演技巧上作出新的探索。在六七十年代,他下工廠、農村、部隊,經過較長時間體驗生活,寫出反映祖國建設的樂曲《創業頌》、《風景就數祖國好》。周恩來總理逝世時,他滿含悲痛寫下《永遠的懷念》。
“文化大革命”中,王連三身心受到嚴重摧殘,藝術生命幾乎被扼殺,但他對共產主義的信念毫不動搖,1984年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1985年,他身患絕症,仍然頑強地與病魔作鬥爭,堅持教學和改革,被評為優秀黨員。即使在病榻上,他也沒有停止過工作,為全國大提琴比賽抱病寫下《往事》和《相逢在北京》這最後兩首樂曲,均獲1985年全國應徵作品獎。
1986年4月,王連三病情惡化,在北京逝世。

人物著作

王連三數十年如一日,為創作富有民族特色的大提琴曲進行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實踐。他的著作《大提琴教學曲集》、《中國大提琴教材》、《隨想練習曲》、《少年協奏曲》、《組歌》等,有22種在上海文藝出版社、音樂出版社、中央音樂學院出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