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象乾(明代隆慶四年舉人)

王象乾(明代隆慶四年舉人)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象乾(1546---1630年),字子廓,號霽宇,桓台新城人。隆慶四年,亞元舉人,連科進士,官僉都御史。曾經理播州,鎮壓苗族人民起義,後官至兵部尚書,以年老乞休。因邊境多事,83歲時起用為總督,綜理宣、大和山西軍務。他機警有膽略,歷任督撫多年,威震九邊。累加太子太師,以病乞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象乾
  • 別名:王子廓,王霽宇
  • 國籍明朝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桓台新城
  • 出生日期:1546
  • 逝世日期:1630年
  • 職業太子太師
簡介,生平,萬曆十七年,三十六年,二品三年滿,四十二年正月,天啟元年,崇禎元年,子嗣,家族成員,紀念王象乾,

簡介

王象乾,字子廓,山東新城人。祖,重光,嘉靖中進士,累官貴州右參議,三殿工與采木蠻中,以勞卒,贈太僕少卿。父,之垣,由進士授荊州府推官,擢刑科給事中。隆慶初,陳皇后失帝意,遷居別宮,之垣抗疏諫帝,報曰:“後有疾,移別宮以暢意耳,小臣何妄言” 之垣復疏爭,不納。萬曆間,累官右副都御史,巡撫湖廣,入為戶部侍郎,總督倉場,致仕卒,贈戶部尚書
象乾舉隆慶五年進士,授聞喜知縣,遷兵部主事,歷員外郎郎中,出為保定知府。歲凶,借馬價銀萬兩賑諸邑,約明年歲輸銀粟還官。至期,獲利數千,悉散貧民,資牛、種。遷河南副使。

生平

萬曆十七年

進右參政,分守口北道,駐宣府。自順義王俺答受封后,他部皆納款。宣府所直諸大部:曰哈剌慎、曰老拔都、曰永邵卜、曰火落氣,並驕悍,歲市賞銀二十七萬,猶時跳梁。象乾裁之,衷甲(似乎應為裹甲)坐市台,召諭諸部長,皆懾不敢動,卒裁四之一。象乾機警有膽略,善騎射,熟外蕃故事、一切土俗及種落家世。以暇,呼大小諸部長,犒以牛酒與馬,射為戲,諸部長皆喜曰“那顏愛我”。那顏者,猶大人也。史車二部長久報塞,忽叛去,巡撫王世揚用象乾計招之歸。象乾尋以修邊備功加右布政使,二十二年擢右僉都御史,代世揚巡撫宣府,累進右副都御史,加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在事七年,邊境無事。
轉左侍郎兼前官,代李化龍總督四川、湖廣、貴州軍務,兼巡撫四川播州楊應龍初平分其地為遵義平越二府,設流官,其遺黨吳洪詭稱楊氏聚眾沙溪作亂,結水西宣慰使安疆臣為援,象乾至,討平之。水西與播接境,自烏江北膏腴地六百餘里為楊氏所侵。楊氏有難,復入水西。至是,議清疆界。李化龍謂先屬播地,宜歸之朝廷,象乾亦主之,貴州巡撫郭子章以先討應龍時,檄疆臣協討,許裂土酬功,今不當奪其故地,與象乾異議。象乾遣使責疆臣退地,子章不得已,亦遣使趣之。貴州巡按畢三才劾兩人褻國體,南北言官遂交章詆象乾貪功啟釁(釁)。兵部尚書蕭大亨主言官議象乾“以中外多庇疆臣,乃盡發其罪,言征播之役疆臣偽報殲應龍子惟棟,他首功可知。至佯敗棄陣,送藥往來,欺君助逆,跡已昭然。令還我侵地,不咎既往,已屬至仁。若因其挾而於之,彼不以為恩,而我益示弱,德威兩失矣”。因乞休致,並發疆臣遣使入京行賄狀,而兵部執如故。四川巡按李時華亦主子章、大亨,即如其議,請敕兩地,按臣勘奏。奏上,竟以地畀疆臣,增官進秩,其母亦賜祭。自是,安氏益強,竟為後患。象乾亦丁父艱歸。尋,總敘宣府安邊功,命進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服闕起用。

三十六年

薊遼總督缺官,詔起象乾任之。先是,朵顏長昂屢犯遼東,邊臣革其額賞,長昂死,子賴暈大(《明史》作賴暈歹)、蟒金兒(明史》作蟒金,且為長昂從弟)慍結諸部,頻寇鈔。後又結虎墩兔、腦毛大、拱兔將窺薊門。象乾至,檄諸將控要害,遣使諭諸部長。諸部長素懾象乾,願獻馬、牛、羊、駱駝贖罪,通貢如故。象乾及薊鎮巡撫劉四科許之。他部小長禿、王燒餅、撥計等亦誓不復叛,象乾皆許諾。初,插漢拱兔憤杜松、哈流兔之襲,大肆猖獗,及朵顏納款,象乾遣使招之。給事中朱一桂、宋一韓交章詆其失,象乾疏辯,兵部尚書李化龍言:“今日之事,非戰則款,軍中事得便宜不必自疑阻。” 帝乃報“可當”。
是時,薊鎮稍息兵,而遼左時告警。三十七年十二月,長定堡失事,象乾坐停俸半年。明年四月,入掠爛蒲河,象乾遣兵擊敗之。又明年八月,泰寧炒花等犯鎮安堡及清河,皆敗去,他部以兒鄧等代為乞款,遼左亦稍安。

二品三年滿

進兵部尚書。四十年正月,召理部事,敘清播州地及平貴州苗功,加太子太保,世廕錦衣衛指揮僉事。四川建昌番作亂,議大征,象乾上機宜十事,後果有功。吏部尚書趙煥罷,命象乾兼署其事,疏薦(薦)鄒元標、趙南星、鐘羽正、王德完、區大倫、馮從吾,不報;俄言“兩京大臣及在外督撫多缺官,紀綱廢馳,陛下何不為宗社計” 亦不報。福府莊田定三萬頃,有司所括尚少十之六,象乾乞盡免之,語極危切,帝雖不從,王卒自減一萬頃。

四十二年正月

象乾以去歲邊餉銀缺至一百八十三萬,言近日脫巾之變一見於遵化,再見於薊門,三見於永平,九邊效尤,禍亂叵測,請令廷臣各抒所見,匯奏御前。比奏上,而帝不報,象乾不得已,請借之兵、工二部,太僕寺及南京戶、兵、工三部,得一百十有四萬,不足則取天下鹽課,乃報可。帝遵太后遺詔,大赦天下,中及起廢。象乾雖齊人,其掌銓政不為用,數見排詆,象乾亦數引退,詔乘傳歸。

天啟元年

遼陽破,廷臣請用象乾,帝特遣官齎敕,召之至京。兵部尚書崔景榮謝事,即命象乾代。象乾以年老目瞶不欲署部事,疏陳守御關外及招撫插漢諸部方略,帝大稱獎。會薊遼總督文球罷,敕象乾兼右都御史代之。二年正月,王化貞棄廣寧逃,列城盡潰,軍民男婦求入關者數十萬,象乾閉不納,哭聲震山谷。閱三日,熊廷弻至,象乾乃開關門納軍民,而與廷弻計兵事。及廷弻罷,行邊尚書張鶴鳴經略,尚書王在晉先後至,共為守關計。而已,朵顏賴暈大、蟒金兒、煖太束不的朗素等三十六家及哈剌慎罕孛羅勢伯彥、黃台吉等諸部遂乘間局關外地。遼左素富饒,諸部恣掠奪,陽言助朝廷守邊,象乾百方慰撫之,乃稍輸器物、粟米,設誓。又偕在晉至歡喜嶺定撫事,乃還鎮密雲。時廷議專以撫事屬象乾,象乾亦以東事方亟,不可復生患於西方,以撫事自任。已而,插漢虎墩兔、炒花、小歹青等俱臨邊索賞,象乾與在晉定月餉及新舊額賞,歲約百萬,諸部皆就款如朵顏,自關以東,頗息警。後孫承宗代在晉,盡逐諸部出之外。三年冬,參將王楹出邊為朗素部下所殺,承宗怒,將討。象乾恐壞撫局,留其貢使於喜峰口,令縛殺楹者,而加其應增之賞千餘金。承宗言“賞即應增,不宜增於此。” 日疏刺之,言官亦詆象乾。象乾方丁繼母憂,候代疏辯,且乞罷。帝優旨嘉勞之。已,從承宗議,廢總督不設,象乾乃得歸。

崇禎元年

虎墩兔以部將入新平堡議事,被殲,怒,大入大同。廷臣多請召象乾,帝從之。象乾已累加少師兼太子太師,命仍故官,總督宣、大、山西軍務。至京,召見慰勞甚,至時,年八十三矣。帝咨以方略,奏言“插漢虎墩兔與順義王卜石兔、哈剌慎伯言、黃台吉俱元小王子之後。去歲,卜石兔為虎墩兔所襲,盡收其眾,勢益盛。今諸部惟永邵卜最強,眾三十餘萬,合卜石兔兵可御插漢。” 帝曰:“虎墩兔不受款,奈何” 對曰:“當漸圖之。” 帝曰:“我不款,如何”象乾造膝密奏,語不盡聞。帝命與袁崇煥計議,賜宴而出。象乾抵陽和,遣使招諭虎墩兔,與定約。廷議以象乾老病,令大同巡撫張宗衡暫理督府事,陽和副使宋統殷代行文書,象乾專撫事,不中制。象乾命統殷及總兵王牧民等詣殺虎堡,與議款,定賞八萬一千而還。卜石兔、永邵卜故有馬市,歲進馬五萬二千五百,易銀三十二萬。是時,卜石兔為插漢所逐,得其順義王印,因言代卜石兔守邊,願仍進馬給馬價。象乾不得已,許之。款事既定,宗衡不知,上書力言“插部飢困,可圖,款非策。” 帝頗疑之,象乾力爭,帝卒用其言以定款。時插漢實衰弱,畜牧匱乏,欲互市而馬不可得。因卜石兔時有折價例,援以請,象乾因言“互市之馬悉駑駘,無濟戰守,不如從其請,少予之價,可省金錢十數萬。” 兵部尚書王洽等言:“有馬斯有價,無而畀以價,與督臣前疏‘有一馬乃予一馬之價’何自相背也” 帝心知其非重違象乾意,從其請。象乾衰病益甚,乞歸,疏十四上始許乘傳去。明年五月卒,贈太師。

子嗣

王氏自重光而後,子姓科第最盛:之輔,舉人,戶部員外郎;之猷、之都、象蒙、象節、象斗皆成進士。之猷,按察使;之都,開封知府;象蒙,御史;象節,檢討;象斗,主事。而名位尤可紀者,有象晉、象恆、象復、象春、象坤、象雲等數人云。
象晉,字子進,萬曆三十二年進士,授中書舍人,遷禮部主事,丌詩教、韓浚用事,象晉與同鄉不附,浚佐京察,貶其官二秩。天啟初,起浙江按察知事。崇禎中,屢遷河南按察使。南陽王藉釁典大獄,株連許州諸生五十餘人,悉平反之。遷浙江右布政使,致仕,歸。年九十三而卒。子與胤,字百斯,崇禎元年進士,由庶吉士改御史,坐事被謫,不復仕。流賊陷京師,遣偽官至新城,與妻于氏、子諸生士和登樓自經死。士和妻張氏,十五年城破,先自經死。
象恆,萬曆二十三年進士,由知縣授御史。大風折正陽坊,火焚隆德殿,疏陳時政缺失,語甚切。直楊鎬出師,力言非策,引哥舒翰守潼關為戒。已而,果敗。天啟初,拜右僉都御史,巡撫應天、蘇州諸府。織造中官李實劾罪松江知府張宗衡、蘇州同知楊姜,象恆白二人無罪,力詆實報聞。卒,贈兵部右侍郎。
象復,字完初,由選貢生歷官保定同知,忤魏忠賢削籍。崇禎元年,給事中仇維楨劾吏部郎中周良才,言“象復一外吏耳,署新城縣事,不肯拜忠賢祠。忠賢遣其儕夜半叩城門,不啟,由此發怒,呼吏部尚書周應秋與良才文致其罪。象復遂削籍,以冢宰之尊特糾一外吏,有此法乎乞治良才罪,還象復官。” 從之,仍起佐保定,尋,謝事歸。四年十二月,李九成等犯新城,象復偕其子舉人與夔佐有司拒守,兵敗,皆死之,父子屍抱持不可解。贈光祿少卿,與夔贈宛平知縣。
象春,字季木,萬曆三十八年進士。有私,謫上林苑典簿。天啟中,屢遷南京吏部郎中,坐東林黨,削籍。
象坤,字子厚,嘉靖四十四年進士。萬曆中,歷官山西左布政使,有清操。都御史溫純乞顯陟一人以風天下,謂莫如象坤雲。
象雲,天啟五年進士。歷知大同、永清二縣。崇禎二年冬,永清被圍,象雲堅守,以功徴授御史。四年春,疏劾王永光“推用巡撫之謬言,用一仙而山西壞,用一王元雅而薊鎮壞,用一王慎行而陝西壞,用一郝土膏中州有危亂之形,用一熊文燦閩海有寇掠之警;中無確見,提掇隨人,外寄於無賴之張道濬,內委與聾瞶之吳鳴虞;政以賄成,官由邪敗,陛下何愛此人,使破環天下” 不納。其年,坐事鐫秩調用。已劾周延儒、溫體仁,謂白“二人輔政以來,天下有三滿五盡之患。何謂三滿秦、晉、齊、魯率遭寇盜,江西、川蜀、閩越又皆見告,是盜賊之亂滿天下;士怨於朝,民怨於野,軍怨於邊,是怨怒之氣滿天下;犴狴充盈,赭衣載道,得情平反曾無一人,是網羅之設滿天下。何謂五盡海內自西徂東,自南徂北,無一樂土,則封疆敗壞之盡;言官職在進言,而即以言罪之,法官職在執法,而以法罪之,則人才摧折之盡;正派未已,又有加派見徴,未已又有預徴,小民一年輸二年之賦,則在下之脂膏盡,在上之積貯亦盡;二輔※(原文看不清楚)職曠官若此,陛下猶優容不斥,日復一日,臣恐天下益危,天下之事益難而敗壞盡。” 帝雖不用其言,亦不罪也。官終山西參議。

家族成員

祖父:王重光,字廷宣,嘉靖二十年(1541)進士,官至戶部員外郎。
父:王之垣,字爾式,嘉靖四十一年(1562)進士,官至戶部左侍郎,贈尚書,加贈太師、少師。
叔:王之猷,字爾嘉,萬曆五年(1577)進士,歷河南左參政、浙江按察使。
叔:王之都,字爾章,號曙峰,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進士,官至開封府知府。
堂兄弟:王象坤,字子厚,號中宇,王之翰子,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進士,歷浙江右布政使、山西左布政使。
弟:王象晉,字藎臣、子進,又字三晉,一字康候,號康宇,自號名農居士,王之垣子,萬曆三十二年(1604)進士,歷浙江參政。
堂兄弟:王象蒙,王之輔子,萬曆八年(1580)進士,歷江西道監察御史、光祿寺少卿。
堂兄弟:王象斗,字子極,號瞻吾,王之輔子,王象蒙弟,萬曆二十三年(1595)進士,歷戶部四川司主事。
堂兄弟:王象節,號翼吾,王之輔子,王象斗弟,萬曆二十年(1592)進士,歷翰林院檢討。
堂兄弟:王象恆,王之猷子,萬曆二十三年(1592)進士,歷右僉都御史、巡撫。
堂兄弟:王象春,字季木,號文水,王之猷子,王象恆弟,萬曆三十八年(1607)進士,官至吏部郎中。
堂兄弟:王象雲,王之都子,天啟五年(1625)進士。
侄:王與胤,字永錫,一字百斯,王之垣孫,崇禎元年(1628)進士,歷庶吉士、湖廣道御史,因言事左遷光祿寺署正,告歸,1644年自經,乾隆年間賜謚節愍。

紀念王象乾

桓台“四世宮保”坊坐落在淄博市桓台縣新城鎮城南村,建於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迄今已有380多年的
歷史,是為表彰當時兵部尚書王象乾(新城人),由於“總督薊遼”、“行邊視師”、“威名著九邊”,保衛明王朝有功,晉爵太子太保,為萬曆皇帝特許而建造的。建坊時,王正在兵部任內,時年71歲。當時曾追封三代,包括他的曾祖父王麟、祖父王重光、父親王之垣,他們都因王象乾的功績,誥贈“光祿大夫柱國太子太 保兵部尚書”,因此該坊稱為“四世宮保”坊。是國內屈指可數的古代磚坊之一,1985年該坊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表彰王象乾所建的牌坊表彰王象乾所建的牌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